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收入比是个真实谎言(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3回复:58喜欢:58

“如果你不愿意持有十年,就不要拥有一分钟。”这是巴菲特的名言,也是很多价投的座右铭,但落到地产股上,就变成了很多人避而不谈的禁区。

因为大多数做地产股的人,看中的只是16年到18年上半年的那段热销期,那就像一张即将兑现的巨额汇票(利润主要在2019年的年报中体现),大家都想在兑现时把它拥有,但提起裤子马上就会翻脸,甚至会狠狠踹上一脚。

我可以想象一两年后骂地产股最狠的,就是当下某些正在鼓吹地产股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地产没有未来,这种腔调已经持续十多年了,愈演愈烈。究其根源,在于太多人认为现在的房价过高,按照房价收入比来算,如此高的房价根本支撑不起来,完全是炒作的结果,很快就会破灭。

对于想长期持有地产股的人来说,“房价收入比”这几个字是必须要面对的,不能从心底深处真正理解这个概念对地产的影响,地产股对他来说真的就只是一夜情而已。


先看一下中国人比较关注的一些城市,它们之间房价收入比的对比数据:

非常明显地看出,北京不但大大领先美、澳、加、新等国家的大城市数据,而且比一贯以房价高企著称的香港还要高出20%多。虽然上表中的城市,除了北京外,其它国家的城市都有房地产税,物业费和房屋维修费也高很多,但这些城市的购房贷款利率普遍在2-3%,大幅低于国内贷款利率,所以房价收入比还是能体现各城市之间的购房压力的。

我们再看一下国内主要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情况:

可以看出,全国二线以上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大部分是超过十倍的,确实不低。而且总体来说,越是发达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就越高。看起来,房价收入比似乎成了城市发达与否的一个标志,这和国外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近期房价收入比的大幅上升,就是从2015年开始的,那一年股市崩盘,楼市狂飙。

面对数据,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承认,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确实是偏高的,普通市民想要在一二线城市购房,尤其是购买一些学区好、商业和医疗资源好的房子,压力相当大,高房价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人口的流动,也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但是,压力归压力,合理归合理,正常归正常。

中国核心城市的房价大大高出居民购买能力,这不合理,但真的很正常。说正常的意思,就是这种现象是有足够支持的,是会长期存在的,是短期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正常,才是我们长期持有地产股的根源所在。

(明日继续)

@今日话题 $$万科A(SZ000002)$$保利地产(SH600048)$$融创中国(01918)$

补充:

1、虽然现在房价高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但研究原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应对策略。如何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下,把市场还给市场,这才是研究房价的意义所在。

2、美国的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均衡,譬如常青藤八大名校就分布在7个不同的地方。而我们的优质资源城市布局中,一线与二线,二线与三四线之间的差距巨大。看看985学校、顶级医院、图书馆都集中在哪里,看看北、上、津高考中211以上学校的录取率,就知道为什么全国的富裕人群都拼命往核心城市挤了。

精彩讨论

Uranus_D2019-11-05 07:49

我那按照这个逻辑思考一下,发现了有意思的事情。
移民国家的大城市,譬如纽约、悉尼,温哥华等等,他们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去,为什么他们的房价收入比要小于不少国内的一线城市呢?

欢乐野战大队2019-11-05 00:02

十几年前,社科院经济专家说北京房价/居民收入有问题,拿数据来对比欧美日,然后任志强就问他“都是北京居民在首都买房吗?” 结论肯定不是,是各地冒富阶层扛着钞票扎堆往首都挤,是独生子女家庭卖掉家乡三套房子带着三代积蓄孤注一掷,是滞留首都的大学生牵动父母心居家迁徙,城市人口膨胀10倍 80%来自天南海北。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孔雀朝着东南沿海飞,移民人口往更高级的城市流动,聚集中心城市 汇聚核心城市 扎堆挤入国际化大都市,如何用地方居民收入来恒量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价呢?这本身就荒缪

光翼展开2019-11-05 15:48

高房价比本质就是泡沫,不要乱解释了。你的图很清楚了,2014年棚改货币化元年,房价收入比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涨的。这就是泡沫

公子豹2019-11-05 14:06

日本土地那么狭窄,人口一亿多,大多数人住的是一户建的小别墅。中国的可居住面积要远大于日本。可见,根子问题不在这里。

养鹅人2019-11-05 12:01

从来没人抱怨高考录取分数线太高,都是只怪自己不够努力,反倒要怪房价高害得自己买不起,实际上名牌大学和房价一样,本来就不是给每个人普及的东西。即使抱怨房价再高,还是有那么多人买得起,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再高,也一样有人考得上。

全部讨论

十几年前,社科院经济专家说北京房价/居民收入有问题,拿数据来对比欧美日,然后任志强就问他“都是北京居民在首都买房吗?” 结论肯定不是,是各地冒富阶层扛着钞票扎堆往首都挤,是独生子女家庭卖掉家乡三套房子带着三代积蓄孤注一掷,是滞留首都的大学生牵动父母心居家迁徙,城市人口膨胀10倍 80%来自天南海北。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孔雀朝着东南沿海飞,移民人口往更高级的城市流动,聚集中心城市 汇聚核心城市 扎堆挤入国际化大都市,如何用地方居民收入来恒量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价呢?这本身就荒缪

2019-11-05 15:48

高房价比本质就是泡沫,不要乱解释了。你的图很清楚了,2014年棚改货币化元年,房价收入比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涨的。这就是泡沫

2019-11-05 12:01

从来没人抱怨高考录取分数线太高,都是只怪自己不够努力,反倒要怪房价高害得自己买不起,实际上名牌大学和房价一样,本来就不是给每个人普及的东西。即使抱怨房价再高,还是有那么多人买得起,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再高,也一样有人考得上。

2019-11-06 08:09

完全不认同你的观点。有些概念完全没有逻辑。买地产股和买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地产股你要关注的是外部经济形势、公司业绩表现、市场需求和竞争、股市热度这是买股票,各地房价都不同,高与低更加不是一个清晰的指标。房价最大关联的是投资房产,房价收入比反应的是当地居民的购房压力,它的形成可能和市场供需关系有关,但是房收比高,从侧面来讲会遏制需求,房价上涨潜力不足,同样投资房产也毫无吸引力。国内政策是泡沫不能破,经济形势再恶劣一点,以上产业首先倒霉。

2019-11-05 04:25

举例:杭州的房价收入比是杭州的房价和杭州市居民的人均收入计算出来的。但实际是整个浙江省的人甚至还有一部分全国的人在杭州买房定居。计算用的人均收入和买房的人不是同一批人,所以在中国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一个城市的房价是否高是错误的。

2019-11-04 23:46

房价收入比绝对不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前提,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前提应该是经济严重衰退。目前香港经济出了衰退,但房价还没有大跌。所以中国的房价想跌都难。

2019-11-05 14:32

纽约消费太高了,存钱好难。吃饭稍微好点的100美金起步,20美金小费。打车随便一趟也是100美金。租房也好贵。

2019-11-05 14:10

统计数据会低估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因为有太多方法用于规避所得税和社保缴费。想想上海一个普通钟点工阿姨或者外卖小哥,一个月就能有7-8000元到手收入,房价收入比显然到不了24.6这么高。更何况相较于欧美,我们的双职工家庭要普遍得多。

2019-11-05 10:18

朱总,我们的结论还是一致的,中东的矿泉水听起来价格高,但合理,且不会掉下来。
海边鱼的价格永远不同于城市鱼的价格。

2019-11-05 08:55

主要是因为收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