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20回复:170喜欢:65
最近“武大选调生不满嘉峪关”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想起我读书时候也在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在青海西宁待了两年,我成长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在青海读研究生那两年。一开始确实很怕去青海读书,后来那两年确实不顺利,参考旧文《繁花落尽终成空网页链接》经历很多挫折,也自暴自弃过一段时间。不过也结交了蒙古藏族回族一批朋友,包括我导师也是少数民族的。
这样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恐怕大多数人一辈子难得有这样的经历。鱼儿在水里是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人在儒家文化圈也感觉不到儒家文化圈的存在。只有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才明白,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我自带成长中的文化属性,我的烦恼在另一个文化体系里就不叫事。接触几种不同文化,才能跳出文化属性,从更高的维度看自己的问题。当然这是我后来慢慢想明白的。
另一方面,我同不同文化接触,放开传统文化对自己思想行为的枷锁,也学着他们的言行,做事情风格,行为越来越释放出自己的天性,释放出天性的人,充满了生命力,释放出人格的魅力。以至于我老婆第一次见我时候,说感觉我的气质就像从《秋日传奇》走出来的布拉德皮特。
当然当时,不觉得在青海两年对我的帮助,甚至还觉得自己在青海浪费了两年,直到自己慢慢成长,越来越觉得,过去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经历,是无法明白的。

全部讨论

武大校友。这菇凉就这么被鞭笞了,希望不要造成一辈子的阴影吧。
有几个人能跳出环境看自己呢,还那么年轻。
深切的感受的这个社会的恶,把个体从环境剥离出来进行法律道德标准评价,这就是我们文化属性最大的恶(不知道对文化属性理解到位没,润哥指点)

年轻时代就能达到“开悟”,内视后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且这个矩为自我所定义,真的太幸运了

但你在儒家文化圈,就不允许你特立独行

如果短期在边远地方生活再回故乡话是一种生活体验,但是要在当地落地生根过一辈子估计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个福建人很难吃得惯青海的东西吧

05-30 17:28

很多学生选择选调生是因为别人/家里人告诉她/他,当了选调生历练几年升官快,但这些学生并不是真心热爱扶贫、繁琐的乡村杂事和人情世故。他们不愿意把青春和汗水留在小地方。大城市的繁华、时尚、便捷和五光十色,这是她们的期待。
他们更不明白,选调生的天花板基本就是县委书记。等到了村里面,生活在现实里,就真正的说出这句话“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05-30 16:32

布拉德•润,全文印象最深的居然是这个

05-30 16:26

牛批 股神+男神

05-31 13:06

去过南美和非洲,同样的感觉跳出儒家文化圈,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人生多姿多彩。
南美青年普遍觉得婚前找姑娘谈恋爱睡觉很自然,而传统中国人会认为第一次要给新婚之夜,这就是儒家文化带来的。
南美有个结婚的同事,在加拉加斯有媳妇有孩子,到了瓦伦西亚又找了个女朋友,还去见对方家长,大家都没啥心理负担。反观中国人很难接受这样的事情,我们看来这是不忠,以此为耻。

05-30 19:11

确实儒家文化是很压抑人性的,要把所有人都放到同一个模子里框住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