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乘用车市场半年总结系列一:整体市场的概览与趋势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3回复:25喜欢:23

#做一个安安静静的行业观察者# #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 $比亚迪(SZ002594)$ $比亚迪股份(01211)$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上半年的乘用车市场数据都陆陆续续公布了,总体来看无论是市场结构还是车企的份额都有不少的变化,我们先来看一看2022年整体乘用车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趋势1:2022年上半年,燃油车销量在加速下滑

       在上半年的数据中扣除同比增长110.56%的新能源车后,传统燃油车在上半年的销量同比下滑25.06%,两位数的同比下滑的确是让很多传统主机厂非常难受,虽然上半年有上海疫情的影响,但随后的购置税减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救燃油车,并且不少车企也出台了补贴剩余50%购置税的优惠测试。但事实证明,对主流消费者而言,决定是否购买燃油车,尤其是一台主流合资燃油车的关键要素,一是燃油车终端优惠幅度,二是油价变化幅度。

       因此,我们最近不仅看到了燃油车优惠普遍有放大的趋势,同时燃油二手车的价格也绷不住了。一旦燃油车保值率的神话也破灭了,再叠加油价长期高位运行,燃油车的日子可谓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趋势2:新能源车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

        随着主要新能源车企的产能提升,各新势力们手中的新增订单量也在快速减少(相对于产能提升而言)。整个新能源市场的趋势,将从买方市场的“一车难求——提车等数月”转向卖方市场的加大营销力度、调整优惠措施的演变。特别是7月的上半月,新势力们的主要门店的进店量相比6月有着20-30%左右的下滑,随着下半年新能源主要主机厂的产能提升,新能源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而最新的消息是,头部新势力品牌已经开始用优惠或者变相优惠加速积累订单。

      在今年的市场格局下,判断整体新能源车市场供需关系,最直观的数据就是:比亚迪销量与特斯拉销量。下半年这两个品牌的销量走势,将是整个新能源车市场供需的风向标。

       此外,今年上半年以来,不少对成本更敏感的微型电动车已出现多款车型停止接受订单的现象。2021年A00级微型新能源车的销量在接近90万辆占到全部新能源乘用车的28.4%,当这个细分市场一旦规模受限,一个更加“真实”的非A00级新能源渗透率将会付出水面,其实渗透率的增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快,纯电车型和插混车型的比例关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差不多也就是3:1的比例)。

趋势3: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全面转向新能源

      今年6月的上险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占高端车市场51%的份额,30万+乘用车市场仍然集中于高线级城市。但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中,新能源车的新车渗透率又分别达到了40%和30%。这也就意味着,在高消费力的高线级城市中,新能源对于很多新车消费者而言,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

      当高消费力遇上高新能源渗透率,受影响最大的便是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他们至今依旧以燃油车销售为主。如果说BBA三甲,依旧能以品牌力叠加终端优惠(没错是终端优惠)保持体量,那对于大部分二线豪华品牌,尤其是终端优惠空间已经再难扩大的豪华品牌而言(比如凯迪拉克等),今年已经到了最难受的时候。今年上半年,奥迪、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的累积销量同比跌幅都超过了20%,甚至部分品牌还达到了30%!最核心原因就是原本赖以生存的消费群体直接流向了新能源阵营。

      而BBA自己的新能源车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自己燃油车的份额,这样导致BBA的燃油车更是出于加速的下滑。再加上豪华二手车市场价格的崩盘,让BBA燃油车更是出现了同比25%左右的销量下滑。

      以上就是今年上半年的三个大趋势。半年总结的这个系列将会分成三个部分来展开:第一篇,整体市场总结;第二篇,新能源市场总结;第三篇,豪华车市场总结。

        今天先开始这个系列的第一篇:

      整体市场总结

        2022年6月,乘用车市场新车上险数1,933,438辆,同比增长14.5%。这是自去年7月后,乘用车市场近一年以来首次同比正增长。

      但如果把月度数据放到半年维度来看,则是另外一番局面。


      2022年1-6月,乘用车市场新车上险数为9,156,256辆,同比下降12.10%。其中,新能源上险数为2,096,573辆,同比增长110.56%;燃油车上险数为7,059,683辆,同比下降25.06%。

       总体上来看,整体市场同比是2位数的同比下滑,新能源车是翻倍的增长,这必然意味着燃油车也在经历着加速的下滑,这的确是让很多传统主机厂非常难受。

      我们来看一下整体的市场情况:

一、乘用车市场的分级销量情况

       从总体结构来看,A级车占比51.28%依旧是占比最高的细分市场,但是与2021年上半年的55.17%相比,减少3.89个pct;B级车市场份额24.78%,排名第二,与2021年上半年的21.37%相比,增加了3.42个pct;A0级车市场分额为8.65%,排名第三,与2021年上半年10.75%相比,减少了2.10个pct;A00级市场份额5.84%,同比增加了2.2个pct;C级市场份额4.81%,同比增加了0.63个pct;MPV市场份额4.64%,同比减少了0.25个pct。


