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教授揭露残酷真相:童年被透支的孩子,往往很难形成健全人格

发布于: 雪球转发:176回复:293喜欢:699

文 | 陈志武

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

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教育中不能享受到快乐,不快乐的时间一再提前。

现在的学校似乎只提供一张毕业证书,越来越难以使人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平和。学生反社会的行为越来越严重。

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说到中美教育的差异,一个看起来是悖论的现象,却特别引起我的浓厚兴趣:

一方面,中国学生普遍被认为基础扎实,勤奋刻苦,学习能力——特别在数学、统计等学科领域——超乎寻常,在国际大赛中屡屡摘取桂冠,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远远甩在后面。

另一方面,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整体地位不高,能够影响世界和人类的重大科研成果乏善可陈,至今也只有一位本土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这是一个令人尴尬而又痛心的老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与此类似的另一个现象,看起来也是悖论:一方面,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竞争力不强,就连美国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和中国、印度——相比,美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基础科学领域的能力和水平较差,在各种测试中的成绩常常低于平均值;另一方面,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美国科学家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始终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小学“乱糟糟”,大学精英辈出

中美教育的“悖论”

一个水平很低的基础教育却支撑了一个水平最高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也许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吊诡的现象之一。

在通常情况下,就整体而言,优秀学生的基数越大,未来从中涌现出优秀学者的可能性就相应越大。然而,当下中国教育正在验证我们的担忧:优秀的学生和未来优秀学者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并不显著。如果事实果真如此,我们就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是有效的吗?这也促使我们反思: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教育?

在上海地铁上写作业的母子

教育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帮助人们实现了教育的目的。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我们——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已经渐渐忘记了教育的目的。恢复高考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奔跑,跑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累,却很少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奔跑?

教育似乎正在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去完成的例行公事:教师上课是为了谋生;学生上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国家规定,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是为了通过上一级的考试;校长看上去像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等等。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教育的有效性正在慢慢消失。

教育的实质不仅包含知识训练,还涉及社会和人生的伦理学训练。古代中国的教育固然有其功利化的一面,但也有其超越性的一面:学生们通过反复阅读经典的经书来完善自己的道德,管理家族和宗族事务,进而服务于国家和天下苍生。

科举制废除之后,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的颠覆性变革,中国教育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由此形成了一整套语言、学制和评估体系。这一源于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教育体系尤其强调功利性,即认为教育只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存在的:读书是为了救国;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工具等等。

到了当代,教育更加呈现出相当显著的工具性特征:学生们希望通过教育获得一些“有用”的技能,使他们能够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

如果教育不能让他们实现这些功利目标,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教育——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读书无用论”渐渐开始抬头的思想根源。

教育需要“不实用主义”

反观美国,其教育也有功利性的一面,但其功利性不肯直接示人,而是附着于公民教育背后的产物。越是优秀的教育机构,越强调教育对人本身的完善。即使是公立教育机构,也依然把提高本州人民素质作为最根本的教育目标。

因此,实用主义哲学最为盛行的美国,在教育领域却非常地“不实用主义”:越是优秀的教育机构,教给学生的越是些“无用”的东西,如历史、哲学,等等;越是优秀的学生,越愿意学这些“无用”之学。

实际上,美国学生之所以基础差,和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美国教育界深受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人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为了寻找“原我”以不断完善自身。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知识绝非他人所能传授,而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

训练学生的资料检索能力

是小学教育的必须

所以,在美国课堂里——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很大,但很少被要求去背诵什么东西。

美国学校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虽然他们学习的内容可能不够深不够难也不够广,但只要是学生自己领悟的知识点,不仅终身难以忘记,而且往往能够举一反三。

与此相反,中国学校教育深受孔子“学而时习之”思想的影响,老师把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硬塞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复习背诵,使之成为终身不忘的记忆。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传统的人文经典教育或许是有效的,但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而言,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但也因此束缚了思想和思维,丧失了培养创新意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死记硬背、繁重异常的基础教育,令中国学生普遍地厌学、不喜欢思考、动手能力差。

认清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从教育的目的和教学方式出发,中国和美国关于“教育有效性”的理解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价值观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教育的全部过程之中。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统一的高考录取体制对基础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以及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教育的过程正在逐步被异化为应付考试训练的过程。

目前,这个过程正在向低龄化阶段发展。由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比拼心理,对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正在进入历史上最狂热焦躁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教育中不能享受到快乐,不快乐的时间一再提前。

教育提供给人们的,除了一张张毕业证书外,越来越难以使人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平和。反社会的行为越来越严重。

 复旦投毒案引发的争议:高学历的野蛮人

政府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下决心通过大学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来逐步扭转这一局面。然而,当下的社会舆论环境、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简单理解和忧虑以及缺乏信任度的社会文化心理,都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过程中对“选拔进程的负责度与选择结果的公正性”的非理性追求,进而加大了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并可能削弱改革的效果。

此外,正如储蓄不能直接转化为投资一样,上学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学生所具有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如何转化为提供创新思想的源泉和支撑,也是中国教育界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们之所以送孩子上学,并不是因为孩子必须要上学,而是因为他(她)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教育,是一个人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认识到你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才市场上的“相互看不上”:

教育和社会的脱节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实真正能做的,不过只有一件而已。这件事就是一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在教育问题上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和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相比,知道自己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更为重要和根本的目标。回避或忽略这个问题,只是忙于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老师,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高学生多少分数,这些都是在事实上放弃了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责任。

