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于禁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9喜欢:31
“四门金锁”之外,再补充几个小点吧,常识上来讲,一个企业的长远目标往往会和短期目标形成冲突,就像牧原老秦坚持要自建猪舍、搞重资产以实现“降本天花板”更高的长远目标,那么短期的扩张速度就完全没法和温氏的轻资产模式相比,而且还要承担更高的经营杠杆和利息成本,这也是92年就养猪的牧原干到2015年才192万头、而温氏97年开养但2015年就干到1500万头的原因,差出尼玛一个数量级。
再比如2019-2020年摸索智能化以实现进一步打开“降本天花板”的长远目标,两年内多损失了170亿,即便是老秦这种强势创始人都被内部批评得不行,这要是一个弱势创始人或职业经理人,直接就下课了,一个长期主义的企业,必须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中做出取舍,这~~没辙。
为什么说这个呢?之前在《盾系列》(哪一篇我忘了)就提到过,温氏股权极其分散,一大堆2%持股的“温氏后人”没法抛股票(内部有协定吧),都嗷嗷待哺等着每年吃分红呢,另外一把手的占股数太少,权力和动力这个问题无解,要像老秦那样去盯长远目标,那早特么就给赶下台了。
这种股权结构下也怨不得温氏肯定得想破脑袋去完成一个个的短期目标,说白了就是一切围绕“多分红”这个核心宗旨,追求长期目标的事就省省吧。
因此“四门金锁”之外,可以看到温氏2023年在员工工资、研发投入、归还有息负债上,都做出了与长期目标相悖的选择(姑且称为“三门银锁”)。
就拿温氏和$牧原股份(SZ002714)$ 比较即可,牧原员工其实2023年略有减少(智能化及防疫精简),但人家牧原“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这一项可基本没变,而温氏在员工仍增长的情况下,“支付……”这一项却明显减少,抠成本抠得happy;另外,牧原研发投入在这几年逆周期中仍然是持续高速增长,而温氏自2020年见顶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再次,逆周期需要足够现金储备的背景下,有息负债还得也太过了点,但这点倒是可以原谅,既然都放话“不以增量论英雄”,归还负债以降低财务费用,算是可以理解吧。
无论是“四门金锁”还是“三门银锁”对于未来空间的锁死,我核心想表达的是——牧原不会以降低短期成本就去抠员工工资、研发费用、利息成本,一切行为是以为长远降本为核心导向的,而温氏则是以降低短期成本为核心导向的,因此太关注短期成本变动而不审视变动背后的原因,这是不可取的。
当然,说温氏而不限于温氏,在“短期主义”这事儿上,温氏还算好的了

热门回复

一开始写琅琊榜时就说过不写傲农、天邦、新希望,病入膏肓的没必要放到榜单里,事实上三者有其二已经ST,剩下的这个不过是用财技在苦苦支撑。
随着时间推移,病入膏肓的群雄还会越来越低,没辙,基因早已注定$沪深300(SH000300)$

说白了温室的基因是无法和牧原比的。换个神仙来也白费。

如果大部分机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能有你这样的认识深度,股价早就到60以上了。可惜滥竽充数的从业者太多。

深交所问询牧原[捂脸]
业务比同行好太多,是真的吗[狗头]

你绝对被限流了,唯有关注的人可以看到更新

老师真是"猪行业"的研究专家呀。翻了您的所有帖子,只有少数几篇提到了傲农,还是一带而过的。对于正在重整的傲农,您方便不忙的时候,谈谈看法吗?

新希望没有别的业务早就活化了[捂脸]

所以说对于刘畅或林印孙的儿子等二代,我从来不去苛责,交接时给的就是个烂摊子,换谁也无力回天的

还是有好些厉害的,只是研究的板块会更多,没精力一一写出来吧,另外也受到合规方面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