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完全进化体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20
对这家公司研究不深。个人不太喜欢这类多SKU、快变化的品类,太考验公司经营能力了,需要一直聪明下去。膳食补充剂也看品牌,看看$汤臣倍健(SZ300146)$,四五年前我也吃过亏 。

热门回复

是的,我一直拿电商榜单的稳定性作为衡量品牌护城河时的参考。比较下白电榜单就明白了。

我记得我几年前转发过,保健品GNC破产的新闻,这类公司很容易让人以为有稳定消费,或者品牌的吸引力,实际上消费者消费的是品类,而并非品牌。如果误解了这一点,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并购了大额商誉,投资要亏很多钱。

化妆品这个品类:
第一,19年以后随着消费追求高性价比,也就是消费降级,好多高端大牌不像以前那样大杀特杀,这是国货化妆品崛起的大背景。
第二,国内消费者成分党崛起,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有理化知识和自己的消费理念,更看重成分成效,会主动研究化妆品的原料构成,和上一代消费者通过营销活动被动灌输品牌印象完全不同了,国际大品牌溢价越来越低了。
第三、抖音淘宝等网络渠道崛起,国际品牌以前占领KA铺货,中国这四五年完成了线上和线下渠道大更迭,像$珀莱雅(SH603605)$ 线下零售占比已经微不足道,欧美成熟市场不存在像中国这样完全依靠线上的情况。

高端护肤品是有明确品牌溢价的。中低端以及彩妆就很难了。

天猫美妆过去十年前10排名剧烈变化,这个行业头部公司竞争优势很难持续下去

看了安踏的案例,我现在相信国内未来可能会产生巨大市值的化妆品集团。珀莱雅,贝泰妮?

欧莱雅不是一直前几吗

GNC是高经营杠杆的零售模式。国内这种模式要好一些。

护肤品和彩妆是明显的两个生意,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