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物管”父爱“论 - 八卦面研究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5

第一次写长文,将就着看看吧。 @麦麸泡泡糖  说要给我打赏的。

物管公司看了好几年了,第一次接触应该是,我作为连续下岗的[苦涩] “传媒互联网教育中概研究员” 被派去看港股[捂脸] O2O 概念 的物管IPO,当时 “互联网+” 概念也特别火。

我当时研究了半天还是一脸懵,关系链怎么那么复杂?第一次知道,原来物管费可以不用交的,可以通过积分兑换,互联网思维下的 “物管获取流量 -->VAS变现商业模式”,至于卖菜赚不赚钱不重要,但是卖地产信托好像是比双赢还厉害的“三赢”画面,业主,开发商,物管皆大欢喜。

再之后的绿城服务 IPO 就正常多了,起码我看得懂。后面分拆上市的中海物业碧桂园物业是基本见不到管理层的,公司没有融资需求嘛。2018年 新城悦和永升生活 IPO算是正式拉开了物管IPO上市潮和物管大牛市的序幕。2019年所有物管IPO,我都认真看了;2020年开始,我慢慢变成要跪着看了,因为IPO太火爆;到了2021年,市场降温,我可以慢慢挑着看了。历史先讲这么多,下面分享一下我所说的物管投资“父爱”论。

“父爱” 首先分成两个“父” 和 “爱” 两部分。

“父” 是天生的,谁是爸爸没得选也没法改变,但是不同的爸爸代表着不同的背景,包含“财富资源”和“人脉资源”在内的核心资源。这时候就会有 “富二代” 和 “穷二代” 以及 “国企二代” 的区别了。我们客观上要承认这一点,这个跟物管企业自身运营能力无关。除了亲爹之外,可能还会看到有干爹的,甚至有可能会有叔叔阿姨等亲戚的关怀或者压迫,还要看看有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家族图谱还是要看一下的,毕竟都是潜在关联交易。整体来看,我觉得企业文化的传承比家庭文化的影响更大,物管的爸爸们都上市足够久了,物管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开发商管理水平是正相关的,物管界的 “富二代” 更多可能是又有钱又努力的。

“爱” 是后天的,可以通过爸爸的行动来观察和评估的,到底爱得有多深。我觉得没必要那么抗拒关联交易,爸爸给的100块和自己赚的100块是可以买到一样数量的糖果。不过父亲的关怀是传达方式在市场上好像会有不同的反应,简单粗暴直接送钱不太好了,绕个圈让第三方送就很好了。父爱的关怀有特别多的表现方式,也特别有意思,看八卦新闻比看报表有趣多了,下面列举一些给大家参考:

1)陪伴式关怀:ipo一般都看到大老板的,之后业绩会和路演还来站台的就不多了,每次都来,那是爱得够深了吧[斜眼]

2)送钱式关怀:这基本上就是关联交易了,每年都有年度金额框架,父爱更深的还会年中提高一下上限。市场最鄙视的好像是咨询服务了,说得开发商不会盖房一样,真有可能是白拿钱,1手房中介业务应该好点,起码不是所有楼盘都是排队摇号才能买到的爆款楼盘,还是要干活的。尾盘卖车位和房子的市场接受度还行,就是有的爸爸不喜欢白给,会占用一下儿子的现金,也有的爸爸爱得更深一些,还会额外再送个验房业务。案场和工程业务各家都做,毛利率就是衡量父爱深浅的地方了。

3)间接式的关怀:这个市场最喜欢,钱是第三方给的,不算关联交易。其中商管是最好的,没商场的也会用写字楼和楼宇停车场吧,体量小一些,另外就是已经交付的住宅物管,还有就是合作开发的物管了。父爱的差异就体现在收费模式了。物管费和店铺租金的比例是艺术,报表是拆不开的。收入分成比例也是个艺术,各家都不太一样。体量小的停车场大部分都不用分了,全给就是了嘛,有的爸爸倒是要求预付,这就是特别明显的对比了。

4)亲戚的关怀:这里各家有各家特色了,兄弟公司分摊父爱是最常见的,至于叔叔阿姨这类亲戚就不好预测,有的时候给糖吃,有的时候来抢玩具。持股结构,各自高管的交叉持股情况可能是个不错的琢磨点。

结束语:

“父爱”是客观存在,会影响实际性的经营和现金流,估值怎么给就是各位看官心里面的那把尺子。

物管公司经营者的能力是在另外一个影响估值的范畴,优秀的管理人可以在相等条件下做得更好,甚至在没有条件下创造有利于条件。长远来看,最后都需要学会独立成长,“父爱”在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可以给予帮助,快速奔跑,之后的增速更多会是自身能力的考验。头部物管公司都基本上奔跑了一段时间了,可预见的是“父爱”论的重要性会持续下降,决策时候的权重渐渐让渡给“经营能力”。

利益披露:个股的提及是写故事需求,不是投资建议。

 #今日话题#   $碧桂园服务(06098)$   $华润万象生活(01209)$   $招商积余(SZ001914)$  

全部讨论

2021-08-30 22:21

把积余战略方向讲得很透彻…

2021-08-27 12:09

此文要火啊

依靠不依赖!

2021-08-27 11:47

哪儿来的现金流只要是现金流就行,只要有现金流只要分红就行... 资辞红苹果继续讲故事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