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天花板偏见与误区》系列之三: 从来没有人去思考除了正常更新之外的事情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89回复:66喜欢:169

《格力天花板偏见与误区》系列之三 :从来没有人去思考除了正常更新之外的变化

今天继续扫清迷雾。看看人们是怎么静态的看这个世界的。

上一篇文章中,还是有不少人对商品房销售拉动空调念念不忘。我觉得很好玩,为了论证这一件事情,就特意去深圳的大街上找人挨个挨个的问了一遍:“您好!我想做个社会调查,想请教个问题,请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路人:“这怎么回答?应该是鸡鸡蛋蛋,蛋蛋鸡鸡!”神回复!又问:“请问你们家是先装修还是先买空调?”听到这个问题的人,都表现出惊讶的表情,楞了,还有的人更是笑了,觉得我有精神问题。我脸皮厚着说:“没事,这只个心理学的调查。”对方放松了警惕:“你傻啊,我们家当然是先装修再买空调啦!”“那会不会没房子的情况下先买空调放几年等有房子了再装?”,对方不耐烦了,“没房子买什么空调嘛,真是的。我还有事,麻烦让让...”

大家一定要知道也得有房子才能装空调,不能单看房地产销售情况;另外格力做的不局限于商品房,还有另外所有产权的房子,新房子旧房子,而政府执行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只是针对少量商品房的调控。而目前商品房竣工的这部分实际情况已经非常模糊不清了,今年商品房能有6.2亿竣工面积就不错了,已经越来越少,所以目前的格力与商品房的关系是越来越淡化,与其他的需求越来越密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商品房,大家要看到发展趋势不要只看到表象。



观点一:过去中国消费人群与日本的强烈不同。中国是国,日本是民。即产生了错误的更新频率。

我认为我还是很真诚的去描述中国的现状的,在我的认知观里,中国的经济就是从09年以后才开始大发展的,从转内需型经济时开始大步向上,08年以前,只是少数人的游戏。我从小在深圳长大,我见证了太多变迁,怎么从山路崎岖泥泞的世界变成黄土挖掘机再成高楼大厦。我管断层看世界的人叫“时代的盲人”,什么叫断层?电视机里是欧美现代社会,现实世界是农耕社会,进城工作了,误认为全中国都成了现代社会。大部分好的大学都在大城市里头,小孩上大学了,就进城了,四年后毕业,又扎城市里了,或者就出国了,给年轻人(尤其是精英人士,金融我认为算是一个比较顶部的阶层)营造着一种早已步入现代社会的感受,然后这帮人没过几年就出版各种厉害国的东西。如果没记错,有一个张某是邓老当年的翻译,出了一版叫《中国人你一定要自信》的书,我认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感受了百年屈辱,希望国人自信,但整体命题与实际相差过远。里面专门鼓吹我们的各种优越感,还特意提到中国空调保有量有多高,证明老百姓比其他发达国家生活更优越的文章,我没看过利害国,但一听这些套路就知道大部分来自他的手笔,我们很多分析师也是按他们的逻辑走的。

我认为从土地大量供应开始(恰恰就是从09年),才算得上开始真正的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别想有经济起飞,在此之前只有几个沿海城市或经济开发区搞经济,算不上什么经济起飞,隔壁印度国,有十几亿人这几年一样可以做出20万亿的GDP(今年就要17万亿多了),但真的富裕吗? 08年的中国GDP有31万亿,却是贫富差距最大的时候。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08年以前是何种力量主导着国内的消费市场的呢?国企!