       今年上半年的增量市场主要集中在B级车市场、C级车市场和A00级市场而A级和A0级市场明显萎缩,这与整体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增购、换购快速发展的趋势是相吻合的。

       从同比数据来看,A00级增速33.58%也是唯一一个增速超过10%的细分市场,今年这个市场除了五菱宏光MINI EV继续热销外,还增加了QQ冰淇淋、糯玉米等车型,让A00级市场更加火热(但由于上游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A00级车的价格增长明显,部分车型开始停止接单)。

       B级车和C级车的同比增幅在7-8%,在整体市场同比减少的格局下,表现也非常亮眼。

       A0级车同比下滑32.38%,成为下滑最为明显的细分市场,并且这个市场正在被新能源快速替代,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9.17%,迅速变化到今年上半年的35.98%。

       预计这将会是在A00级之后,第二个被全面新能源化的细分市场。

       A级车作为第一大细分市场,在这两年面临消费升级和新能源微信车增购的双重影响,总体市场呈现明显的萎缩(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A级车占比将会处于长期的下滑通道)。

        MPV市场整体的销量降幅明显,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同比下降12.12%,主要是受到了6/7座SUV车型分流等原因导致的,但MPV市场25万+的家庭和商务市场的销量范儿是增长的。

        从整体市场格局来看,A00级基本上到了销量的天花板(年销100-120万辆),A0级市场在逐渐被新能源和A级车替代,作为最大的细分市场A级车也处于长期的下降通道,B级和C级作为消费升级、旧车换购的主要市场,在中长期还是比较看好的。至于MPV市场长期被合资品牌所垄断,基本上算是自主品牌份额最小的细分市场,未来需要更多的自主品牌来引领这个市场。

二、上半年销量TOP20的企业榜单


       在上半年TOP20品牌榜单中,合资品牌有12家占比超过60%,总体而言合资车企还是占据明显的优势。但自主品牌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比亚迪在今年上半年成功跻身第二名,并且取代吉利成为自主品牌的新龙头。

       从同比数据来看,销量TOP20品牌中,实现正增长的只有6家,比亚迪广汽丰田、奇瑞汽车、广汽乘用车、特斯拉中国和一汽红旗,而上汽乘用车则跌出了TOP20榜单。其它的14家车企同步数均出现明显的下滑,除了广汽本田外,其余的13家车企同比下滑都在10%以上。

      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同比下滑均超过30%;上汽乘用车同比下滑28.37%,长城汽车同比下滑26.95%,东风日产同比下滑25.36%,一汽大众的同比下滑24.6%,也是四个同比下滑超过20%的车企;随后,东风本田、长安、奔驰、五菱、吉利、宝马同比下滑在15%左右。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总体表现亮眼,特别是比亚迪广汽乘用车、奇瑞和一汽红旗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其中,比亚迪以同比144.83%的增长领跑整个乘用车市场。

       合资车则整体表现不佳,广汽丰田是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合资车企(特斯拉是独资)。其中,日系表现相对较好,广丰实现了17.46%的正增长,其它日系除了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外,其余的日系车企同比下滑均低于10%;德系车企的表现不佳,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同比25%以上的下滑,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同比15%以上的下滑。

       从车企排名来看,销量TOP20品牌中,比亚迪进步最快排名从去年同期的14位提升到今年第2的位置。当然,如果扣除一汽大众所包含的奥迪销量(30万辆),则比亚迪已经能够成为第一了。

       广汽丰田是在今年上半年最受益的合资品牌,主要原因是长期价格坚挺的广丰在年初采取了果断的“降价保销量”的策略,因此实现了同比2位数的增长,同时销量排名上升3位来到第6位置。

       广汽乘用车在上半年表现也优异,同比2位数的增长(主要依靠埃安品牌),排名上升2位来到第17。

       比亚迪特斯拉成为销量TOP20榜单中,唯二的100%新能源车企,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新能源对于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趋势。

       排名下滑最明显的是:上汽通用、东风本田和长城汽车,排名下滑3-4位,都创造了品牌的最差表现。  

      从榜单数据来看,表现最好的还是自主品牌,特别是比亚迪的表现可谓亮眼;表现最差的是上汽通用、上汽大众、长城汽车和通风日产(主要是新能源推进不力的车企),同比下滑都超过25%。

三、自主替代逻辑——自主品牌替代合资品牌的趋势已经开始确立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自主品牌的份额占比一直在持续的提升,今年上半的份额首次超过了合资品牌,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2.94%,份额同比增长了17.11%;合资品牌的销量同比下降了22.4%,份额下降了11.73%。

