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体系②-10年估值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25回复:72喜欢:301

从2016年7月15日,我第一次入金开始投资,算到现在已经8年了。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希望构建自己的投资方法。

最近一年,我觉得自己的投资方法开始清晰起来。完整的投资方法,涉及到一些投资理念,抛开理念的部分,就术而言,无外乎是 ①研究什么股票、买什么股票 ②怎么估值 ③何时卖出。当然我觉得其实有了②,③就不重要了,因为③取决于机会成本,而机会成本取决于②怎么估值。

研究什么股票、买什么股票,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我的理念已经有了,但是我想等我再多研究一些案例再来讲。大概用3~4篇文章,可以把我的投资方法完整阐述一下。

今天主要讲讲我怎么估值。

自投资很长的时间以来,我根本不懂估值。我对估值的启蒙来自这篇文章我的简易估值法,我不得不说,这个方法挺好用的,而且似乎很符合“市场”。这篇文章简单来讲,就是(增速+10)乘以确定性折扣。比如不考虑确定性折损的话,增速是10%,估值就20倍,0增速就10倍,我到现在毛估估的时候依然会这么用。后来我知道,这个方法在低增速的时候比较好用,在高增速的时候会偏低估。另外还有一点,增长的时间很显然对估值的影响会非常大,同样增速是20%,能保持2年,和能保持10年,显然估值上差别会非常大,但是这个简易估值法没法解决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是回到现金流折现的方法里。但现金流折现方法比较麻烦,而且怎么和前面的简易估值法“融合”在一起是个问题。后来看到一个帖子豁然开朗,然后就一直在用这个方法。

下面讲讲我的实践。

现金流折现,需要几个假设,在使用的时候,我倾向于每个假设都留够安全边际,这样也能简化的计算,一举多得。

折现率:取10%,我觉得十年回本是不错的预期,而且可以简化计算。我不觉得用什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或者利率是什么好的方法,折现率只和你的投资收益期望有关。

估值年限:我觉得10年比较好,特别是我偏好成长型的公司,如果只是看5年会低估比较多。但是估算10年是非常困难的,我一般前5年估一估,后5年根据企业的类型拍比GDP增速多一点或者少一点。10年之后的永续增速怎么算?一律视为0增长。本来说永续就很吓人了,还增长,不敢想,充分留足安全边际。

先看一个简单的场景(假设前5年增速和后5年是一样的,所以增速的参数只有1个)。因为每年的盈利可能需要再投入,并不一定都是“自由现金流”,如果假设前面的钱全都拿去再投资了,那么终值的折现就是企业价值,得到的是估值下限。如果假设每一年的钱都是“自由的”,那就是每一年的折现加上终值的折现,得到的是估值上限

下面左图为例,10年0增速,那每一年的盈利都是1,然后用10%折现率得到现值。10年后增速是0,折现率10%,那么终值=(最后一年的盈利×(1+增长率))/(折现率-增长率)= 最后一年的现金流/10%。这是假设【10年后0增长,10%折现率】计算的一个好处,终值其实就等于最后一年的盈利乘以10。那么估值上限就是所有现值累加=10,估值下限就是终值本身3.9。

同理在右下方的图,10%增速的估值介于10~20倍之间。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就得到了下表:

可以看出,这个方法和一开始简易估值法的答案是一样的:0%增速给10倍,10%增速给20倍。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增速越快的时候,比如30%,如果用简易估值法的40倍,就会明显低估了,所以市场上对于那些可以保持一段时间30%增速的公司,你很难见到40倍的估值。但是对于一些已经进入相对平稳期的公司来说,比如美股的科技巨头,用简易估值法是比较好用的。

如果对于公司稍微有一些了解的话,也可以估得更细一些。比如名创,它在2023年国内外的占比分别是67%和33%。我们可以假设国内的增速在未来5年分别是:16%(取24Q1的值)、10%、10%、5%、5%,而海外的增速分别为:55%(取24Q1的值)、45%、35%、25%、15%,如图示意:

这里有几个点要注意:
①算复合增速的时候要乘以国内外的占比,而且要考虑每年占比也在变化。如果考虑得更细点,可以再分别算国内外的利润率。
①24年的增速大概率是给低了,因为名创下半年的业绩要比上半年好一些,用24Q1做全年增速会低估一些,但是估值主打的就是一个低估为上。
②海外的增速大概率是高估了,但是为什么取了这个值呢,因为我发现这样算下来,到2028年的复合增速刚好等于20%,也就是公司管理层的目标。。。。。由此可见,管理层的这个目标实现是有难度的。