我们从预收款排名(预收款能反映企业长期持续的优势或企业规模)就可以看得到,全是清一色的国企占据市场,煤炭、钢材、石油、通信全是垄断型行业。这些高预收的公司更能稳定发得出工资,那十几年是他们春风得的时候,原油爆涨的时代。我不说大家都知道日本从头到尾就是民企占据市场,包括消费市场,中国其他的民企与众多小公司,员工得和小老板商讨年底不拖欠工资的事,包工头时常卷钱跑路。

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角度看,工商局的数字,2002年市场主体中企业为734万家,2009年为971万家,7年的时间复合增长率只有4%左右,个体户增长率更少7年只有3%,我找不到更早的数字了,但已经很可怕了;因为2002年GDP从12万亿上升到34万亿7年时间复合增长率高达16%,这么对比,你会发现企业数量没增长,但市场全让他们给吃了。

只有最近几年民企进入世界500强才渐渐多了起来,有规模的企业。城市化起来后人们才能进城消费,而只有土地供应更多了地方政府才有钱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要不然也支撑不了城市的管理和运作,2010年户籍城市化率只有34%左右,李*总*理当年说:“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国国内需求的扩大,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以前我们太关注那10%,未来我们要关注那90%”

民企员工没有稳定的工作,哪来稳定的人心呢?没有稳定的人心,哪来空调消费呢?

有人一定会质疑我为什么笃定空调以前不是大部分民企与老百姓消费的?老百姓有,但是绝对占少数。

其实我想把上一个不想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是比日本追加0.08的基础设施,因为很多人还是比较在意细节的)给解决了:就是上面这张图,到2017年止,土地收入22年涨了116倍(赢跑了巴菲特的年化收益),而名义GDP涨了13.7倍,企业增长的数量比名义GDP更少更少。你说当年靠工资消费?起初我相信,后来不信了!看这张图,越发觉0.08的各地方的基础设施给的真的有点非常保守了,因为地方2017年还欠3万亿债呢。这有点像农业稻谷增收靠多使用化肥一样,不多加点化肥,稻谷就欠收或者收成不如去年,我们的土地出让后金再投资就是经济发展的化肥,另外一个化肥才是M2,我们宣传上从来只报道稻谷增收,却不报道使用了多少化肥。

都是国企才能做的垄断型水电工程与运输基础设施,买了空调也不算老百姓的呀,你们看得到吗?人家就要五年更新一次三年又更新一次呢,人家就好这口,甚至有人会这么想:别人都这么干,凭什么我就得喝西北风。据我所知,地方任期五年就调动的事很常见的!你告诉我怎么算?有将近二十年的国有形式的消费市场,一台空调比毛台酒还贵,有的上万元,而空调又与基建相关,基建是他们最爱来回折腾的产业,能短期出效果。我只能算家庭与基础设施和城镇化率了。分析师始终有点高估自己对市场的看法,低估人性的贪婪。

因为据我了解,金融危机时期为了提振经济很多国家日本、新加坡、欧洲等都有发一些消费券,凭券消费或优惠等政策,以刺激经济。我们当年国内消费很乏力,老百姓没钱消费,因为,化肥与实际增收是不一样的,外需走向尽头,很多地*方是有默认要带动消费的,主要表现在今年没用完,明年会按你预留的部分少补给你,因为你还有嘛,与发达国家消费券政策差不多,有经济学范畴认知基础,亚当斯密说过社会真正的财富是大家的劳动,消费创造劳动,这样才能运转,社会财富并不是一张张银行券(纸币),那只是大家劳动的凭证而已,与格力的每年获得专利证书一样,是智慧的结晶,那才是真正的财富。

另外有些基建项目是重复被统计了的,每年有些地方完成不了GDP但又不敢说我完成不了,就会在基础设施里面做做文章,这时空调又被重复“销售了”,或者单独做空调文章,有些空调单价相比还是比较大额的数字的,正是人们因为长年累月都把空调当成家用电器,才一直不把空调与基建项目关联在一起,这里关联可大了。所以他们跳不出小家电思维。我们后面会选择用电量来摸清一些情况,用电量和各种碳排放骗不了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雪球热心人士最近珠海调研今年格力大五成消费来自一二线城市,四成是三四线城市。从商品房竣工上来看,没多少,一二线城市土地稀缺严管下全部房屋(包括商品)竣工估计也没多少,一二城市连续三四年被打压的情况下去年与今年空调走货很好,说明大城市的老百姓需求是可以的,我们国家经济与消费确实是一直在转型。格力接待说空调行业稳定增长10%是比较合理的。而且上头也对原各垄断行业放开得越多了,最近在书城稍微瞄了几眼《智慧城市建设 思路与规划》,作者讲的是新加坡用最前沿数字化系统的形式管理城市的书,主要表现在高效透明上,上头会有人想得更周到的。我们跳过吧。



