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8回复:48喜欢:31

国内有些biotech公司总想成为pharma(大药企),但须知,biotech和pharma处于完全不同的生态位,biotech向pharma的成功跨越是一系列小概率事件同时发生的结果,有很强的运气成分,可遇而不可求,不是可以规划出来的;美国那边也是间隔好多年才会出现一个biotech向pharma跨越成功的例子,说明这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国内绝大多数想成为pharma的biotech公司都不太可能实现他们的梦想。那么,在国内做pharma,大概要成为什么样?数十个仿制药+数个创新药,应该是必要条件。仿制药是打底的,虽然利润很薄,但可以走量,也就能养活庞大的销售团队,而国内的药品市场确实需要销售人员去推;创新药是赚利润的,在庞大的销售团队的地推下,这些创新药才能被充分挖掘潜力,从而赚足利润。而作为biotech,没有仿制药打底,创新药品种也少,销售团队规模小,哪怕有不错的创新药,也很难赚足利润,甚至,如果只有一个创新药、却不得不养几百人的销售团队去地推,那么,这很可能不能赚利润、反而亏大钱。另外,有些biotech只剩十来亿现金,却为了自己的pharma梦想而往研发管线里塞超过10个品种,研发人员规模庞大、研发费用巨高,研发项目主次不分明,这也不是好事情。总之,国内这些biotech公司最好放弃自己的pharma梦想,从海外经验出发,聚焦核心项目,把目标设置为研发成功一款药品后把公司卖给pharma,这才比较合理,因为这是美国那边最常见的biotech的退出方式(美国那边另一个常见的退出方式则是研发失败,公司清算,股票清零)。

精彩讨论

产业链观察2023-07-06 16:11

这个观点是对的,也是有数据支持的,网页链接。经过这两年#生物医药现金流# 考验,这种好高骛远的想法在产业资本层面基本上逐步消退,但在二级市场还会有这种说法,产业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仅仅在生物医药(比如新能源汽车这不是一蹴而就成就如今的辉煌),必须有技术积累与资金支持。在技术积累上,没有持续的基础研发,不可能一下子跳到一类新药的研发,难免出现缺陷。这个转变在国内比如恒瑞、科伦、华海都是在仿制药的基础上,转向生物类似药与新药的研发,不仅有坚实的资金支持,也有更大的确定性和服务社会的可及性。$百奥泰(SH688177)$

RemiRemi2023-07-06 18:45

新势力 百济 和黄 信达 康方
其他的都是画饼 很难兑现

希曼-seaman2023-07-06 16:09

问题是绝大部分国内biotech没有收购价值,你说他怎么办

全部讨论

2023-07-06 16:11

这个观点是对的,也是有数据支持的,网页链接。经过这两年#生物医药现金流# 考验,这种好高骛远的想法在产业资本层面基本上逐步消退,但在二级市场还会有这种说法,产业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仅仅在生物医药(比如新能源汽车这不是一蹴而就成就如今的辉煌),必须有技术积累与资金支持。在技术积累上,没有持续的基础研发,不可能一下子跳到一类新药的研发,难免出现缺陷。这个转变在国内比如恒瑞、科伦、华海都是在仿制药的基础上,转向生物类似药与新药的研发,不仅有坚实的资金支持,也有更大的确定性和服务社会的可及性。$百奥泰(SH688177)$

2023-07-06 18:45

新势力 百济 和黄 信达 康方
其他的都是画饼 很难兑现

2023-07-06 16:09

问题是绝大部分国内biotech没有收购价值,你说他怎么办

2023-07-06 19:21

老兄你懂这么多,在国内创新药股上都赚不到钱,其他人更是送命题

2023-07-06 16:01

百济神州算是半个身子迈入pharma行列了吧

2023-07-06 16:38

制药成本极低,高得是研发和流通成本,假如通过集采能很快的铺满市场,也是很不错的。

2023-07-06 16:05

汤总,你对创新药企和大药企侃侃而谈 说的很有道理,怎么一到汽车行业就大吹特吹新势力呢?是不是因为不熟悉,所以一听人忽悠就觉得牛逼,对自己熟悉的创新药企就很清醒了?
搁古代有个词描述这种现象,易子而食

2023-07-10 15:44

你这是慢慢的在认可百奥泰的发展路径?百奥泰的模式在2年前我就认为是可行的,也是比较接地气的,只是当时市场上的投资者被创新药冲昏了头脑,类似药不受待见,经过3年多的市场博弈,市场会真正发现,创新只是0,成功的商业化与现金流才是1,没有1的0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像百奥泰这种模式,有类似药打底挣现金流,养团队,创新药挣面子更适合A股,近一两年来,A股生物药破发成为常态,一级市场估值倒挂,很多创新的BIOTECH可能会死在黎明前,能挣钱的BIOTECH会更具价值。

2023-07-07 12:12

感觉跟现在的游戏公司很像

2023-07-07 07:30

花一两个亿买一家仿制药企业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