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上海之行后的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4喜欢:20

第二年去参加股东大会。顺路见了几个朋友,聊了一些近期的思考,关于认知与心态,以及如何看待投资与人生。

那天中午,拉着阿甘兄在周浦路边吃了一碗面,他说招待不周,我说早饭没吃,只要不喝酒就是最大的周到。下午门口碰到董秘李硕,一见面我就吐槽她怎么一年不见慈眉善目了起来,她说很好奇为什么我一直坚定看好他们,我说因为硕总比去年更美了。两个人虚与委蛇聊了一会儿,总算说了一句真心话——这几年,大家都挺不容易的。

会议时间不长,手自摘录了投资者的数问数答,都是稳步且正向的预期。比如临床计划,伏美替尼术后辅助治疗在EGFR 20ins/Pacc患者的比较优势外,治疗期到1a期相对奥希的1b期进一步延长,等待后续数据;比如管线进展,Kras G12d临床试验、和誉新一代EGFR抑制剂ind计划都在顺利推进;比如商业化,明确了与AZ、翰森竞争1/3市场份额的努力方向和成为第一的中期目标,背后是更多适应症带来的比同类药10+%的放量逻辑...

这些重要嘛?对于大多数的投资者似乎很重要,因为这是大家了解这家公司,支撑投资逻辑的一部分,或者说试图解释股价涨跌,安慰内心的一部分。对于我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这些并不是公司发展的主要矛盾,或者说这些都是“消息、观点、事实”,而市场关注的是“共识、规律、逻辑”,但我们要努力找到公司发展底层的逻辑,以及要看逻辑是否可以持续。

随便聊聊。

1.信息茧房的时代,不必太在意有些声音

时至今日,市场对艾力斯仍然怀有比较深的成见:一是看不起,某些自媒体言必称“包工头”杜老板运气好,一款me-too肺癌三代药支撑两家上市公司,招了一堆人,医保放量而已,未来无非是重走埃克替尼的老路。二是看不上,某些机构言必称管线越多越好,PD1、ADC、降糖、自免、核药什么故事都没有,老靶点老技术,管理层也不是海归,听的都是战略没有具体策略,建什么仓。三是看不懂,某些投资者一看怎么就涨了这么多,是不是资金做局,凭什么能涨;另外一些人写研报不讲基本逻辑,比如一季度净利润3亿,全年预估9亿,点名某通研究所。

上面的这些人并不在意伏美替尼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药,认知仍然停留在经典突变的PFS的时间长短,对于EGFR其他适应症和出海的逻辑视而不见;或是没有经营过企业,认为好的科学家一定能够做出好的企业,不知道研发、临床、生产、销售、BD等各个环节到底要做哪些事要避哪些坑,能跑出来的企业,无非是运气好与差罢了。各花入各眼,就像大刘在《三体》中说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真正的客观,是22年9月,虽然不看好的K叔的那句“好公司,可惜竞争格局太差。等公司销售调整,如果半年到一年后销售团队调整结束,销售见底回升结合研发兑现,再考虑买入”;是23年四季度至今,雷博士冷静分析财报,“若无艾力斯,万古如长夜”,仍然基于竞争格局和管线劝我逢高止盈,有更好的选择可以看,内在逻辑是机会成本的不同。所以我始终对K叔、雷博、空之客等客观评价的人心怀敬意。

市场最难的并不是股价涨跌,而是人心向背。股价上涨时,浮躁的声音充斥耳边,大家都看涨会跌,于是真的就一路跌了,在将信将疑中又是不见而走利空,“融资盘”“获利盘”“割肉盘”似乎所有人都有卖的理由,企业盈利不重要了,估值便宜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盈利变成浮亏和懊悔,卖在那根“放弃信仰线”

2.艾力斯能向前走一步,核心到底是什么

言归正传,艾力斯为什么能够向前走一步?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因为做好了两件事——把药做好,把药卖好。第一件事中,市场低估了“伏美替尼”的比较优势;第二件事,市场低估了杜董和胡捷总的管理层。

之前我谈过一个观点,NSCLC EGFR三代药的竞争逻辑到底是什么,并不是经典突变一线、二线PFS一两个月的数据之差。三条逻辑,第一是快,药物上市的快慢已经决定了基础的市场份额,奥希、阿美占据了先发优势;第二是商业化能力,艾力斯作为第三家,超预期的商业化能力是立足的基础;第三是回到药物本身,一是适应症能否解决其他三代药解决不了的问题,譬如EGFR 20INS/Pacc,譬如LM;二是有没有可能带来更长的OS,不良反应TRAE是否严重,特别是剂量爬坡后有没有问题;三是有没有出海的预期以及可能,全球多中心临床乃至上市,也就是真正与奥希不一样的地方。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市场低估了管理层的作用。对于这块我谈的比较少,在我朴素的认知中,“郭博托孤,一诺廿年”(企业家精神)以及“16年做成两款I类新药,去U盈利,实现招股说明书的事”(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这两点,让我并没有没有很细致地去考虑过这个问题。

可是如果绕开管理层的问题,我似乎很难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凭什么这家企业,在伏美替尼后还有可能成功?