观点二:商场就是战场,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街铺高频率竞争与企业的加速关闭,加速了空调替换。

没有永恒的企业,只有永恒的市场竞争。有竞争就有失败,失败的概率长期来看占90%,加杠杆就是加速失败。要不然这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平凡的人了,个个都是李嘉诚乔布斯了。

我们还是太小看市场的竞争了,十年前的市场竞争是以三五年算的,互联网加速了各种连接与竞争,现在的竞争是以一年半年算的,TX投了两三千个项目,ali也跟上,结果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大部分公司从此销声匿迹,灰飞烟灭。中国是一个世俗且极端功利的社会,创业是永恒的话题,人人都想发家致富,有个想法就拿到资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零售业增长未来会一直高于GDP增速的70%~100%左右,经济就算3%了,零售业依然能有5-6%增长左右,这是美国过去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城市空调需求中,商业门面与企业办公楼占了很大一块,有的城市商业空调应该比人们家用还多,因为空调能让客户愿意停留下来买产品,吃饭。倘若当顾客发现空调差、不制冷的,没装空调的,长期生意一般都很惨淡。人性是趋利的,人们愿意为客户营造良好的购物体验,却有可能不愿意为自己家里添置多一两部空调,为了就是顾客能买单,顾客就是财神爷。

有可能旧破的很多地方没空调,但商业区,一定有空调,而且还不能太差。但商业区比我们想象中竞争更激烈,就根英雄联盟里头对阵一样,简直就是仇家两对面,每天打开门就拿着刀对视,不闪现过去给你两刀,难解心头之恨。这一来一回,你双杀我,我单杀你,一年换一次装修,两年转让,三年时间整条街就全换了形象,五年时间老板全换了几轮,最后给你们一个暴击——拆迁,全部团灭。事实是商业的存活率一直不高,只因为城市错误的规划导致的,但从没人认为自己会倒下,未来的租金会继续高企,人力成本社保上升,更是加速了他们资金的压力。

商用空调服役的时间更长。如果用十年一更新,简直就是做梦,企业竞争能活五年就好了,过不了多久就从沿海搬到内地去重新来过了,商店能活三年就好了(有统计数据最近几年餐饮店的平均关门速度已不足三年,目前还在下降中),个体户两年就回老家了,我们也不知道环保与税务局会不会来“查”,可每年都会有新的竞争者进来,破产的企业并不是能如意的清算自己的公司,往往是被债务逼得走头无路,哪管空调的事,真是没见几个没债务的,简直就是必买的空调与牌照流水的兵。

从二手的空调市场来看,除了格力还能用个几年,其他空调几乎处于已报废状态,二手市场,首先看牌子回收,如果非格力,清算时半价的半价也没人回收,不管你服役几年! 送他,他就答应要了,拿回去也没人买,只能碰运气。就像苹果二手还能卖几个钱,安卓手机注定没人要的。

新城的副总欧阳捷有一句话对社会节奏变化总结得好:“

全社会早已进入高周转时代。

从孩童开始,“不输在起跑线”让他们必须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从上学开始,各种考试接二连三、排名竞争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从职场开始,指标任务KPI永远都在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投入全身心依然还嫌不够。

从退休开始,很多人继续一场新的战斗。

我们再也回不到马车且慢悠悠的时代了”

用我上一篇文章的话说就是,越到后面,城市间的连接会越多越频繁,效率会越来越高,但市场会越来越危险,稍不留神就被竞争对手打倒了。市场竞争只会加速空调的周转与更新,市场并不打算让竞争者们停下来,静态的看世界得出结论就是个笑话,这世界总在不停变化。

