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越有闲,越有钱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2回复:18喜欢:63

当比尔·盖茨(Bill Gates)第一次见到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时,盖茨的母亲让他们分享自己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盖茨和巴菲特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专注(Focus)”。

沃伦·巴菲特遵循5小时规则,把80%的时间花在阅读和思考上时,很多人的反应都是可以预见的:“他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是沃伦·巴菲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我永远达不到那一步,也做不到那样。”

因为事实是:巴菲特从小学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和思考上。拥有更多的钱或管理一家大公司,并不能给你更多的空闲时间。

空闲的时间,从来不是默默出现的。除非退休,否则人们不会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相反,空闲时间是一种策略的结果,是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时间的结果。

出于对巴菲特独特的策略的好奇,我读了几本关于他的书、他写给股东的大部分年度信件,观看了他几乎所有的采访。

巴菲特之所以能轻松做出如此的时间安排,是因为他用了世界上最冷酷无情的优先排序方式,当然是一种好的方式。

以下是沃伦·巴菲特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和思考而采用的六大策略。我邀请你“复制”它们,这样你每天就有更多的时间做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当你阅读这些策略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策略并不像你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典型的组合策略一样,它们并不是随机的。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模式——他的首要心智模型。

巴菲特策略1:杀死繁忙的工作

巴菲特从它的日程表上划掉了几乎所有CEO必须完成的任务:

他从不与分析师交谈(据巴菲特估计,一个典型的CEO有20%的时间会花在与华尔街分析师的交谈上)。

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

他不参加行业活动。

他几乎整个职业生涯都住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一个纽约市外的地方。

他几乎不像典型的CEO那样参加任何内部会议。

重要的是,这些决定不是偶然发生的。

巴菲特的策略有几个基本事实:

20%的优先级任务会占据我们结果的80% 。巴菲特最优先考虑的5个目标就是25个目标的20%。关于80/20法则的更多信息,可以阅读我之前的文章:这应该是你训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的方法。

对我们的时间真正构成威胁的,并不简简单单是哪些我们知道是错误的事情的干扰。相反,真正的威胁是那些“披着羊皮的狼”——这些活动让我们感觉自己在努力工作,但最终并不能改变现状。巴菲特的“三步走”方法,就是为了预防这些!

优先化的真正挑战在于说,"不!" 答应是很容易的。真正困难的是对繁忙的工作说不,因为繁忙的工作能让你从待办事项清单上划掉一项而感到满足:履行对别人的义务,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写一封电子邮件。

巴菲特策略2: 只和那些你认为

可以永远共事的人一起工作


“如果你无法想象自己能够与某个人共事一生,那么一天也不要与他们共事。”——硅谷天使投资人纳瓦尔·拉威康特(Naval Ravikant)

与巴菲特严格审查自己工作活动的方式类似,他也对与自己合作的人进行严格的审查。

巴菲特只和他信任的首席执行官们合作,这些首席执行官们能取得成果,他认为自己可以和他们一起工作几十年。

因此,在收购一家公司之前,他极少进行谈判和尽职调查,也不会对自己收购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有太多的干涉。此外,他很享受与首席执行官们的谈话。

(注意,“信任”这个词这个词,让巴菲特放弃收购许多财务状况很有吸引力的公司,只是因为他不信任这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巴菲特策略3:让事情

保持在超级简单的状态

巴菲特已经消除了他公司几乎所有的官僚作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组合公司有近40万名员工,但其实际的总部只有20多名员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巴菲特的个人生活也很简单。他住在一个不起眼的房子里(60年来他一直住在那里) ,每年个人开销只有10万美元。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在我们的公司中,在我们的生活中,让事情变得复杂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这是常态。

当你获得更多的利润时,雇佣更多的员工是正常的。随着你赚的钱越来越多,花的钱越来越多是正常的。

真正强大和独特的是让事情简单化。这需要努力和技巧。这也是巴菲特天才之处的一部分。

这么说很奇怪,当你对比他可能生活的生活方式和他选择的生活方式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最大的极简主义者。

巴菲特策略4:专注于少数高质量的赌注


沃伦·巴菲特每年只做少量的投资。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很震惊。“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投资者怎么可能只做这么少的交易?”

Housatonic Partners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威廉·桑代克(William Thorndike)在他的著作《商界局外人》(The Outsiders)中给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巴菲特相信,集中的投资组合会带来非凡的回报,优秀的投资标的很少出现。

他多次告诉学生,如果他们在职业生涯开始时拿到一张只能打20孔的卡片,代表他们在投资生涯中可以投资的总数量,他们的投资结果会有所改善。

正如他在1993年的年度报告中总结的那样,“我们认为,如果让投资组合更集中的政策能提高投资者对一家企业的思考强度,也提高他在购买该企业之前对其经济特征的满意度,那么这种政策很可能会降低风险。”

简言之,巴菲特的意思是:

“投资的诀窍就是在那里,看着球一个接一个抛过来,等待球到你最拿手的高度。如果人们大喊,“挥棒啊,你这个笨蛋!”,直接忽略它们。

巴菲特策略5:专注于长期投资


巴菲特会长期持有他的股票。

据威廉·桑代克在他的著作《商界局外人》中称,他目前持有的前五大股票期权,持有时间平均超过20年。

相比之下,典型共同基金的平均持有期不到一年。这意味着投资活跃度处于极低水平,巴菲特称之为“近乎懒惰的无所事事”。

巴菲特在知识投资方面也运用了类似的概念,这给他带来了长久的回报。在巴菲特唯一的授权传记中,他的传记作者评论了她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东西:

