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自由之路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70喜欢:32
旅游消费即使赶不上房产消费,但也是一个数量级的。
区别在于一个是低频高额消费,另一个是高频低额消费。
我们家2004年花了100万买房,后面20年在旅游上的累计消费额已经超过这100万。

热门回复

2023-08-13 10:56

旅游业带动GDP大概10%,房地产是17%

2023-08-13 11:48

大陆地区暑期旅游最大的痛点是多数区域白天高温难耐,户外游玩体验不佳。从源头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是最热的时间休假?也许是因为空调发明之前大热天工作的效率太低,还有健康风险;另外工业化以前的经济结构户外工作居多,工业化后室内工作才逐渐占据了主流。那么在如今空调普及室内工作居多的情况下,是不是暑假这个制度也有改革空间,比如把暑假分割为春假和秋假,大家的旅游体验都会有很大提升。

2023-08-13 12:01

因为旅游是个季节性波动巨大的生意,波峰波谷能差几倍几十倍。基建造多了平时浪费,造少了旺季不够用,单独用基建算不过账来。
其他季节性强的行业怎么应对的?比如卖雪糕的,在淡季生产奶制品,夏天产雪糕,所以雪糕销量排前几的都是牛奶公司。这种季节性极强的行业必须搭着更大更稳定可调节的行业,共用基础设施,才能分摊得过来成本。
现实里是发达的无旅游资源地区的旅游收入远高于不发达的有旅游资源的地区,因为有现成的基建。比如杭州森泊乐园,啥旅游资源都没,人造一个乐园,年收入就有好几亿,排队老长,就因为离市区很近,开车方便,也不用专门为此搞多少基建。
所以旅游业本身没可能做很大,更不可能成为支柱行业,除非基本消除这种季节性。

2023-08-13 11:02

过去的房地产明显不是常态,不能刻舟求剑

这个现在有很大改善。
比如这次川西旅行,其实一路景点都是可甜可咸。
1、大部分懒人的选择,做观光车进入景点,拍照打卡后坐观光车到下一个景点,省力但人多。
2、勤快一点的,进入景区后走各个景点之间的栈道,时间花费较多,但是人少。
3、玩的更野的,骑马深入景区,露营,走越野车走非铺装路。
4、更小众的,找领队玩穿越,爬雪山(大姑娘山普通人适应一下高原,找个领队,从海子沟景区进去就能登顶)。
这四种玩法的人都有。

日本景点人多,但秩序很好,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的迪尼斯。

2023-08-13 11:57

其他国家不说,就日本旅游的体验感秒杀国内

2023-08-13 11:57

换个角度,如果你家房子到现在一直都是2004年的100万,你家后面20年在旅游上累计消费很可能是个大幅小于100万的数字……

2023-08-13 12:15

那些整天说国内旅游体验不好的,估计都是假期去的或者压根没去过几个地方,我疫情三年里淡季去了青甘云琼,体验不要太好,完全超预期

2023-08-13 10:46

1.讨论的前提,地产不是消亡,而是受到很大的影响,震动结束后,地产还会是一个不错的体量;
2.旅游消费总体占比不高,但是属于挖掘空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提升潜力大的消费发展成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能有效弥补和减少房地产震荡对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直接拿旅游消费的体量和房地产体量去比,然后得出旅游消费无用论的观点,实在是没办法聊了[大笑][大笑][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