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七年(我的投资之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22回复:214喜欢:614

    转眼间自由之路私募基金已经成立七周年,俗话说七年之痒,@雪球私募 这边让我写一篇稿子聊下我的投资策略,因为我在雪球最初的人设是低风险投资者,厌恶指数带来的风险,但是自由之路基金的策略逐渐变成了指数增强策略,也就是从厌恶指数变成了拥抱指数。

    我仔细思考这个问题,确实我的投资策略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变化,但这个变化是逐渐的,跨越十几年之久,所以要把这个事情讲清楚,需要从最初踏入A股市场开始说起。

    虽然我1996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开了A股账户,并投入2000元炒股,但我自认为真正踏入股市应该从2005年开始。

1、顺风顺水的五年(2005-2009)

    真正踏入股市,可以从2004年底发现和讯论坛这个宝藏开始,当时和讯网有些类似现在的雪球,但用户间交互通过论坛BBS实现,当时我最喜欢泡的就是基金论坛和债券论坛,并发现两个非常好的投资品种:可转债和封闭式基金。

    2005年是熊市,但是依靠可转债的债底和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我从容的满仓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当时我的思想非常保守,一直采用的都是朴素的低风险投资策略,也就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策略,特别是对保底非常看重,为什么会这样?我现在想应该是对中国股市没有信心,缺乏安全感,那段时期我可能属于传统的低风险投资者吧。

    通常而言,传统低风险投资者赚不到牛市利润,因为牛市一来,保底就消失了,那么通常赚一点就会空仓,不过那个时代比较特殊,因为股改来了,而很多股改方案都隐含保底,所以在2006年依靠高折价封闭式基金赚到指数收益的同时,在2007年初还依靠股改吃了一波收益,然后在2007年下半年逃顶打新,最终幸运的作为一个低风险投资者吃到了这轮牛市的大部分收益。

    2008年又出现了低风险机会,但这回再也没有2005年那种强保底的机会,硬着头皮在2008年底拿了半仓后,2009年大牛市又来了,作为一个传统的低风险投资者,怕涨不怕跌,在2009年边涨边卖,虽然最后跑输指数,但考虑到2007年逃了大顶,所以依靠传统的低风险投资策略,这5年的收益率非常可观,算是顺风顺水的5年。

 

2、彷徨的四年(2010-2013)

    2009年逃顶以后,我陷入了彷徨,因为这个时候很难找到2005年那种最传统的低风险投资品种,几乎找不到下有保底的投资品种,难道一直空仓吗?

    于是我开始硬着头皮做一些半保底的投资品种,此时低风险投资者之间也开始分化,几乎每一个“低风险投资品种”,都会有一群反对派认为这不是纯粹的低风险品种,甚至风险很大,到了2011年,半保底的投资品都很难找,于是我开始考虑价投股票,但是确吃了大亏,因为股票波动很大,价格跌下来以后我就开始怀疑投资价值,最后在2011年9月底低点割肉了,当然割肉以后换入的分级A涨幅也挺不错,在2012年收回2011年的失地。2011年9月那次割肉后,我又开始皈依到传统低风险投资中,这段时间中国资本市场利率很高,所以我开始做固收,比如分级A和纯债以及可转债,因为固收收益率不可能很高,当时开通了正回购上杠杆做债,也颇有一番心得,后来基于这9年的投资经验,我写了《低风险投资之路》第一版。

    虽然这本书总结了十八般武艺,但我其实更加彷徨了,主要有三个原因。

1)如果强保底投资品种再次消失,我难道就只能一直空仓等下去?

2)2005年到2013年的复合收益率很高,但主要归功于2007年那次逃顶,不可复制,即使如此幸运,最后算下来总的收益率并不比同期我在北京买的房子收益率高,而房价回撤比我的实盘还低,买房是不是低风险投资?