但是不管咋地,我们糊拍了一个5年增速。再往后5年呢,我会更悲观一点。如果你让我现在估,我倾向于直接估0增长,以反应我对商业模式的担忧。但是当时我还是给了一些增速的预估,国内低于GDP增长:5%、2%、2%、2%、2%、2%,国外:10%、8%、3%、3%、3%。这么算下来,10年复合增速是12%。当时我们前面说过前5年实现难度不小,所以你可以再打个折扣差不多就是10%,这取决于你对生意模式和管理层的信心。

这就是我对名创大概的估值,根据前面的增速估值表,我们知道,10年10%增速,10年后0增速,用10%折现,估值介于10~20倍之间。看实际名创的市场表现,也差不多是20倍左右,一旦冲上去就像有地心引力一样往下拉,我觉得名创撑不住超过25倍的估值。

同理可以用类似的方法估一估泡泡玛特,不过我觉得泡泡玛特非常难估,因为商业模式还在蓬勃发展,这是我当时估的,我尝试了几种组合,考虑到它的商业模式和管理层,我觉得未来5年保持25%~30%的增速是有可能的。

至于再往后5年的估计,我对于泡泡玛特的估计要比名创乐观很多,我估计到那个时候,乐园、授权之类的业务会蓬勃发展,所以我觉得给到10%的增速不过分。当然你可以尝试各种组合,悲观一点和乐观一点,关键是通过这些尝试,你毛估估大概对公司估值有一个概念。我当时觉得前5年30%后5年10%的组合可能性大一些,所以我觉得30倍40倍的估值都是很正常的。如果PE到了50倍,我就知道,OK,这个估值需要什么样的增速,现在业务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不是在支持这样的估值。

OK,实践讲到这里差不多就讲完了。声明用名创和泡泡举例不代表看好,只是当时确实估算过。事实上如之前的帖子说的,我已经没有名创的仓位了。

我觉得里面具体的数字并不重要,我想说的关键是:

①感谢当年@刘志超 的简易估值法,很好用,适用于低增速的公司。
②估值的关键是足够的安全边际,一切往低了估是最好的。
③现在写的这套10年估值方法实践下来挺好用的,而且简易估值法可以看作是低增速时的10年估值法,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我也曾经考虑过其他的方法,比如1/PE+增速,不过这类方法没有考虑到时间的概念,同样的增速能保持2年和5年完全不一样,所以感觉不够好用。

简易估值法+10年估值法,基本上在简单和复杂的场景都够用了。

P.S. 写完之后担心有数学上的问题,感谢@曼巴投资 帮忙把关了下。@吃三斤啤酒 作业写完了。

精彩讨论

十年目标年化1507-21 18:35

我看到过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段永平对苹果的估值,看完以后,我理解为什么大佬们都说估值是毛估估,从来不用计算器。
当时苹果每年挣200多亿,那时候手机渗透率很低,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苹果在这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做的最好(产品,护城河,供应链,品牌,操作系统等等),未来必定能继续保持。老段当时估计可以达到500不成问题。而那时候的市值大概是3000亿,即便不扣除账面现金也就6倍PE。
什么时候达到500亿?不知道,但是也没必要知道。
6倍会不会跌到4倍?不知道,也没必要猜测。
折现率是多少?也没必要关注,如果可以买下这个企业,不需要几年就能回本了。
只要苹果还是那个苹果,茅台还是那个茅台,就是永续的。
什么时候茅台不关心质量了,苹果系统越来越难用了,或者文化变差了,有颠覆性的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苹果却长期没有赶上(例如AI下的新的交互方式),那时候无论估值是什么,都应该远离了。
当然,这里没有推荐苹果或者茅台的意思,主要想表达其实估值没有对错,并不准确,也没必要太准确,不需要太复杂。关键这个公司买下来,能持续多久,在看买的性价比高不高,6倍还是10倍其实无所谓。(当然太贵了你就得忍受这家公司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帮你把钱挣回来)
所以我觉得花在估值上的时间可能也就几个小时,但是花在理解公司上需要多年的功力。老段说他多年的功力才理解苹果,这个说的真的是实话。简单拿个计算器搞搞,很难理解行业和公司。这也是虽然医疗和港股创新药估值相比之前跌了很多,一堆大V再推荐,我觉得我还是远离为好,不需要每个市场的机会都赚到,一两家公司选对了就行了,这个可以赚很久。