这段用一张工商银行的不良率来结束:凡是涉及生产商品与销售商品的行业,都是竞争极其激烈的,他们的贷款不良率也是最高的,几乎都处在夜不能寝的境地,所以他们的生存问题遭到挑战。

这不是健康的社会形态,我建议政府出台一些鼓励90后00后从事文化艺术领域的行业,我国这方面处于完全空白阶段,例如漫画,卡通,音乐,电影,产品工业设计,足球体育等有商业价值的新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贸易是超级巨额赤字的。韩国对这方面做得不错,政府会对年轻人从事新文化产业有相应的生活补贴,甚至是学前挖掘等。我国发展经济时,总是忽略失败成本,先污染后治理,结果把经济治死。新文化行业未来就算有些企业失败也不会造成资源浪费与生态污染,而制造业企业失败后的资源浪费与污染代价极高。这样可以缓解制造业与零售行业从业人员的竞争压力,不能把所有人都往这个地方赶。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像美国蜘蛛侠等这样的漫画人物的知识产权也属于个人资产,是可以通过抵押转让出售获得资金来支持企业现金流的,而不是只有房子汽车股权才能抵押。



观点三:空调的建筑耗占比很低,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我们总说空调保有量有多少,但真正的搞能源和搞减排的专家,是一眼就能识破的,只有真实用电情况才是真实存在的保有量,仿佛和小崔说的那句话一样:别狡辩了,你的罪状都在我的抽屉里,我随时有证据可以查你。最近回顾了以前总结过的能源知识,很多资料,各种能源报告与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收获良多,分享两点与我们文章相关联的知识点,主要对空调和建筑比较相关的信息:1、空调耗电量占建筑能耗占比;2、未来空调的发展趋势。(当然此段同样适用于水电公司参考)


1、空调耗电量仅占建筑能耗占比6%,未来提升到30%左右

这是清华教授江亿给出的数据,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节能建筑领域的专家(格力电器老朋友)。这是空调现在处在的发展阶段,如此看来,之前重复销售的真的很多很多。

从电力的角度看,我们空调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分别来自于三方面: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发电量还会不停上升;

②、建筑的能耗占比社会能耗也会上升,这是对未来清洁能源方面的深入普及的必然结果;

③、通暖空调的多用途作用与低碳标准将成为国家战略规划,空调不再局限于制冷单一领域。届时空调能耗占比建筑的能耗从6%上升至30%,供暖方面上升至25%。

听着是不是很兴奋呢?

格力电器不管是从空调角度看还是节能的角度看都是业内寡头,可以说前景广阔,我们看下图:

城市的发展,一切都是能源决定的,任何的高科技,手机电脑机器人,都是能源决定了的,想过上多好的生活,就得付出相应的能源成本,想获得多少GDP增长,就要拿多少能源消耗换来。在能源面前,什么高科技人工智能都显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再强势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能源前面低头,ALI云的大数据至今未盈利还在不停的烧钱,烧得把整个部门都搬到了贵州重庆这些离电力便宜的地方才行,如果单纯在杭州用西电东输要耗掉更大的成本;而比特币挖矿的用电成本长年累月的远远高于其币价,工程师们都无意再投精力进去了。有多少家电,就消耗多少电力,这根本骗不了人。深感意外且庆幸的是,格力电器的空调具备光伏发电与储电的能力,不光可以卖设备,还可以卖电。隔壁公司一声叹息:原来空调还可以这么玩,你行。


国外空调系统的能耗大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40%左右,最高的是美国,建筑能耗2010年以前是中国的八倍,目前依然是中国的六倍,美国暖通空调能耗占总建筑能耗的70%以上(下篇文章有机会讲讲为什么会占到这么高)。

我国的工业排放依然牢牢占据全部排放的70%多,如果说这都不算设会主义发展初期什么才算初期了,我就搞不懂了,我们还是把大部分的电力与资源拿去搞经济了,哪里用来享福了,各位?我好想用央视的话问你们,你们幸福吗?