3)有好几个老和讯的朋友,傻傻的从2005年到2013年一直持有封闭式基金,不逃顶不抄底,傻傻的分红再投,波动确实比我大一些,但人家复合收益率比我还高不少,而且看起来他们策略的可复制性更好,他们算不算低风险投资?

3、新策略成功的两年(2014-2015)

    2014年大盘见底后,开始新一轮史诗般的行情,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低风险投资一定好回避指数波动吗?因为这个时候各种套利机会非常多,可转债折价套利、分级基金溢价拆分套利,分级基金折价合并套利,分级A下折套利,但是这些套利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并不绝对保底,如果指数跌幅超过折价,那么套利就是失败了,但是这次牛市我已经下定绝对,不再把指数当作自己的敌人,而是当作一个中立者,也就是考虑投资的时候只计算折价收益,忽略指数的波动。

    结果这两年的收益大大超过我的预期,这轮大牛市我不仅吃到了丰厚的折价收益,还吃到了丰厚的指数收益。是的,指数不是敌人,也不是中立者,而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这个时候我的投资理念开始偏向相对收益,我把这两年的经验总结写了《低风险投资之路》第二版,里面开始更多的提到相对收益,或者称之为是指数增强策略吧。

4、私募七年(2016-2023)

    2016年3月3日自由之路基金成立,我已经不再把指数当作敌人,很大一部仓位基于指数增强策略,还有一部分仓位采用传统的保底策略,比如折价的股指期货,折价的封闭式基金或者定增基金,持股打新,折价可转债等。

    随着A股市场越来越有效,传统的保底投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自由之路基金的核心策略也变成了指数增强为主。

5、国运的思考

  那么为什么我从最初的厌恶指数转变成拥抱指数?我仔细琢磨了一下,是因为对国运的认知不同造成的,分界线应该是2014年。

    坦率的说,指数就是国运,持有股权就是对这个国家的信任。巴菲特庆幸自己出生在美国,我们这代人也应该庆幸自己出生在中国。但是2014年以前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认知呢?

    就拿我自己说吧,学习成绩还不错,也考上名牌大学,内心深处总有一份骄傲,那就是我找到高薪工作,日子越过越好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忽视了大环境带来的机遇,而走入社会遇上一些事情,还会单纯的认为大环境对自己是不利的,对大环境缺乏安全感。

    其实追求强保底不就是缺乏安全感么,美国股市100年长期上涨,跑赢通胀,中国A股为什么就不能长期上涨跑赢通胀?就一定是赌场?还有追求极端低估抄底,其实是在赌别人没信心,别人一定会把股权贱卖给自己,逃顶也是类似逻辑,总结起来,就是把整个投资逻辑建立在自己牛,对手盘蠢,大环境差的前提下。

    2014年以前,我会因为很多事情不相信国运。比如社会事件、雾霾、刚兑造成的金融股风险,房价等等。当时我还特别喜欢关注移民话题,因为身边很多高学历、高职位的朋友都在谈到移民,甚至我还做过计划,当时重点关注过澳洲一个移民项目,就是花150万澳元买澳洲地方债持有四年,我甚至盘算过哪天在A股中赚到150万澳元就移民过去,然后靠吃债券利息生活,当时甚至有些移民中介忽悠, “逃顶京沪一套小房,换你一个全新的生活”。

    2013年底我辞职专门从事投资后,远离每天的舟车劳顿,心态也平和了许多。而且有更多时间出门旅游,我能够更全面的观察中国,而不是以前局限于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管中窥豹,我发现大环境并不是那么差,虽然有问题但一直在进步,而股市则每次在摇摇欲坠之际,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拖了起来,这股神秘的力量是什么?也许就是国运吧,于是我不再追求强保底,开始拥抱指数,因为这股神秘力量就是底。

    而关于移民我也彻底想明白了,其实移民和投资类似,在中国我们是高学历、高职位,可以远远跑赢平均线,我们就是指数增强。而去了发达国家因为各种劣势,尤其是语言,在那边跑赢平均线的难度大大增加,别说指数增强了,很可能是指数负增强(比如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去美国做体力工作)。

