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新风口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11

核药赛道持续爆火。

2023年10月,礼来宣布以14亿美元收购放射性制药公司Point Biopharma,获得核药PNT2002,将与诺华展开直接竞争。

2023年12月,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以41亿美元收购临床阶段放射性制药公司 RayzeBio。

2024年3月,阿斯利康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核药公司Fusion Pharmaceuticals。

2024年4月,诺华与Pepti Dream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发基于大环肽的放射性配体疗法。根据协议,诺华将支付1.8亿美元预付款,27.1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

2024年5月,诺华宣布收购Mariana Oncology,以加强其放射性配体疗法(RLTs)的布局。根据协议条款,诺华将支付10亿美元预付款,及高达7.5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款项。

在核药领域的火爆竞争中,诺华通过收购Mariana Oncology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这次收购不仅为诺华带来了一系列潜力巨大的RLT项目,还为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Mariana Oncology的RLT项目涵盖了多种实体瘤适应症,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其中,MC-339项目尤其引人注目。这款基于锕的先导RLT药物能够与诺华已有的Pluvicto和Lutathera形成互补,为诺华提供了更全面的核药产品线。

2024年5月,礼来与Aktis Oncology达成多靶点发现合作协议,使用Aktis的新型微蛋白技术平台生产抗肿瘤放射性药物。

核药版图

近几年,诺华一直在加码核药领域。2017年,诺华通过收购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公司,获得了RDC药物Lutathera,并搭建了核药技术平台。2018年,诺华再次斥资21亿美元收购Endocyte,扩容其核药管线。通过两笔共计价值6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使诺华获得了Lutathera 和 Pluvicto两款重磅核药产品。

巨额收购下,诺华也快速获得回报。

据悉,Lutathera 是 FDA 批准的首个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放射性药物,目前已在美国、欧盟、法国、加拿大、中国台湾地区获批。其中,Lutathera 是一款177Lu 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肽,疗效优于治疗晚期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的传统药物长效奥曲肽。根据 III 期研究数据显示,SSTR 阳性的GEP-NET 晚期患者接受长效奥曲肽60mg治疗后的PFS为 8.5个月,而接受Lutathera+长效奥曲肽30mg治疗后的PFS高达29个月,意味着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提高了3倍多。

从2018年获批至今,Lutathera 累积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Lutathera销售额达6.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2024年一季度,Lutathera销售额达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

另一款Pluvicto,用于治疗市场潜力更高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癌明星药物奥拉帕利相比, Pluvicto安全性数据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此外, Pluvicto 可以覆盖 PSMA 阳性患者(占mCRPC患者比重的高达约 80%),获益人群更广泛。

基于临床疗效和治疗人群数优势,Pluvicto于2022 年上市首年销售额达到 2.71亿美元。2023年,Pluvicto销售额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1%。2024年一季度,Pluvicto销售额达到3.1亿美元,同比增长47%。随着产能的释放,两款核药销售额增长明显。

在研发方向上,除了已上市的两款药物以外,诺华还在开发十余款RLT药物,涵盖了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等一系列肿瘤疾病;在生产能力上,除现有的3个生产基地外,诺华决定扩建其先进的印第安纳州RLT生产基地,并在中国和日本增设新厂,以增强全球生产体系;在供应体系上,由于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放射性药物往往只有非常有限的有效期,需要在药物生产后的几天内触达到患者,诺华正着力完善和提升放射配体药物的供应物流体系。

随着诺华、礼来、BMS、阿斯利康等MNC躬身入局,核药赛道爆火。

核药市场热

核药赛道的火爆,与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需求密不可分。传统的化疗和放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副作用和较低的特异性。而核药的出现,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其利用放射性核素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并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核药按照用途可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两大类。在诊断方面,医用同位素可提供人体分子水平血流、功能和代谢等信息,对尚未出现形态结构改变的病变进行早期诊断;在治疗方面,医用同位素可利用其放射性杀伤病变组织,实现微小病灶的精准清除。

放射性配体疗法(RLT,或称RDC,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通过将放射性核素附着在靶向剂上,实现对肿瘤的精准辐射,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核药靶向治疗目前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主要由靶向定位元件(抗体或小分子)、连接臂、螯合物和放射性同位素四个部分构成。根据靶向配体的不同,RDC可细分为抗体偶联核素药物(ARC)、小分子偶联核素药物和多肽偶联核素药物(PRC)。