而美国工业排放只占全社会的33%左右,空调系统的作用都还没发挥出来就到天花板了?现在的空调顶多就只是部冷气机,离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远着呢。

空调会走向供暖,这是能源结构决定的,可能无法阻挡。首先我国能源结构是“多煤,缺气,少油”石油进口60%,燃气进口35%,是一个高度依赖煤发电搞经济和供暖的国家。但煤和天燃气都是污染型能源,不是清洁型能源,就注定了我国成为了一个高污染的国家。

未来北方的供暖采用天燃气的概率几乎很小很小,原因有二:一是天然气极度稀缺,二是哪怕用天燃气作供暖排放也远远做不到减排增效的作用,燃气排放形成的PM2.5,占比燃煤60-70%左右,几乎无法改变高排放的现实,ZF不会放任这种事情发生的。所以未来都指望通过技术改良在电动热泵中发挥作用,目前格力这方面做得都不错。前段时间也趁着北方渐冷出了一款太阳式供暖空调,大家可以关注关注。

(资料选自江亿演讲PPT)

有人好奇为什么你总是揪着减排不放呢?这就我们接下来想讲的。因为关系到各行业命脉。


2、未来空调的发展趋势。谁说的算?机构说的不算,家电企业说的也不算,ZF说的也不算,碳排放量说得算。

纠正一下大家有点致命的错误常识:我们就只做目前的空调生意,有多少就做多少,做到多少就到天花板了。并非如此,这里涉及到了强制性的更新淘汰与环保减排要求。ZF那边为了达到减排目标,会出各种政策,上到企业能效生产端,下到消费者购买端,还有各种节能减排的标准制定,很多家电就被市场淘汰了。

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我们目前处于紧锣密鼓的能源革命中。一场走向清洁能源的革命。

这一切源于中国已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参与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我们做出的碳排放的承诺是:

2050年中国不超过35亿吨,全球不超过150亿吨,中国占23%。

2030 年预测通过减排规划不超过150亿吨。

如果有心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中国2015年,就已经达到了100亿吨了。

再看看官方在能源节约和温室气候减排方面的政策目标,主要对四大领域:

加强能源安全。

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

遏制环境污染。

保护陆地生态系统。


避免采用污染性能源(煤和石油)废弃特彻底回收,改善森林草原农田土壤。改进潜力,改进成本。其实还有一个,就是防止全球气温继续上升。

我们先来看可视化的减排计划:(后面的图先说明一下:“基准情景”是老办法煤炭情况下的排放量,“减排情景”是提高清洁能源后的目标减排量)

如果按照原有的燃煤搞经济搞供暖发电,这一切都完了,因为预计到2030年,我们已经达到230亿吨,全球的警戒线不过是150亿吨。我看到这张图时,感觉这一切都像跟我开玩笑,不是存心刁难人吗?未来要降到35亿吨,这样子怎么搞城市化,农村人口如何进城消费?

而GDP又与碳排放高量相关,碳排放下来,GDP也会下降。

目前国内的专家,给出的策略是,使用再生能源、核能、风能、水电、太阳能,CCS再加大量减少的煤碳燃气,能在2050年左右降至36亿吨排放左右,基本符合目标。而这过程是任重而道远。

所以说,天燃气与煤炭供暖几乎已不现实,大家还是客观看待这些事,拥抱未来吧。


未来发电量预测图,至2030年,各种清结型电力占比会全面上升,煤电占比要彻底下降,排放也必需下来, 但总的发电力是一直增长的,只是清结能源比煤电结构更节省电了。

这是在减排潜力中主要涉及对节能减排的技术。格力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动态,格力算得上是所有中国公司中,走在最前面的公司了,例如减排增效,智能装备,各种节能省电方面,包括新能源技术,交流电技术,世界上第一款新能源车热泵空调,光伏系统发电的产品和供电一体化的屋子等等,因为这些都是未来的方向,2050年以前是不会改变的,很像IBM上个世纪帮美国政府做科技设备一样的风格,走在时代前沿。

说完了整体的减排规划,再说回与我们相关的建筑与电器方面。看看空调未来会走向哪里!