    也很多人会说,国运那是过去时,现在不行了,这种论调其实从A股出现后就一直存在,那我就捋一捋现在的挑战。

1)内循环和脱钩

    很多人认为内循环就是闭关锁国,国运全靠外循环,尤其是西方国家,这种看法就是刻舟求剑。以前中国制造业很薄弱,改革开发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只有日本的零头,现在中国工业产值已经超过G7,接近美欧总和,美欧真要硬脱钩中国,他们损失不会比中国少。

2 )人口老龄化和负增长

    生育率其实是负反馈系统,前几年城市化进程很快,造成高房价、入学难等问题,影响人的生育愿望,现在房价下降、入学容易,又会增加人的生育愿望,达到新的平衡点。

3) 房地产

    中国房地产问题一直存在,只不过这两年把脓包挤破了,其实已经暴露的风险不算风险,至于地方财政,中国的赤字不算高,而低利率其实是降低了地方财政的风险。

    我并不是说中国没有任何问题,一切歌舞升平,相信国运也不是牛市喊大国崛起,熊市想着赶紧润,股市有波动,国运也有波动,指数调整并不会从此一蹶不振,经济有问题也不代表未来无解,风物长宜放眼量,调整后的指数不改长牛走势,甚至出现报复性上涨,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成功后也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

    最后感谢这七年一路陪伴的持有人,我们一起前行。

$至同自由之路1号(P000258)$ 

$至同自由之路2号(P000364)$ 

$至同自由之路3号(P001047)$ 

精彩讨论

一腔热情文文2023-03-02 11:25

生在这个国度,虽然面对现实有各种不如意,但总体是越来越好,那就是国运。

鬼谷弈邪2023-03-02 16:01

老哥,可不敢回来啊,以后想出去都难了

终身黑白2023-03-02 12:04

优秀的人永远都在思考,修正,成长

zqpro2023-03-02 11:33

惊悉大佬几年前还没有150万澳元

盗我号不得好屎2023-03-02 15:32

请问私募七年你的净值是多少?

全部讨论

生在这个国度,虽然面对现实有各种不如意,但总体是越来越好,那就是国运。

2023-03-02 12:04

优秀的人永远都在思考,修正,成长

2023-03-02 11:33

惊悉大佬几年前还没有150万澳元

2023-03-02 15:32

请问私募七年你的净值是多少?

前面写的很有真情实感,思考探索也很有见地效果,最后提到的3个问题只能说长远可能是对的,但目前没看到后两者有什么改善办法,以人口为例,这个新平衡也只能是波动下行的趋势,那房子,医保,养老一系列的坑都在等着啦

2010年第三季度,在A股工程机械板块挣得第一桶金。2013年6月份回国,当时落实恢复上海户口,准备考个基金从业资格证,有机会就走阳光私募的道路。结果一场意外,从此离梦想越走越远。有时还在想,抛下澳洲的一切,重回国内再闯一番。人生嘛,是不是还没折腾够?应该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一个念想。也不知,人生到底为了什么?当然,替人管钱,绝对是非常心累的一件事,用自己的生命在做股票。

2023-03-02 22:40

指数长期3000点,恒指跌破2012年的底部。能赚钱主要靠市场估值的波动。至于国运,连说都是罪过。我心中是非常down的。

2023-03-02 12:40

做一个思想实验,如果我们生在别国,比方说新加坡,现在这时点是否依旧相信中国的国运?如果答案是不一定。那么现在所谓的“相信国运”,更多是一种“期望”。
期望跟现实是两回事。

2010–2012我业绩也超烂,如果不是杠基A吃了一块大肉,以及T的超多,对于收益率我肯定抑郁了

2023-03-02 15:21

我们这代人也应该庆幸自己出生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