      自主品牌上险量对于合资品牌的超越是极其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个意义不仅仅在于绝对数量的对比,而是在于新能源“换道超车”逻辑的最佳诠释。

      纵观2021年全球销量TOP10的国家或地区,只有中国和巴西,没有自主品牌进入到本国品牌销量榜单的TOP3。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制造国家,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国的地位是严重不符的。

       这其中有着很多的历史原因,但在中国人均GOP突破1万美元,95后成为中国最主流消费者的历史机遇期,自主品牌对于合资或者外资品牌的替代已经不可逆转了,这种趋势从白色家电到手机、从日常消费到耐用消费,一遍又一遍的在发生。

      这一次轮到了除了房地产外最大宗的家庭消费——汽车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核心技术、核心供应链还是主流产品,已经开始领跑全球市场了,这无疑给“自主替代逻辑”增添了更大的内生动力。并且,随着比亚迪官宣进入日本市场,给这一次“自主替代的逻辑”更增添了“全球化的范本”——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将会越来越强大。

写在最后

1、逻辑1:增换购市场的持续增长与最大的A级车市场的持续下滑

2、逻辑2:自主品牌替代逻辑。整体市场呈现出明显的自主品牌替代逻辑,从中长期来看自主品牌的份额将会从现在的接近50%,提升到70%左右,这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机会,但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在曾经辉煌了40年的中国市场,无疑将会遭遇持续的打击。

3、逻辑3:新能源品牌的全面崛起。以比亚迪和特斯拉为代表的100%新能源品牌,不仅仅已经开始进入TOP20榜单,更开始引领榜单排名(上半年SUV销量榜第一第二均为新能源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中新能源的销量占比在持续提高。未来随着新势力的销量持续增长,我们甚至在明年就能看到,更多的100%新能源化的自主新势力品牌进入销量TOP20榜单之中。

精彩讨论

价投致远2022-07-26 06:39

彻底扭转人们的用车意识和习惯不是容易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插混接下来的十年之内都是畅销的,尤其是拥有领先技术和良好驾驶体验的比亚迪插混,期待能够一骑绝尘。

全部讨论

2022-07-26 06:39

彻底扭转人们的用车意识和习惯不是容易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插混接下来的十年之内都是畅销的,尤其是拥有领先技术和良好驾驶体验的比亚迪插混,期待能够一骑绝尘。

2022-07-26 07:14

数据详实,逻辑清晰,结论可靠。很有价值!

2022-08-23 14:37

请问一下上险量数据在哪里查呢

2022-07-27 20:32

【2022年乘用车市场半年总结系列一整体市场的概览与趋势】$智能电动车ETF(SH516380)$趋势1:2022年上半年,燃油车销量在加速下滑。在上半年的数据中扣除同比增长110.56%的新能源车后,传统燃油车在上半年的销量同比下滑25.06%,两位数的同比下滑的确是让很多传统主机厂非常难受,虽然上半年有上海疫情的影响,但随后的购置税减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救燃油车,并且不少车企也出台了补贴剩余50%购置税的优惠测试。但事实证明,对主流消费者而言,决定是否购买燃油车,尤其是一台主流合资燃油车的关键要素,一是燃油车终端优惠幅度,二是油价变化幅度。
因此,我们最近不仅看到了燃油车优惠普遍有放大的趋势,同时燃油二手车的价格也绷不住了。一旦燃油车保值率的神话也破灭了,再叠加油价长期高位运行,燃油车的日子可谓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趋势2:新能源车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随着主要新能源车企的产能提升,各新势力们手中的新增订单量也在快速减少(相对于产能提升而言)。整个新能源市场的趋势,将从买方市场的“一车难求——提车等数月”转向卖方市场的加大营销力度、调整优惠措施的演变。特别是7月的上半月,新势力们的主要门店的进店量相比6月有着20-30%左右的下滑,随着下半年新能源主要主机厂的产能提升,新能源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而最新的消息是,头部新势力品牌已经开始用优惠或者变相优惠加速积累订单。
在今年的市场格局下,判断整体新能源车市场供需关系,最直观的数据就是:比亚迪销量与特斯拉销量。下半年这两个品牌的销量走势,将是整个新能源车市场供需的风向标。$比亚迪(SZ002594)$ $长城汽车(SH601633)$

2022-07-26 17:38

BYD弯道超车中

2022-07-26 15:04

比亚迪的销量真是一骑绝尘啊,未来销量更加看好,我是融资买了

2022-07-26 10:42

请问,混动替代燃油的逻辑,是否有数据支持?比如,A0-A级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主因是因为分母整车销量减少了,还是因为分子新能源车销量增多,新能源车销量增多主力是否是混动带动的?

2022-07-26 10:13

支持,给力

2022-07-26 10:10

上半年市场表现如何?未来乘用车市场的趋势演变如何?看这一篇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