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hilat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3
瑞幸才和巴西副总统签的2年12万吨阿拉比卡豆采购协议没引起任何关注,大多人只关注表象,包括一众大V,张口闭口护城河、除了价格战9.9其他一问三不知[狗头]

热门回复

这话说出来你自己都不会信吧?还是完全没看懂格林沃德的文字?他说的是在稳定市占率的背景之下,能够长期保持较高且稳定的资本回报率(ROIC),这两条要同时符合,才能说一个企业是有护城河的。
第一,瑞幸市占率在上升,这一点请问有数据支撑吗?
第二,即便第一点是确认了的,如果进来了一个竞争对手直接把利润率干到负数了(run-rate ROIC转负),也就是说市占率的代价是急剧下降的ROIC,还同时符合上面那两条吗?还符合护城河的定义吗?
第三,如果一个竞争对手就可以把在位者(incumbent)的利润率搞没,那么虎视眈眈咖啡赛道的利润率更高的具有价格战能力和耐心的茶饮玩家们的介入呢?

赞,面对竞争市场份额和roic都稳定才算有护城河。 打赢了,地盘扩大了,但过程中roic阶段性的急剧下滑,也可以划分为没有护城河,护城河是一个投资概念,是让投资者安心睡大觉的。

对于护城河其实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很多人看了竞争优势这本书,其中对护城河的定义比较严苛,且初看连锁餐饮这个行业可复制可模仿可简单进入无客户锁定无转换成本,确实没有明显可见的绝对的护城河,我也认为瑞幸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确实存在护城河。但是在竞争优势这本书中,有两个判断护城河的指标:
1.在位企业稳定的市占率。对比下咖啡市场的增速和瑞幸的增速,明显的结论就是瑞幸的市占率还处于上升阶段,如果能不断上升或者见顶之后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和领先地位,就是能确定其存在竞争优势的其中一个点。
2.长年稳定的高资本回报率。严格来说去年才是瑞幸开始正常经营的第一年,21/22的税前资本回报率大概是20%,23年是40%,今年应该也能到30%,如果未来能够长时间的保持甚至超过30%的资本回报率,就是能确定其存在竞争优势的另一个点。
多年以后,如果上述两点被确认,那就不是没有护城河,只是很多人看不到护城河。当然,现在说什么都还为时尚早,一切都需要时间来验证,价值投资就是自己为自己的眼光买单。$瑞幸粉单(LKNCY)$ 补充:两个判断指标当然是要同时满足,既然有人误解为避免歧义就特别强调下。去年是在高压和大促下做到了,之后继续看就行,但如果认为一季度亏损之后就要持续亏损了,那是完全没看过这个票。

据美团数据,2023年整体咖啡市场增速从20%加速到30%,根据瑞幸年报数据,2021-2023年月均下单客户数为1299w,2158w(同比66%),4836w人(同比124%)。2021-2023年度店均数为5476,7458(同比36%),12427(同比66%)。客户增速几乎是门店的两倍,可见开新店并不影响老店客户继续积累。换个角度,看店均月度下单客户数量2021-2023为2372人/月,2893人/月(同比22%),3891人/月(同比34%),可以看出虽然门店在加密但平均每个门店下单客户数依然是在增长的,并没有稀释,而且随着9.9价格战还涨的更快。月度下单客户数同比增长在20-30%,可见咖啡饮料市场依然在高速增长。一季度因为执行加密战略,继续逆势加速开店,所以同店增速和利润崩了。但是此时的核心矛盾是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加密策略目前看已对库迪产生显著影响,到5月9日,库迪闭店752家,10%+的门店已关,在去年开店高峰其实在6月的情况下,甚至不等一年租约到期,提前加速闭店,日均10家。一年房租到期后甚至可能加速闭店,所以库迪经营层面做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经营决策:停止单门店经销商补贴(补贴难以为继)、店员全部外包、强制门店卖酒、剁掉整个拓展团队、发展茶猫等等,总部现金流已经接近枯竭,最近口风大变,说价格战可能近期结束,价格战中期化是小概率。价格战结束后,瑞幸会更懂得如何面对竞争,降价+加密可以卷死所有大规模竞争。如果瑞幸客单价回到2019年水平,利润弹性可能到60亿一年

外卖还是有优势的;到店长期来说还是比较难,不是周期的问题,翻台率是有限的;假设一个店,十个桌子,可能一个晚上总消费桌数就是30桌,已经到顶了;美团再怎么推,即使找到50桌愿意消费也没用,到店的规模效益天花板就是30桌;而外卖受到的约束就比这个小多了,很可能达到50桌,这里就是美团规模效益利润的来源;空间越小的店,到店这个情况越严重;越出名的商家越容易达到到店规模效益的顶峰,他就不依赖美团了。到店的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无解。

这个问题方丈有真知灼见,规模效应可以抵挡竞争。江南春说的好,消费品就是要解决俩事,一个心灵货架,一个现实渠道。门槛体现在,我持续的数字化私域联名飞轮,瑞幸的单位营销开支库迪就匹配不上,9.9哪来的超额毛利做这个,心灵货架占住,慢慢跟着cpi提价,水就是好生意。

我之前写的那些就是,OP/GTV 外卖当下比到店高,的原因;这里不是规模的问题,是消费场景话语权的问题;在到店模式中,美团在消费者和商家中起到的作用比外卖要低,利益分配中美团就弱势了,和规模无关,到店中的商家规模效益比外卖更低(消费场景的空间约束),很容易就达到上限,美团很难挤出更多的利润空间;至于有规模没利润,我的意思是,相对于电商来说,美团的规模效益天花板更低,提高利润率就容易被竞争者侵蚀市场份额,利润率比电商模式要低,而不是真的没利润。

还是感觉差异化太小了

23年外卖利润是到店的约1.5倍

已经开始了,从物料,装修,利润各方面侵占加盟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