你所学习和投资的东西,应该是能够积累的知识,这样知识就可以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因此,与其学习一些明天就可能过时的东西,比如某种特定类型的软件(两年后甚至没有人使用) ,不如选择那些能让你在10年或20年后变得更聪明的东西。我现在一直在受益于这个教训。

并非只有巴菲特一个人在考虑进行长期投资。

全球最大的加速器YCombinator的总裁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称,长期思维是“市场上仅存的几个套利机会之一”。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用七年的时间来衡量一个新项目能否成功,而其他大多数上市公司则只用三个月的时间来衡量。

巴菲特策略6:避免追赶科技潮流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会一直追求掌握最新的技术,以保持处于时代前沿。

有趣的是,事实恰恰相反。以下是一些例子:

他办公室里从来没有电脑。

他从来没有用过股票行情收报机。

他没有智能手机。

这些独特的选择反映了巴菲特的一些特点:

巴菲特非常清楚他需要了解哪些数据才能进行投资。

他对自己的想法有足够的信心,他不愿意去做那些受大众欢迎的事情。

他主动从环境中排除潜在的干扰,而不是依靠意志力。

如何应用巴菲特核心的心智模型?

现在,你明白了吧。沃伦·巴菲特拥有自由阅读和思考时间并非偶然。他的人生就是为此而设计的。

这些都不是随机的策略......它们都来自于一个重要的心智模型:80/20法则。事实上,20%的努力会带来我们生活中许多领域80%的结果。

在他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比如人际关系、投资、技术、确定优先事项,巴菲特都是无情地优先处理少数重要事项并舍弃其他一切的大师。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你如何将80/20法则始终如一且巧妙地运用到你的生活中。

虽然巴菲特的“三步走”方法在理论层面上非常有用。但我也发现,在运用到实践层面上是有所欠缺的。它忽略了许多细微之处,这些细微之处可能会使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计划偏离轨道。$上证指数(SH000001)$ $道琼斯指数(.DJI)$ $恒生指数(HKHSI)$

全部讨论

2022-07-11 08:34

这些原则,也正是本人在追求和应用的……已稳定收益近二十年,再等十年后看看结果!永远保持简单和开心

2022-12-05 22:19

一切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关键之处  其他稍加应付!!!                  沃伦·巴菲特拥有自由阅读和思考时间并非偶然。他的人生就是为此而设计的。
这些都不是随机的策略......它们都来自于一个重要的心智模型:80/20法则。事实上,20%的努力会带来我们生活中许多领域80%的结果。
在他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比如人际关系、投资、技术、确定优先事项,巴菲特都是无情地优先处理少数重要事项并舍弃其他一切的大师。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你如何将80/20法则始终如一且巧妙地运用到你的生活中
作者:麻瓜价投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2022-07-11 21:17

攒钱是积累,是做加法,如果有利息,就是复利积累。而且随着时间的加持,理论上就可以做到无限大。也就是咱们常常说的复利公式。或者换个高大上的名字就是老巴说的滚雪球。

我们现在还处在发展中国家,各种储蓄理财的收益还相对较高,这个收益是能够产生复利的。像GDP近些年都在10%以内,且逐年递减,但你不能忽略这种加速度递减的复利效应。记住只要保证增长就有复利就能积累。

最重要是给钱找到一个复利的地方。其实金子随处可见,只是我们视而不见,大额存单、国债、类保本类理财、就连活期存款也能产生复利。只是多少的差别,知不知足而已。

有人说无风险收益太低了。根本滚不起来
那是你太贪,只要你的本金够大,而且不断增加,哪怕没有复利的加持也能滚起来。我们太注重复利公式A乘以(1+x%)的n次方。却忘了简单的加法公式A+A+A……我们太注重那个x却忽略了A。别忘了刚才说的投资的本质是先得有钱。

只有确定的无风险收益率,才能形成复利,才能在时间的加持下做到无限大。复利的本质是增长,绝不是亏损。然而人们都不知足,就会在X上做文章,所以就想到了股票市场。认为买股票才是投资。

股票市场是不存在复利公式的。你根本无法计算出准确的x,事实上根本不存在x,他只是一个概率,今天赚明天赔,这个股赚那个股赔。若干年后总体收益如果是正的,那么就把这个收益B强塞进复利公式当做结果,A乘以(1+x%)的n次方=B,由此推导出x。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这是用结果反推过程。就像成名的体育运动员一般都被高校补个荣誉毕业生的头衔,那么你就推导出,他得了奥运冠军金牌,是因为他大一上了马哲,大二学了高数,大三考了四级,大四过了答辩……网页链接

2022-07-11 14:10

所以他很少投资中国

2022-07-11 14:09

他办公室里从来没有电脑。
他从来没有用过股票行情收报机。
他没有智能手机。

这个我有点不相信,当然我没法证伪。

2022-07-11 13:40

感谢作者的“邀请”,我乐于复制这六条策略。因为我也想和巴菲特那样获得支配时间的自由

2022-07-11 11:32

你最近闲吗

2022-07-11 10:48

普通人究竟有多少空闲时间?查一下手机的使用记录就知道了。

2022-07-11 08:58

学不来的!优秀、卓越的永远属于他们。巴菲特拼命买石油股,而盖茨拼命买农庄。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