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真相的群众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6喜欢:4
问答外包:学区房。

热门回复

2019-08-22 14:31

上海,学区房没有价值。
先说一下上海学校基本情况,小学 -- 所谓好学校一半公立一半私立;初中 - 好学校私立为主;高中 -- 好学校全公办学校。
买学区房进所谓好小学的目的,都是希望提高考试成绩,进一个好初中。那么,好初中的生源都来自好学校吗?不是的。好小学的学生都能进好初中吗?不是的。
假设一个同等规模(举例100人吧)的好小学与所谓菜小,前者可能有30人进好初中,后者5人进好初中 (这个数字没依据,仅举例),看起来进好小学是有必要进的,但实际情况是,30人中25人是因为家庭因素(父母受教育好、遗传智力好、家庭学习氛围好等)本来就可进好初中,只有5人是因为学校关系(比如学校学习抓得特别紧,作业多)训练出来的。而菜小的5人凭着智力加上学校也不是非常差,照样进了好初中(可能不是最好一列)。
经过初中4年,菜小5人,凭着自己的智力加上不错的学校,继续进入最好的高中之列。而来自好小学的30人中,5人凭学校才勉强进入好初中的人,自然掉队,只能进入普通高中,另25人中,可能有10人进入最好高中,另15人进入较好高中。
啰嗦了半天想说明,读书主要靠智力及习惯,学校有一定作用,但小学的优势很快就消失了,在初中就会掉下去,小学的劣势,对于一个智力好的学生来说,有足够时间与机会让TA在初高中阶段追进最前列。
所以,对于以追求考试分数的好学校学区房,没什么价值,智力不行,进了也没用。
如果是能更好发挥孩子综合素质的学校,这样的学校,越早进入越好。

2019-08-22 16:55

我是上海十五年教育从业者,90%同意楼上所说。如果学区房轻而易举可以搞定,有必要。能起5%-10%作用。如果要费很大力成本太高。就没必要。好学校985甚至211生下来就决定了

我来说一下:如果房子在入学儿童父母名下,没有落户时间限制,只要户口落到此房就可以了,个别热门学校会要求父母孩子一家三口户口都在此房且实际在此居住。但是需要提醒您的是咱们让孩子进名校就是为了优秀的师资,跟优秀的娃在一起,有好的学习氛围对吧,但只要是重点学校,学区房进的都是片内班,师资和本班同学都是片内生,并不能实际享受多少优质资源。我的感觉是小学是否名校不太重要,小学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尽量进名校,师资、环境、氛围、眼界机会区别都很大,所以建议还是尽量提高孩子的竞争力,争取中学选拔进重点学校。

2019-09-04 10:21

优秀学生很大一个因素就是来自于优质的家庭教育。以前没有中产,城市居民也是工人。谈不上启蒙和家庭教育,你接下来看看所谓乡村镇还能出多少“优秀”学生吧…不学坏就不错了…

2019-09-04 09:41

最近上海的初高中招生在改革,推行所谓名额分派及抽签制,具体影响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民办学校生存的根本是学生要有好出路,即初中要能考上好的高中,高中能进好大学。
所以,他们一定还是要想办法招到好生源。反过来,好生源就有希望进这些所谓好学校。
前不久听到一个消息,上海平和学校今年被常春滕录取的,只有一个学生是本校12年一惯制培养出来的,其它都是高中时从别的学校转过来的。说明一个问题:没有经过挑选的生源(主要靠钱进,小学所谓的入学挑选是没价值的),再优质的教学条件也不行。也说明,通过花费巨大代价买学区房进所谓好小学的,如果自身条件不行,还是会在进初中或进高中时被刷下来。

2019-08-22 11:23

有的是钱,无所谓!
要不是,我相信北大毕业的方总小的时候也没有住学区房!
投资,我就呵呵了……

孟母三迁

谢谢哈,投资不起,不过在张江买了一个老破小,自住,会将川沙的出租

2019-09-04 10:15

看区域了。。
你说的学生家庭背景我还真不太清楚大城市的。。

我老家那最好的公立高中是按中考分数全市唯一的第一所招生(以前这个学校大比例农村生源,近几年降低理科难度会有利于市区学生,不过高分依然没有多少市区生源),然后轮到二档的招生,也是按分数的。。。所以按近15年高考情况理科能排福建前5。。
福州一中(省教育厅直属唯一一所)好像近几年也是改成全市甚至全省按中考分数招生了。

厦门就不太清楚了。。。厦门外国语和双十确实听说好多家庭条件好的。。。
厦门一中就不清楚了。。
以上都是公立。。福建的私立貌似不发达。

不过福建出国留学去美国名校的好像很少(去不了美国名校的估计选择厦大/厦大以上的高校也挺好的)。。。还是以发达区域为标准比较好。。比如江浙沪。。。或者你说的珠三角。。

2019-09-04 10:05

我就问优秀学生怎么来的…难道不是出自你们口中那种傻帽中产和高净值家长家庭居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