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兴业银行回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回复:48喜欢:9

为什么说重写呢?因为我之前写过(兴业银行回购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实现途径),为什么要重写呢?因为现在又过了一年半,兴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1年半以前兴业股价17.38元,虽然经历了中报暴雷,但最新PB还是有0.57倍,目前价格16.39元,最新PB大概只有0.46倍。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当时虽然还未解封,但始终有希望,现在虽然全部放开了,但银行的经营环境却变差了,资产荒更严重了,息差大幅下降,资产质量没有改善,特别是零售贷款。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上证指数跌幅算少的大概跌了6%,深圳成份股跌了20%,创业板指数跌了26%,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来提高股东回报,维护股东权益。兴业银行由于有可转换债券,目前离到期有3年9个月,由于分红的缘故,第6年的转股价只有18元左右,可以说转股成功没有悬念,如果最后时间转股成功,那么摊薄就由发行时的9.4%到13.4%,多增加了8.1亿股兴业股份,这对股票持有者来说肯定不是好事,尤其是大股东,所以管理层更有必要未雨绸缪,择机回购股份为可转换债券作储备,减少可转换债券的摊薄,呼吁大股东和管理层认真研究,作出明智的选择。下面就说说兴业回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股份回购有没有必要?我的答案是很有必要,兴业银行的PB估值徘徊在0.5倍以下,市场对兴业极度失望,大股东增持、福建省投增持、港口集团增持、北向增持都无法阻挡兴业的股价下跌,最主要的原因是主动性基金总体上高买低卖,不顾成本出货所致,融资盘也只是在大幅下跌时进场抄底,但又成为反弹上涨的阻力,必须要有决定性的力量让股价出现反转。兴业500亿可转换债券已经发行近2年3个月了,目前股价离转股价还有42%的距离,更不要说强赎价的85%距离,强赎转股短期已经不可能了,如果3年后转股,保守估计需要多增加总股本4%的股份,而且到时提升核心资本充足率也无必要了,而近几年核心资本充足率不高时反而得不到补充,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所以为了提高公司估值,促进可转换债券强赎,股份回购很有必要。即使短期不能完成强赎,在转股价以下储备可转换债券转股股份也是明智的选择,可以有效对冲晚转股的摊薄,最佳状态是买足全部转股股份,这样就没有摊薄的后顾之忧了,那样回购就更有必要了。有人说,公司估值高不高无关紧要,原来我也是这样想的,但经过仔细思考及目前A股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公司维持合理估值很有必要,不但有助于改善市场形象,而且对降低融资成本、负债成本都有很大的关联效应,有利于公司健康发展。

其次,股份回购的可行不可行?公司章程修订获核准已经消除了回购的制度障碍,只要董事会通过就能启动股份回购,资金来源更不是问题,近10万亿的资产,从自有存款中拿个几百亿就可以回购了,无非是记账问题,回购股份用途可以是作为可转换债券转股股份,也可以作为维护公司权益用途,上限是10%公司股份,目前正好能覆盖可转换债券转股股份数。若转股不成功,可以在三年内将股份注销或转让,我的建议是无偿分给股东,相当于送股,由于总股本没有增加,实际上等同于注销,但规避了减少注册资本需要公告的问题,会计处理上相当于从未分配利润中转出去销账买入股份用的资金。兴业管理层可能启动股份回购吗?很有可能,因为最大的阻碍大股东增持已经接近尾声,后面应该着手提升兴业股价,从而促进转股,由于去年业绩不行,虽然大股东增持,但市场不买账,兴业总体呈跌势。但今年不一样了,业绩增长问题不大,如果市场再不买账,只有用资金来说话了,有巨额资金作后盾,兴业银行一定会有一个合理的估值,比如,13%ROE给个0.8PB也是相当低估,但这已经足够强赎转股了。还有即使不是用于可转换债券转股股份,回购股份的实质是买入公司股权,使想如果买入一家跟兴业一样的银行的十分之一、那么兴业的各项监管指标不会变,但利润却大幅增加,如果这部分股权的ROE是12%,那么用权重法计算,这部分股权的收益率是24%,目前资产荒情况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低于2.4%,即使高风险的贷款资产也低于4%收益率,现在居然有收益率24%几乎无风险的资产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当然银行股权资产风险权重太高,严重消耗核心资本,所以持有不合算,但回购可以啊,政策都给你了,你们却不用,回购股份在注销以前对核心资本充足率完全没有影响,不要再以影响核心资本充足率为借口了。