建筑面积在一直增加,电器能耗也在提升,如果按照原有的煤炭排放式的经济模式,到2030年,建筑和家电类的排放会上升至51亿吨,但如果按照清洁能源与清洁电力的规划,就只在16亿吨左右。大家看懂了数字没?从51降到16,这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家电行业会在这个时间段继续向龙头靠拢,说句难听的,如果你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跟不上规划目标,家电公司也许第三名都活不长了,这岂是说说笑笑,我认为会有一大批公司会在这里倒下。

上面这图有个冻结情景排放,说的就是不能超过51亿吨排放的意思,至少要降到32吨。不知道大家对社会进步有没有总结过,每一次新技术革命带来的进步,都会淘汰一批落后的产业或者企业,然后这样重复更替,在科技行业,你不能光有钱,你还得有人才,因为有人才就有最前沿的产品。但如果没有划时代的产品,就一定产生不了现金流,时间长了,你账上的现金很快就流光了。所以,这种类型的公司会最先倒下,因为你没人才,你想再融资投资人都不会把钱投你身上。 格力电器是个工匠精神企业,全部员工有一半的专业技术人员,12000人专门做研发的科研人员,他们年轻,积极向上,另类,胡思乱想,他们像明日清晨的朝阳般有活力。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从51亿吨排放量至少压至32亿吨,这中间就能诞生新的技术革命,说不定好几轮,我想很少人会这样看这个问题的,对很多人而言,就只是个数字而已。所以,技术革命的创新,就是新的市场,你的什么空调保有量应该从0开始算,而不是从多少亿台保有量看还能堆积多少台,然后设定个天花板,科技发展比你想象的还要快速,这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毫无疑问,环保是会催生技术革命的,无论是通暖设备还是核能空调,技术革命就是会加速产品的更新与创新,十年才更新大多时候都是人们强加在空调行业头上的一个偏见而已,骗骗自己还行。再有,我们的ZF为了达到减排目标,也会想各种办法政策替换人们手中的旧产品。

从这张成本图来看,建筑与家电在各种能耗种类中,减排的技术成本是最低的,替换成本是最低的,70%的减排潜力成本为负,长期看不会付出太大的经济代价,尤其是通风、供暖和空调系统。另外是照明,格力电器也有做一些非常节能的LED城市照明,你会发现格力具有前瞻性思维,他这么一规划,把建筑能耗50%市场给设定进去了,出发点完全在节能环保,目前也在做风能太阳能核能清洁能源储备的产品,都与环保相关的稀缺技术,符合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长远发展的东西。

通风、供暖和空调系统将是实现高能效的渠道,这方面的技术包括扩大区域供暖,在区域供暖系统和家庭供暖装置中使用更好的供暖控制设备,以及优化公用建筑中的建筑自动化系统使用。在所有减排中,空调减排具有最好的经济效益。分析显示,拥有经济回报(即负成本)的技术贡献了70%的减排潜力。

而上面这张图呢,证明了普通家用电器对于建筑能耗的占比是很小的,包括一些冰箱洗衣机电饭堡电脑电视之类的产品全部加起来,到2030年时仅占比0.06%,而通暖空调占到将近30%,所以,这块市场是远远高于普通家电的,甚至是全面性压倒性的超越的(连节能型照明都不如)。因为他具备冬天供暖的作用,夏天可以不吹空调,但冬天一天不供暖就不行了,传统的高排放的燃气、锅炉供暖都歇菜了,这都不算能源革命?夏天不吹空调也不行啊,养成了习惯,生活质量稍微一点点倒退就觉得回到了原始人阶段。

