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房地产,该怎样看待地产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137喜欢:59

4月下旬以来,支持房地产的政策连续推出,从解除限购、收购存量房、到降低首付、降低利率等等,几乎每隔几天就抛出一个重磅消息。目前为止,这一轮的支持力度,已经超过了2014年开始那次,甚至首付更低,利率更低,降库存的态度更坚决。

与之相伴的,是地产股全面大涨,从4月25日至上周收盘,短短14个交易日,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就上涨了28.5%。由此,很多原本在嘲笑房地产的人,也被几根阳线改了三观,开始拥抱地产股了。

周末,我在雪球发了个讨论帖,发现很多新进来的趋势投资者,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意味着什么,他们只看到了股价在涨,但对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并没有深入的理解,甚至连一些行业的基本常识都知之甚少。

房地产行业和大多数行业所不同的,是从销售端到利润兑现,基本上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由于前两年工期经常中断,现在的结利周期还要拉长。

过去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已经从18.19万亿跌到了11.66万亿,今年前4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更是只有28067亿元,同比下降28.3%。

可以明确地说,未来两三年,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利润都不会有什么起色,这是过去几年销售低迷的结果,是房企结利特殊性所导致的,没法改变。当下的主要期望,是销售端尽快恢复增长。这样即便利润表现不佳,销售业绩能够有大幅回升,一样可以拉动市值。

正因为如此,我才判断后面市场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因为一大批房企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就不再拿地了,还有些是在2022年和2023年陆续停止拿地的,这些公司未来3年的销售业绩,即便有偶尔爆发,整体上也只会越来越差。

过去半个多月是行业性普涨,后面至少有一多半地产股会出现明显回调,有些甚至会大幅回落。真正能稳定上升的,是那些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一直都在保持拿地节奏的公司,它们才是这一轮利好的最大受益者。

再泼一桶冷水,近日在地产股大涨的同时,却传来了中南建设、世茂股份要终止上市的消息,我为什么最近苦口婆心地在讲——大家要客观面对这一轮地产股的大涨。现在追涨买入,如果买错了公司,最差的结果不是买高了被套,而是在一片大涨声中血本无归!

周五,几大措施集中出台后,我的感慨是“见到光了!”这4个字,对我来说份量很重,过去3年,作为前地产从业者,很多我亲眼看到的景象,真可谓刻骨铭心。

其实对于解除限购、购买存量房、降低首付、降低利率等等,我是早有预期的,并没有太多感触,但那六个字——“人民性、政治性”,泪目啊!@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朱酒06-13 10:36

别的板块被套了,可以靠时间解套,但现在的地产股中,有一批正在退市的路上,甚至随时可能会停牌,然后从上市公司中消失。所以我才不断发文提醒大家,小心血本无归!
很多人把股市当成游戏,以为大家都在玩流量,但这里真的有人会倾家荡产,每天!

朱酒06-03 12:17

这篇文章是5月19日晚上发出来的,当时评论里有人还在喊——“很多地产股超跌,现在股价在谷底”。
再提醒一遍:这一轮一定还有地产股退市,这里要小心的不是被套,而是清零!

朱酒05-20 08:21

虽然房价在降,但地价也在降。这两年,好地一直不少。对房企来说,不拿地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没能力。

朱酒06-13 20:35

1499的茅台,在电商平台上都是被秒杀。现在却有这么多人,担心1169的茅台没人要?

朱酒06-13 10:03

在地产股最热的时候,我泼了冷水,当时评论区里一片反对的声音。现在,大家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吧?
还认为“懂地产的不一定懂股票,炒股票的不需要懂地产”吗?还坚持“万科A到12块8只能算反弹”吗?

全部讨论

不要无脑吹拿地多的国企
如果楼市真能就起来,那么拿地多的房企自然会更好;但反过来如果这么大力度还救不起来,销售和房价继续下行,那国企会跌得更快

05-20 08:11

深以为然。
地产作为债务周期的一个体温表,逻辑并不等同于出了政策后的情绪反转就可以认为当下就是底部时刻。反弹的确是事实,但是作为理性投资人需要注意自己究竟是基于行业基本面的定价分析去审视,还是基于情绪面的博弈去判断。这一点很多人是没有想清楚的。
如果是前者,那么朱酒兄的逻辑是值得思考的,如果是后者,那么考验的就是对市场情绪、人性和贪欲的把握了。因此是否反转其实就需要留意量价变化。房价企稳回升,做大蛋糕中的参与各方是多赢局面;而降价消化,那么情绪面的博弈只会衍生出高位套牢的结局。那么当下就只是强预期,弱现实。而事实上,长债务周期中的反弹,往往就只是反弹。

05-20 08:33

人民性-保交房,政治性-不炒

05-21 09:20

抓主线
今年的主线是以科技创新带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意味着还是科技类,但是有所分化,也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新名词,总体分为以下方向
但是顺周期方向也很重要,今年降息预期+避险,两者互为跷跷板
低空经济是绝对主线,万亿市场,从0到1,对标去年的CPO,第二波刚开始
传媒游戏类(数据要素 Sora 短剧 kimi)
通信类(5.5G CPO 量子通信)
计算机类(多模态 算力 鸿蒙)
消费电子类(AR/VR/MR 存储芯片 PCB HBM AIPC/手机)
汽车类(无人驾驶 飞行汽车 固态电池 轮胎)
设备更新类(工程机械 新型工业化 氢能源 高端制造)
军工类(低空经济 无人机 军工信息化)
医药类(合成生物)
顺周期类(有色 化工 电力 交通 家电 环保)
国改类(高股息)

05-20 09:18

地产是经济之母,但地产股不是。地产股可以多换几茬

政策托底为主

05-20 10:53

我个人还是谨慎看待。房地产的增值不是技术性的,本身就有天花板,地就那么多;没有天花板的是$中证A50ETF指数基金(SH560350)$ 这些核心生产力企业;再说一个暴论,供给端的降价是有极限的,老百姓还要得有钱买呀!怎么有钱?还是得靠实体经济发工资!

这6个字该怎么理解呢?意思是不能再跌了吗?

A股地产龙头万科,从之前最高30多到近期最低6块多,A股地产板块,从之前最高4000多点,到近期最低1100多点,而且从最高点到现在,总趋势就是在持续下降。

05-21 19:26

把利率降到接近租售比的时候才能开始反转
看老美什么时候开始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