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9
上海,学区房没有价值。
先说一下上海学校基本情况,小学 -- 所谓好学校一半公立一半私立;初中 - 好学校私立为主;高中 -- 好学校全公办学校。
买学区房进所谓好小学的目的,都是希望提高考试成绩,进一个好初中。那么,好初中的生源都来自好学校吗?不是的。好小学的学生都能进好初中吗?不是的。
假设一个同等规模(举例100人吧)的好小学与所谓菜小,前者可能有30人进好初中,后者5人进好初中 (这个数字没依据,仅举例),看起来进好小学是有必要进的,但实际情况是,30人中25人是因为家庭因素(父母受教育好、遗传智力好、家庭学习氛围好等)本来就可进好初中,只有5人是因为学校关系(比如学校学习抓得特别紧,作业多)训练出来的。而菜小的5人凭着智力加上学校也不是非常差,照样进了好初中(可能不是最好一列)。
经过初中4年,菜小5人,凭着自己的智力加上不错的学校,继续进入最好的高中之列。而来自好小学的30人中,5人凭学校才勉强进入好初中的人,自然掉队,只能进入普通高中,另25人中,可能有10人进入最好高中,另15人进入较好高中。
啰嗦了半天想说明,读书主要靠智力及习惯,学校有一定作用,但小学的优势很快就消失了,在初中就会掉下去,小学的劣势,对于一个智力好的学生来说,有足够时间与机会让TA在初高中阶段追进最前列。
所以,对于以追求考试分数的好学校学区房,没什么价值,智力不行,进了也没用。
如果是能更好发挥孩子综合素质的学校,这样的学校,越早进入越好。

热门回复

读完北大卖猪肉其实也很有面子,可以成为名人。

2019-08-22 14:55

我上面还忘了说另一个残酷的事实:进了好学区房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进不了好初中。
那些勉强进了好初中,或者家里有关系安排进了好初中的学生,中考时一样会掉队,身边这种人大家都见识过了吧。
还有,本来进的较好或一般高中,但通过关系进了最好高中(上中、华二一类),以插班生的形式在最好高中就读,高考仍然不能和其它同学一道进入最好大学,这种情况我也见识过。

2019-08-22 14:40

说的这么赤裸裸,你打破了人家的美好梦想和破坏了地产中介/地产商的生意[大笑][大笑][大笑]

陆步轩家的一号土猪肉也不是人人舍得吃呢,我们这卖120块一千克,也就是60块钱一斤,因为家里有孩子,我才经常买的,如果只有我自己,我可舍不得天天吃这么贵的猪肉。

2019-08-22 16:13

有什么问题吗?以前好像“赢在中国”节目几位pe/vc大佬比如熊晓鸽之类的好像谈过他。

他还整合了某区域整个猪肉供应链体系。这并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好嘛。。

同时,大众认为的某些高端职业比如金融业的工作,在我看来也就极少部分能给企业雪中送炭/或者慧眼识珠的人才才能算真正的人才,绝大部分国内金融业从业者要么平庸要么是蛀虫罢了。
国内这几年对经济金融毕业生/从业者的认知有很多问题。

大众的认知有逻辑矛盾的地方在于,经常性地以收入来衡量水准,从经济学角度讲这是市场经济-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前提下产生的结果的思维模式,但是国内的实际情况其实并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双轨制。那么价格/收入就不能成为判断个人能力/水准的唯一或者最主要标准。[大笑][大笑][大笑]

[笑哭][笑哭][笑哭][笑哭][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2019-08-22 15:27

这个理解嘛。。我认为那位北大毕业生挺有智慧的。

一方面那个时代猪肉的市场供给量还比较少,需求量大,规模效益低,这是很好的商业机会。或许有他出身的原因,选择自己熟悉的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挣点钱。。。挺有脑子的一个名校生啊。。

看不起卖猪肉的,那么为何要看得上搞水稻研究的袁隆平呢?袁隆平不就经常在农田吗[大笑][大笑][大笑]

另一方面,国内大众对celebrity 的认知基本都比较混乱。。。各种炒作的明星也能当成名人,当然这或许是教育和社会人文环境的锅。

2019-08-22 15:10

那么上中/华2的插班生进不了最好的清北,能进复交吗?同济华师大华东理工上外上财呢?
有些家长买学区房不是为了一定要进顶尖的清北甚至复交,考个二档三档的985他们就还算满意了。。
中国人购买奢侈品的数量和金额就能知道品牌对国人的影响力有多大了,虽然有很多不理性的成分,但是传统思维就是比面子。。
孩子读985就是比读211有面子,读211就是比非211有面子。[大笑][大笑][大笑]

传统文化影响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