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伪价值投机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28
更正一下事实,大学生想去工地,实际上也没有缺。
无数本来在工地上、开建材车的工人现在都在开滴滴卷生卷死。中国建筑一年营收3.5万亿,员工薪酬700亿,占比2%。海底捞21年,400亿营收,也有14.7万员工,薪酬支出接近150亿。占比30%。
基建只拉GDP,拉动就业的能力无限接近0。

热门回复

他的正式员工很少,是层层分包的模式,下面是无数农民工,没有社保没有五险一金的农民工,不算在他的薪酬里面的。国企尤其是央企正式员工是铁杆庄稼的,人不多的!

基建的毛利才8%,大头还是人工和材料(分包),这个涉及的链条更广,只是没反应在中建一人身上而已。你这有点以偏概全。基建拉不起来,边际效益缩小,也是经济到了需要转型的阶段。自然而然。

电网,烟草,通讯运营商,这些行业都是子孙互换进编制,一般人非常难进去

中建拉就业不是你这么算的
中建的就业在成本里不在费用里
你这也太形式主义了呀

中间解决的就业都在外包。。。

基建比服务业更拉就业,你的结论是这个吗?

老师
人工费用是直接看得见的
其他大头他转保出去了
在中建财报不计入人工费用
可分包费用是分包以及潜在的违规孙分包公司人工成本
中建不拉就业谁拉就业呀
妥妥的人力密集型
拿着数据不假思索张口就来
可不是价值投资者该有的态度啊

放毒

营收和利润是两回事,营收高不代表利润高

结论是,简单对比中建与海底捞酬薪开支比例不恰当,商业模式不同,反应出来的财务指标不同。基建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牵涉链条广,不同的是一个是一锤子买卖(大规模存量维期限未到),服务业则要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