刘志超07-21 19:28

立洲是最早约我交流的球友,今年一月份我们在杭州面聊了挺久。你写的东西我一直有看,对于公司的研究比较深入细致。如果自己有意愿的话,其实完全可以试着自己做投资,说不定找到一件既有趣还能做一辈子的事

吃三斤啤酒07-21 16:27

哈哈哈想不到我以“催更”的角色出现
谢谢,收藏下来学习。
1、简易估值法,我也在@刘志超 那里反复琢磨过哈哈。搭车感谢下超哥。
和你稍不一样的是(我还要再琢磨你帖子,向你、向大家学习):
- 增速我不会再加个10;
- 我觉得3年?5年?10年都挺难的(回过头看,假设消除记忆,总有些变化让我意外);
- 我会拍一个我预期中的终极状态下的利润,不管公司会几年达成。如果看法有变,就卖出;
- 卖出的原因,我参考方丈的,因为什么买就因为什么卖;
(btw:年前几个月,差点买了超哥的基金。后来因为监管好像比较严?太慢了。
所以等不及自己先入场了。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耐心的问题,错失好的机会成本。
不过不管怎么样,我看了雪球三年,超哥的能力是最靠谱之一。
犹记得西湖畔有幸和超哥畅谈,再次感谢~)
2、我是21年开始炒股(还是小白),因为当时觉得,
- 一方面自己遇到需要开始配置资产的问题;
- 另一方面,公司给的期权导致我意识到,不管大家主动、被动都会被involve进股票买卖;
- 受@时光投资-Edward 影响,我觉得炒股挺有意思,或许我也可以?
3、我现在想法有些变化,把方丈的基金当成机会成本,计划每年追加。
4、其实我感觉和Elon很对路子,但也许还是很不一样,我比较菜哈哈。我喜欢看公司、看产品,买喜欢或佩服的公司,然后持有。
但我不希望花太多额外的时间,也不喜欢“看盘”。如果必须的话,那我会选择“鸣金收兵”,把资金全部分散出去。
不管最终怎样,我依然很有信心,我会越来越有钱。
5、我改了个很满意的签名:“用钱换开心、用钱换自由”
- 我希望用钱买到喜欢的公司,而不是实时涨跌的股票。买股票是为了买开心;
- 我喜欢用钱交换到的是更加自由,而不是被资产的裹挟、股价的束缚。把钱放在靠谱的人或公司上,应该是件很轻松而愉快的事;
- 买股票这个事,不用自己下场干活其实心里很美。自己下场干活,其实会发现“想清楚”很难、“做对并做好”更难。敬佩所有优秀的企业家,但没有小瞧投资的意思,只是看到投资人往往容易变成评论家;

评论家往往比干活容易,而且大多时候泛泛而谈,又或南辕北辙。)

数说投资07-21 22:18

华为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5580万台,市场占有率20%,全球第一。

数说投资07-21 21:41

苹果护城河能保持很大因素是华为被限制了。

全部讨论

07-21 22:39

估值在正常市场尤其偏牛的情况下需要。熊市满地黄金的情况下可能定性找商业模式好的会更好。按计算器最大的陷阱是容易骗到自己。另外,包括唐朝以及一些国外基金经理喜欢看3年业绩然后拍一个PE,当然这里面要明确利润和现金流的区别。

学习了,然后自己用Excel做了一遍,简单易用逻辑严谨

07-21 16:43

两家公司,赢利水平相当,但派息率不同,估值应该有变化。

今天 09:19

第一个图没看明白,
如果每年的利润就是自由现金流,那么估值的上限不是6.14吗?请问为什么是10呢?为什么又要算终值呢,这不是反复算了吗? 这里的终值是指永续价值吗? 第二张图里的25.94是怎么算的呢? 谢谢

19分钟前

网页链接市场有自然规律有几人知道?

27分钟前

38分钟前

感谢老师分享

53分钟前

估值

今天 16:30

估值法没错,难点是10年后的盈利太难判断了,能判断的人都是顶级的。如果有能力判断企业10年后的盈利,那自然应该赚钱。

今天 16:29

如公司真那么容易确定其成长性的话,其实已经用不着精确计算,没有意义啦。直接算营收利润能翻几倍所对应的市值,毛估即可,买价成本就显得不太重要,无非是多赚少赚一点的问题。
稳定的公司需要精确一点,成本更重要,因为成长性太低,横盘的时间也会很久,稍微贵一点都是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