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回复@下城桥西: 两年前呷哺是集团的拖油瓶,凑凑是盈利增长点。今年凑凑变成拖油瓶,呷哺变成增长点。同一品类的双品牌策略,本想高低两端兼顾,实际变成内部竞争。年初凑凑调整管理模式,增加大区主管试图拉动增长,但看今年的数据,这四个人除了增加人工成本,对报表没什么作用。//@下城桥西:回复@指南投研:$呷哺呷哺(00520)$ 呷哺最大的拖油瓶就是凑凑,品牌设计很好,但是运营极差。真是可惜了张振伟,有始无终。趁烧就是来搞笑的,上海的模式根本无法复制到全国,卖的不是一点点贵。更搞笑的是会员制。花钱办会员,不是会员也能吃,价格还一样。还有,呷哺、凑凑还有趁烧的客单价都不一样,受众几乎没有交集,这种混搭的会员放在一起有什么意义?吃个凑凑要在一堆呷哺券里面找,完全没有1+1>2的效果。简单一点,很难吗?
引用:
2023-10-09 15:55
$呷哺呷哺(00520)$
以下数据为非审计经营数据,仅堂食纳入翻台/桌率计算
【呷哺】:
-净收入同店同比较22年增长5%,较21年恢复至87%
-翻台率:23年2.0翻,22年1.6翻 -新开店10家
-国庆中秋八天期间净收入接近9千万,翻台率2.8翻
【湊湊】:
-净收入同店同比较22年下滑,较21...

全部讨论

2023-10-10 13:23

凑凑刚出来的时候很好的,主要是新鲜,审美疲劳后,就要拼运营。比海底捞贵就算了,实际去过的都知道,点单复杂,服务员一问三不知,管理极其混乱。再不改变,迟早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