最后说说实现途径和最佳时间。对管理层和大股东来说,现在就是最佳时间,因为大股东增持已经接近尾声,也不愿意兴业在低价,否则账面比较难看,对考核也不利,目前因做账原因去年业绩不行,股价还在16.39元的低位,增持提升股价有限,可以买到更多的股票,未来业绩改善,想要19元以下买入兴业就不太容易了。如果启动增持,理想情况下,增持均价在19元以下,那样需要400亿资金,如果每个交易日增持4亿,大概要100个交易日,去掉静默期,估计要半年以上,所以回购资金可能要缩水一半,这样才有可能在半年内回购完。我假设了几种情况,可以看看最终结果。

一、回购400亿,足额买入10%股份,最后强赎转股成功,那么公司增加100亿核心资本,股份不变,因此完全没有摊薄,增厚了每股净资产,没有影响每股收益,股东可以完全分享利润增长的收益,是最佳情形。

二、回购200亿,买入5%股份,最终强赎后增加300亿核心资本,核心资本增加明显,但股份摊薄了5%,影响了每股收益,也明显好于不回购时的摊薄。

三、全额回购10%股份,三年内没有强赎成功,那样就要把库存股份注销或转让,注销有障碍,需要减资公告和通知,那只有转让,我的建议是无偿分给股东,相当于送股,由于总股本没有增加,实际上等同于注销,但规避了减少注册资本需要公告的问题。对于股东来说,无偿获得了股份,但每股收益不会变,每股净资产减少,除权日相当于现金分红除权,但每股价值实际上没变,填权是迟早的事。这个可能性比较小,但对小股东很有利。

三种情况都好于不回购,对公司、大小股东、管理层都有利,也有利于兴业对实体经济有更多的支持,是多赢的结局,唯一的输家是低位抛出者,实际上低位抛出者也有可能是赢家,因为有了回购可以有更好的价格抛出。$兴业银行(SH601166)$ $平安银行(SZ000001)$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我双手赞成回购,但换个角度讲,如果我是前五大股东,目前成本为零,回购需要从利润中出钱的,对我来讲合适吗?想听听高见

A股的市值管理,监管层说的和真正能够落实的,目前看,距离甚远。在华尔街,市值管理是常识,在A股,市值管理也是常识,但是,此常识与彼常识相差甚远。

只要监管层允许提倡,银行回购第二天就开始了,一个月翻番不是问题。

03-17 18:37

我觉得银行回购需要开这个先例了,否则市值管理就是空谈

03-17 14:26

这么外行的,就别谈银行。来送钱可以,别误导别人。就兴业那破净价都要隔三差五要融资的底子,回购死得更快。

03-17 14:55

我还是劝你一句吧,银行股是不能回购注销的,这是基本常识,别在上面折腾时间了。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这是一个法律问题。回购注销需要通知所有债权人,即储户。

03-17 16:38

兴业银行管理层比较猥琐。驴夹紧没有这个魄力

03-17 15:15

尽管我也赞成回购,但那是不可能的,别做梦了。

03-17 16:12

银行回购,需要消耗核心一级资本。

03-17 14:02

兴业在业务创新上都是股份行急先锋,希望回购这事也能走在最前面。记得两年前我们也们讨论过这问题,也问过兴业投关部,回复是回购条年件不具备,但今年环境不同了,这事是可以做的,希望兴业管理层能看到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