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4回复:25喜欢:61

疑夕这条微博,把我想了很久但表达不清楚的观点给讲明白了,转帖来推荐大家阅读一下:“新药类资产大体分成两类:(1)PoC之后,适应症明确,大概率能够上市销售;(2)PoC之前,适应症不明确,离上市销售还很远。对于第(2)类资产,价格波动非常大,因为风险不易量化,跟科学、团队都有很大关系,即使采用成本估值依然有很大风险,如果研发失败,多低的成本都是亏的。对于第(1)类资产,按预期年销售额的3-5倍估值比较合适。比如预期一款新药年销售额是20亿元,每卖100块钱药,净赚50块,100亿买下来,差不多10年就能回本。国外大制药公司的PS常年维持在3-5倍,只要源源不断收购5倍PS以下资产,就能给股东创造年化3%左右的股息。国外Big Pharma公司与国内制药公司负债情况不太一样,国内制药行业一般是低负债,国外制药行业一般是高负债,即花100亿去买新药,其中60亿左右是借来的。国内创新药很难找到5倍PS以下的,这里主要是叠加了Biotech成长为Big Pharma的预期,不可能给高速成长的Pharma低到5倍PS的估值。这里面的问题如我之前的微博所述,Biotech成长为Big Pharma不具有普遍性,部分Biotech抓住历史机遇,快速拓宽产品线,铺开临床、销售团队。License-in对于Pharma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引进的产品越多,临床、销售的规模效应越强,越容易通过规模效应实现盈利。但国内传统Pharma普遍胆小,也没怎么玩过新药,真正license-in的主要玩家其实是Biotech,这就有两种可能,对于有机会成为Pharma的,license-in会加速成长,对于没机会成为Pharma的,很可能在实现规模效应之前耗尽融资。需要仔细甄别的是,哪些Biotech能够变身为成长型的Pharma,享受5倍PS以上的估值,哪些Biotech已经失去变身为Pharma的机会,只能接受5倍PS以下的估值,等着被Pharma收购或者等研发取得新的突破。”

精彩讨论

伊斯科2021-12-20 18:24

按照这个逻辑,恒瑞还得再得腰斩

Edwardhao2021-12-20 16:35

这么一看美股还是便宜

小楠匠2021-12-20 16:46

这么一看港股比较大的一些药企要比A股的便宜许多。

股海小蜗牛27572021-12-20 19:00

请各位大佬看看下面这个神奇的公司,它上市6年,业绩翻了6倍,它的净利润和营收每年都增长30%,而股价从上市开盘后却只涨了1倍,当前它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估值都处于历史低位,更重要的是,未来几年业绩增速还将高速增长,它的家具设备产品供不应求,先款后货!另外,两年后年利润超1亿的子公司唯一网络还要分拆上市,董秘互动表示将积极寻求与元宇宙公司的合作,他就是~南兴股份!
在目前地产产业链回暖的背景下,我觉得它被严重低估了,但是由于目前里面没有主力运作,所以一直在底部趴着不动,因此我代表南兴股份的散户们,热烈欢迎各位主力们来关注一下南兴!

全部讨论

2021-12-21 09:28

这人的观点经常前后矛盾,也就做个参考吧

2021-12-20 18:33

疑夕----创新药估值

2021-12-20 18:32

“国外大制药公司的PS常年维持在3-5倍,只要源源不断收购5倍PS以下资产,就能给股东创造年化3%左右的股息。”
这段没看懂,有没有数学好的帮忙解释下

2021-12-20 17:28

5PS是相对于峰值,还是当年的销售呢?对于刚卖了第一年的药来说,5PS低估了吧?

2021-12-20 17:03

没有强销售能力和销售渠道,license in搞不定的,这都是巨头干的事,而且是欧美巨头

2021-12-20 16:54

问题是国内市场跟美国市场还是有区别啊,按相同的估值标准会不会有失偏颇?

2021-12-20 16:49

贝达是会成长为pha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