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118喜欢:44

之前讨论过,国内每年的住宅新开工面积在6~8亿平米比较合理,当然也有人认为是9亿平;反正,连续几年显著超过这个范围后就会形成积压,得去库存。2015年之前就有过5年时间是这样,后来弄了个“z价去库存”好不容易才去掉;但是,得救的地方和开发商完全控制不住,之后又来了连续4年天量新开工,2018~2021年的新开工高达15.34、16.75、16.43、14.64亿平米,峰值比2010~2014年这5年要高得多;由于最近这4年的新开工超过合理范围太多,几乎年年都是合理范围的翻番水平,又由于居民杠杆率远高于2015~2016年(目前已接近日本泡沫经济的顶峰时期),导致目前不再具备“z价去库存”的条件,所以这一次去库存的选项非常有限——我只是很好奇,为什么上一轮库存顺利去掉后,又任由开发商重新垒库存呢?按说土地出让、住宅规划都是完全由行政控制的,少卖地、不批准高容积率的住宅建设,就不至于导致今天这个局面。

精彩讨论

学做价投01-21 11:16

一句话模拟概括:让我再吸一口吧,真的最后一口!

鲁滨逊君01-21 11:21

很正常,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提高后,你说那个时候是不是把财政补社保基金补足最好的机会。那补了吗?没有补,全发工资扩招和水泥基建去了。

云庐丁Sir01-21 13:20

十八大以后不知道收手

肖志刚01-21 23:18

新世纪以来,依靠总量方法解决结构性问题,这一招用起来得心应手。
不知道是忘却了结构性改革的技艺,还是失去了结构性改革的勇气。

汤诗语01-21 13:35

这一次去库存会非常困难,因此,地方卖地收入很可能未来好几年都很低迷。去年有些地方的财政已经非常困难,但还在到处找钱挪腾;今年及未来几年估计连挪腾的空间都没有了,估计只能在减支上动真格了。

全部讨论

一句话模拟概括:让我再吸一口吧,真的最后一口!

很正常,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提高后,你说那个时候是不是把财政补社保基金补足最好的机会。那补了吗?没有补,全发工资扩招和水泥基建去了。

新世纪以来,依靠总量方法解决结构性问题,这一招用起来得心应手。
不知道是忘却了结构性改革的技艺,还是失去了结构性改革的勇气。

01-21 13:20

十八大以后不知道收手

01-21 11:18

面粉批发商欲壑难填。现在为过去买单也是正常的。

01-21 11:23

后果没有发生时,妨碍大家赚钱,尤其是妨碍地方政府赚钱,提反对意见的都惹人嫌。
赛道股大涨时,看多的人远大于看空的,谁提它泡沫巨大都会被一堆人喷。

01-22 07:40

升官、奖金各个都需要。后果?对不起,当时看不到,买房人群那么火爆,谁能想到啊。就算有人想到了,采取措施了,少卖地了,执政业绩这么差,这岗位确定能保得住么?任何事物,始终都是一体两面,有能快速发展的优点,就要接受快速破灭的缺点。

01-21 11:47

汤总有空去查查这些年地方上的财政收入有多少跟房地产直接相关就知道了。这样的财政结构是房地产按不住(说白了也根本不想按)的因,却是很多其他问题的果。跟很多现象一样,是众多深层次问题在某一领域的具体表现而已。

01-21 11:42

都抢着买,还要积分打新,谁愿意停下来啊。现在你放开了都不会抢地了。

因为唯gdp论,不改变考核官员升迁方式,根本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