实际上,一旦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无数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这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要远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美国高中电影教材《死亡诗社》:

什么才是教育的真谛?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不是一场由他人设计好程序的游戏。

游戏只要投入时间和金钱,配置更强大的“装备”就可以通关,一旦通关完成,游戏结束,人生就会立即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

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方的道路。

来源:INSIGHT视界

———————————————————————————————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微信18516600808删除。

精彩讨论

牛牛07142020-01-07 07:23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把人格完善,生活技能储备好,然后才是对自己有兴趣的知识的不断学习。我们孩子小时候学的很累,到大了确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怀疑论者2020-01-07 07:41

一个井底之蛙才会这样呱呱乱叫,正所谓无知者无畏,你努力跳出那口井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吧。

Fred20172020-01-07 07:59

你才是不知国外精英人士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井底之蛙!

xyz_1192020-01-07 08:44

又拿诺贝尔奖说事,要知道中国77年才恢复高考,当时教育条件多差,正真教育条件上来也就是九几年之后的大学生,这些人现在也就四十多岁,怎么拿诺贝尔? 教育出结果是滞后的,相信再过二十年中国会拿很多奖项的。

昏天黑地2020-01-07 07:45

美国私人学校很厉害,精英子女全在里面,公立学校素质教育全废了

全部讨论

2020-01-07 10:34

一群蠢B在评论中国的教育。只要是说中国教育不好的,就是敢言,就是真知灼见,就是难得一见的独立思考人才。尼麻当自由战士太容易了。一群人只看概念不看数据,难怪炒股也亏。陈志武说美国“小学乱糟糟,大学精英倍出”。那么我们算一下,美国排行前50的大学,里面美国学生有多少是从“小学乱糟糟”出来的???美国大学里面的美国人是和读“乱糟糟”小学的美国人是同一批人?????陈志武说过没有,美国顶尖大学的留学生占比是多少????美国大学没有中国大学那样的非要留生不可的任务,为了招满名额甚至送钱给LOW B外国人来中国读大学的任务。美国的大学没有这个任务,那么美国的顶尖大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来自中国,印度的留学生???这两个国家从小学开始都不是什么快乐学生的国家。照理说,美国小学乱糟糟是培养人才素质,到了高考阶段美国学生水平应该远超这两个国家,那么能考上美国顶尖大学的美国高中生应该占绝大多数,如果有外国来的也应该是同样快乐学习的英国留学生。可是,这些学校的英国留学生占比很少,美国自已的高中生也就一半不到。难道不应该是美国高中生碾压中国高中生,成为美国顶尖大学的绝对主流人群吗????然后,陈志武拿中国国内的大学生犯罪说事,来表现中国的大学生在小学就出问题了。但是他说了中国大学生犯罪的人数绝对值没有??说了美国大学生犯罪的绝对值没有。 说了两国大学生罪犯在大学生人数的比例没有??他能说出他本科读的中南大学的学生犯罪率吗?还是尼麻一个搞数学的,全凭些事例来说,不要数据的。在聪明的人跑到香港去教书,都被那些香港人学生把智商拉低了。

2020-01-07 08:14

教育状况我们无法改变,那就索性把青春年少交给义务教育,但后期的自我教育交给自己吧,毕竟我们的人生还有大把时间去阅读和思考

2020-01-07 07:25

看了评论就放心了
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
一眼就能识破谎言

2020-01-09 12:59

又拿复旦投毒案说事,杀害章莹颖的克里斯滕森是物理学博士吧,能证明美国教育毁灭人性吗?
说中国教育使人格不健全,那么美国和中国的自杀率,吸毒酗酒率,暴力犯罪率到底是谁高呢?

家里小孩上小学一年级前在澳洲墨尔本的舅舅家上了两个月当地的一年级,然后回来深圳读一年级,两边比较差异还是巨大的,那边孩子做的最多的就是阅读,不识几个单词都让每天家长带领下读两本书,上初中的小姨在读莎士比亚,国内比较多的是刷题和各种重复的训练。另外,也很吃苦,上初中的小姨早上六点就到冰冷的河里练习皮划艇。

2020-01-07 19:2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20-01-07 16:39

不知道美国大学里本国学生和外籍学生的比例如何,反正我高中班里,45个同学,现在有31个定居国外,在美国的有28人,这28人中,有11个可以算作学霸,我的观点是,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等生,很多(不好确定数量)都在国外(大多数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然后在国外贡献才学。

2020-01-07 16:31

我感觉这文章有点扯呢,美国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他本身有的各方面的经济优势,也有非常优厚的科研条件,这样就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去为他服务,不信你看美国很多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的科学家,其中就有很多外国人的身影,而中国基本都是自己国家的人在做,用全世界的人才取得的成果和最优厚的条件和中国比,竟然得出中国教育不如美国这种毫无关联的结果,我觉得作者还是深入考察一下在下结论比较好,不要道听途说

2020-01-07 15:05

刷题有利有弊。刷到目前这个程度,弊肯定远大于利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当然,你可以说我不得不妥协。但如果你说这样就是好的,那么你非蠢即坏。

2020-01-07 10:04

最讨厌这样的文章了,全文只会站在道德的高点,评论东西。却拿不出任何好的意见建议。这样的文章,教育部每年能收到一大箱,但,有个屁用。如果说教育部误国,我看,这类文章更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