当Lutathera和Pluvicto因疗效显著而销售火爆,掀起了RDC研究热潮,开启放射性核素药物用于肿瘤精准诊疗的新时代。

据The Predicted Global Nuclear Medicine Market 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其中锝标药物、FDG-PET 等诊断产品占据主要市场。随着RDC等新型核药的快速发展及诊疗一体化概念的盛行,治疗性核药有望成为主要动力。2026年全球核药市场预计达120亿美元,其中治疗性放射性药物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9.1%。

在RDC药物里以镥[177Lu]为代表的β核素关注度较高,具有能量高、射程短、稳定性高、成药性好等优势,但行业目光正从β核素向α核素发展。

与β射线相比,α射线的粒子质量更大,具有更高的效力和更短的射程,靶向α治疗能够在靶点的有限区域内表现显著的细胞毒性效应,但α核素在体内极不稳定,具有在某些器官内产生严重副作用的风险。

随着密集出台的政策加之国内核药企业研发水平的提高,推动国内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仍存在医用同位素依赖进口、靶点同质化竞争的内卷现状。

核药行业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核药领域全年融资近9亿元,核药成为创新药领域过亿级融资事件占比最高的细分赛道。2023年,核药领域发展势头不减,累计披露的融资金额超15亿元。其中,先通医药获得超11亿元的战略融资。

据沙利文数据,国内放射性药物年复合增速领先于中成药和化学药,仅次于生物药,预计未来5年我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1.4%,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百亿。

当前已经有多款用于治疗或者诊断的RDC药物获批,靶点主要集中在PSMA、SSTR等,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瘤。

国内布局核药的企业主要包含中国同福、东诚药业老牌核药企业,恒瑞医药远大医药、先通医药等寻求创新转型企业,及智核生物、核欣医药等新生代核药企业。

财报显示,2023年,中国同福实现总营收66.3亿元,同比增长7.8%;东诚药业核药业务板块实现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11.2%。

产品布局方面,东诚药业已有5款产品处于III期临床及以上阶段,适应症涵盖前列腺癌、肺癌、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癌种。

远大医药的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是一款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适应证的产品,已于2022年1月获批上市,4款 RDC创新药进入临床,其中3款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包括诊断前列腺癌的产品TLX591-CDx、诊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产品TLX250-CDx,以及治疗GEP-NETs的产品ITM-11。

2023年9月,先通医药旗下产品欧韦宁®氟[18F]贝他苯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用于AD诊断的Aβ-PET显像剂。其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和放射性诊断药物[64Cu]Cu-XT117注射液也已获批临床。

此外,恒瑞医药已推进4款RDC新药进入临床,包括两款诊断用药镓[68Ga]伊索曲肽注射液、HRS-9815注射液以及两款治疗用药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HRS-4357注射液。

小结

随着全球肿瘤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核药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诊断到治疗,核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肿瘤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尤其在放射性配体疗法领域,核药通过精准靶向肿瘤细胞,实现了对肿瘤的高效治疗,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然而,核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医用同位素的供应问题、靶点同质化竞争的内卷现状以及技术创新的压力都是当前核药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要想在核药市场中脱颖而出,需要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资料:

核药风口之下!诺华领跑、礼来入场,国内恒瑞远大医药抢滩布局 RDC 市场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研究进展

核药行业白皮书:梳理全球近7000条管线,在靶点、配体、核素创新中竞赛

关于贝壳社

贝壳社是国内领先的医健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医健创业者提供全路径创业服务。通过产业空间运营、创业教育、投资孵化、数字化赋能、企业价值增长等服务体系,给医健创业企业提供产业空间、人才战略培养、投融资、产业生态资源、数字化转型等服务。同时,贝壳社布局澳洲,帮助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加速走向海外;成立“泰格-泰珑-贝壳社企业经营服务中心”为企业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加快企业成长发展。我们深度链接政府、科研院所、临床机构、投资机构、第三方服务商、CXO等行业资源,致力于赋能医疗健康创业公司成长,推动创新技术造福人类生命健康。

1

肿瘤学与免疫学药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左右横跳

2

癌细胞在肿瘤发生、进展和转移中的可塑性

3

胰岛素“一哥”的下一站:周制剂、口服、减重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且非治疗方案推荐。

投稿请添加小助手:bioclub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