各类建筑的能耗中,北方供暖,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市场,现在才刚刚启动,未来能耗会占到建筑能耗的25%以上,这个市场不好拿,因为你想拿下来,就得做到减排增率,大多企业没这个能力。格力早早进军该领域了,未来会一片光明。

对于城市规划方面,更密集的城市规划将给城市带来更多高层建筑;这些高层建筑普遍比低层建筑的能效高10%~15%。另外密集的城市要求减少私家车行驶,让位于公共交通系统(东京和香港就是如此),预计城市密集度的提高将带来约3亿吨的减排潜力。或许大伙以后都只能住高层了,好多城市规划与现代化建设意见都败给能源与环保局了。

对于政府而言,时间是紧迫的,上图说的是建筑业延迟推行五年的后果,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会错过大部分新盖的楼房,他们会用旧的标准实行旧的减排,未来去拆迁改造再补回去的节能减排成本会比从前高出整整8464亿人民币。

外说一句,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竣工面积大幅减少,有很大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如果整个清洁能源革命被落下了五年,那整个全部的减排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整体还是以煤炭为主,到2030年减排效果会将会下滑一半。

这是一场能源革命,也像万里长征,相传在长征的过程中,在雪堆里因为走累了停下来歇一会的人,都没有再站起来过。而不停往前的人倒是开创了新纪元。

原来很多公司的命运已经写进了环保报告里面了,也是这么走着。另外格力的精密铸造业务和其他数控机床各种业务也会因为环保的趋严而起来,很多没有实力的企业陆陆续续倒下。但我们文章只设定在空调行业天花板的讨论,所以这算是跑题的内容,但减排的趋势与逻辑是不会改变。我们看一下格力未来规划:


好了,我最后还是和上一篇文章一样的总结式结尾:空调是长寿行业,别的公司如果空调业绩不好,和行业天花板没关,只和宏观经济、你的销售能力不行与产品不行有关。有的公司注定能够改写未来的能源结构,那些不能顺应时代趋势的公司,天天都是天花板。


这前面三篇都是从城市化、人口、经济、社会规律、自然环境的角度看的,下一篇文章我们会探讨与人相关的,看看人类为什么长期必需依赖空调,以前说说为什么空调对人类健康如此重要。


回顾:

《格力天花板偏见与误区》系列之一: 错误的日本保有量认知

网页链接

《格力天花板偏见与误区》系列之二: 错误的发展阶段认知与房地产偏见

网页链接

《格力天花板偏见与误区》系列之三 从来没有人去思考除了正常更新之外的事情

网页链接

《格力天花板偏见与误区》系列之四: 错误的“消费观”与“健康常识”

网页链接


@闲来一坐s话投资 @滚一个雪球 @mbzsd @陈光友 @梁孝永康2017 @股灾亲历者 @HIS1963 @HED24 @凡夫俗子euvbrv @黑暗大法师 @加班的会计 @天下晃晃悠悠 @价值小股东2016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闲来一坐s话投资2018-11-29 22:09

码字不易,辛苦了。格力确实在这些方面早就有谋划布局,并向这些方面迈进。

全部讨论

2019-03-03 10:46

感谢无私的分享

2019-01-28 20:18

搜集论证下了功夫,点赞。如果论证能够更加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会更好的

2019-01-27 13:18

2019-01-10 17:52

跳出家电的视角,从能源和环保战略的角度看空调和暖通

2019-01-07 12:31

收藏学习!

2019-01-06 16:22

跳出家电视觉,用能源的角度看格力,好文

2019-01-05 14:34

空调不应被视为“家用电器”,应该换个名称。

2019-01-04 18:00

激烈的商业竞争导致商用领域的空调更新快。空调减排具有最好的经济效益。

2019-01-04 13:19

一个企业的发展靠的是管理层、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非同一般的行业;而对行业和产品的理解,管理层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此期间,创新是最终重要的!

2019-01-04 10:50

好文收藏,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