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资本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59喜欢:25
深中通道从技术上来说是港珠澳大桥的【升级版】(虽然距离短了一半),经济性上来说,【远胜于】港珠澳大桥。通行费标准车次66元/次,实际按每天10万辆通行车次计算,算建设成本460亿,+每年养护成本,+融资成本,每车通行成本大概70~80元。考虑到大车的通行费用更高(系数1.3,2.0等),还是基本可以做到【收支平衡】的,甚至可能【微有盈利】。不像港珠澳大桥,大概率永远处于亏损状态(主要是香港段的建设成本【严重超标】)[呵呵]

热门回复

畅想一下:未来中国在AI机器人、智能工程机械和新能源的加持下,极大地降低工程基建成本,完全有可能实现日本当年设想的从日本-朝鲜半岛-中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的超级高铁高速公路计划,将这一整片地区经济一体化,共同繁荣。甚至,未来还可以通过印尼岛链连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再远期,中俄合作开发外东北、西伯利亚、库页岛、勘察加半岛,未来高铁从哈尔滨可以直达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再经拉美到南美甚至到达南极大陆。
网页链接

核聚变产物的放射性污染低得多,估计废物处理和防护成本要低很多。核裂变反应堆电站,有一多半的成本是为了安全和环保……
网页链接
//核电站购买燃料的成本约为总成本的17%,加上国家规定上缴的乏燃料后处理基金,燃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5%,这一数据与火电相比确实较低。煤炭作为火电企业的“食粮”,占整个发电成本的60%-70%。
核电站从选址、勘探、环评、安评、初步设计、可研、征地、四通一平,到国家核准开工,一般要4-5年时间;正式开工后,需要5-10年才能建成和全面投产;建设投资巨大。核电是一种有较高风险的发电方式,要控制好它,需要高技术、高投入。一位核安全领域的资深专家曾指出,核电站几乎有一半的设备是为了核安全、环保的要求而配备的。
目前国内已经建成投产的大部分“二代加”技术机组,单位造价达到1.2万-1.4万元/KW,正在建设中的三代技术核电机组更高,在2万元/KW以上。以此计算,如果一座核电站配备两台百万千瓦级的发电机组,建设投入的资金将高达250亿-400多亿元。
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对核安全要求有所提升,这就需要增加研发、设备和设施等多方面投资,预计核电站的单位造价后续将会有所上升。
核电成本的包容性大。核燃料成本中包括了对矿山开采后的恢复性工程支出。在国外,该费用都要由开采单位负责。核电的发电成本中除了燃料费、运行维护费、折旧费、财务费用,还包括统一上缴国家财政的对乏燃料的后处理费用和退役电站的处置费用。
所以,核电成本的包容性大,有全成本、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特点。而火电目前的成本中只有脱硫(1.5分/KWh)和脱硝(0.8分/KWh)成本,没有二氧化碳的收集、处置费用。
运行维护成本高,这一部分占到了总成本的约30%。核电站的操纵员素质要求很高,由国家核安全局组织考试,执证上岗。操纵员一般需要4-5年的培训才能上岗,高级操纵员则需要6-7年。每个基地都有1∶1的全范围模拟机,对操纵员进行终身培训。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电站每年大修的承包商,都需要有核级资质,人员培养、质保体系建设等费用很高。维修、大修用的材料、备品备件都有核级要求,采购、运输、储存费用高,而且很多设备目前还需要进口,价格较高。

真空高铁技术其实倒也没啥,主要【成本太高】,现在580~660元的京沪高铁二等座,大家都怨声载道,说贵了贵了,等真空高铁建好了,京沪二等座,每张票【1.5万元】,虽然说1小时10分就能到,但估计98%座位一直空着,大家都去坐飞机了。其实【非真空】的磁悬浮就能做到700公里/h,考虑到飞机巡航900,加起降,均速700,其实已经一致了,20年内,先把普通的磁悬浮做好就万幸了[呵呵]

外加还有【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提供了【技术储备】,生产了一批大型专用机械,对8万吨沉管的对接越来越纯熟了。渤海湾主要地震带比较多,抗震方案始终存在争议。等搞定了这些难题,台湾海峡刚好也能建设了[呵呵]

能源革命实现了,比如核聚变让电费下降一个数量级,材料成本可能会成为主要瓶颈。

只要能源革命能实现,很多科幻都会变成现实。

一直盼着原来官宣的6月通车,结果拖到了6月30号。。。

来青岛的话,地标青岛栈桥和琴岛(青岛啤酒标志)旁边一个游艇港也是我设计的,今年会完工,来的话喊一声[裂开]

你怎么搞得好像我们专业似的,我设计过海底隧道 跨海桥等。我在青岛北方土鳖。
斯里兰卡最高的住宅楼也是我设计的,国外的还有一个$中国动向(03818)$ 董事长陈总在温哥华南美国那个波音特罗伯茨的游艇港。

刚才骑小电驴跑去深中公交车站看了,发现已经一帮人等着坐车了,都在吵不知道6.30通车。一开始说6.1,后来是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