第二,凭什么这家企业,不会走上某克替尼曾经的路?

这两个问题要回答的并不是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问题,而是小企业能够成长为大企业,既要看做对什么,还要看不做什么,也就是管理层要少犯错,甚至不犯错。因为不像大企业有这么多的容错性。

在复盘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一家平行世界药企“比利斯”的负责人,有了“熊猫替尼”的分子后,我要做那些事,要面临哪些选择?

-国内,先二线,还是先一线适应症?

-CDP,临床开发计划要做哪些适应症?学术推广怎么做?

-自建团队,还是BD给其他药企?

-选择自建团队,先布局核心城市,还是直接全国推广?

-要不是选择公司上市这条路?

-新药获批了,没进医保前,赠药策略以及各地医保怎么做?

-要不要选择出海这条路,找什么样的伙伴?

-商业化的医保策略怎么定,价格降一点,还是价格打到底?

-进医保,入院还是比较难,怎么办?

-商业化不及预期怎么办,要不要更换负责人?

-商业化走上正轨了,要不要扩张团队,还是小富即安?

-遇到了很多BD项目,要不要一狠心买个贵的,赌个大的?

-商业化逐步向好,投资者对于资本利得有诉求,是专注主业,还是更关注市值的压力?

-自研管线推进过程中,有些比较卷,要不要继续做下去?

-在医药FF的背景下,要不要改变既定战略?

-当对未来发展迷茫时,要去找哪些海外专家的意见?

-是看更长远,能力匹配发展阶段,还是拼一把做出业绩,可以减持获利?

——这些问题梳理下来,自问“熊猫替尼”很难成功。

平行世界的“比利斯”需要什么?需要一次次做对选择,每一段能力匹配上发展阶段的需要;需要抵制住各种诱惑;需要一个伟大的愿景去驱动,企业文化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冷静、细致、专业的管理团队。

“我可以不是医药出身,但是做企业我必须要懂研发、临床、生产、销售、BD的每一个环节;我可以不是医药出身,但是投资医药我必须要懂围绕这家企业,和围绕这一细分逻辑的每一个环节”。

这是我所说,内心闭环真正的点。

3.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

“如果知道哪里会死,一定不要去”,似乎并不只是企业的基本面而已。

-基本面,似乎与人生一般,要么看的太近,要么看的太远。大多数人都不太想思考1年后(可预期),3-5年后(可展望),8-10年后(可想象),思考多累看不清,要么告诉未来半年每个月的营收和盈利,要么最好百年后的钱在这一刻折现。

-政策面,医药的黑天鹅一只接着一只。鸿江师兄说,格局小了,请列举出片某癀的政策黑天鹅。我说,请做一个肝炎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师兄说,特么杠精。

-资金面、情绪面、技术面,哪里会死,大家最开心的时候会死,最绝望的前一刻会死,认知被带着走的时候会死。

决定事物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模型有很多,有些我们理解,有些不能被定量甚至定性分析。但是,每个人眼里同样的东西又呈现不同的样子,诚如文前说的一样,有些人看到“消息、观点、事实”,有些人看到“共识、规律、逻辑”,有些人看到“赔率、胜率、概率”,有些人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心”。

我希望不断地学习,能够看到更本质的东西,譬如能带来持续、稳定现金流的“商业模式”,譬如看到优秀的管理人眼里只有“如何做更好的企业”而非是股价而已,譬如能看得更远。

精彩讨论

熊猫的研究笔记05-20 21:13

下班才有时间写点
这家企业底层逻辑的最后一环,也就是第二部分我给自己的一点思考
以上,不涉及股价和其他企业。

全部讨论

老师写写被打药业$贝达药业(SZ300558)$

05-21 12:50

呵呵,我专找单一管线的,多管线的直接枪毙,来回拉抽屉的事儿我可不干。17年相中一个专门做鼻炎安慰剂的我武生物。果不其然,长势喜人。可惜,当时问了专家,都说是placebo的概率大,就没敢碰。

我也参加了股东会,很遗憾没有认识你。不知后来是否也参观了一下研发部?

05-21 13:43

老师好,心脉被套几个点,心里一直笃定其是一个厚雪长坡的公司,奈何自身认知不够,一直静不下心来持股,望老师指点迷津,真心感谢🙏

05-21 11:20

感谢熊猫兄的分享. 巴菲特投资的企业的高管,巴菲特都会与之深入交流深入了解.....这方面,道理是一样的.猫兄写的真好!!!

下班才有时间写点
这家企业底层逻辑的最后一环,也就是第二部分我给自己的一点思考
以上,不涉及股价和其他企业。

05-20 22:03

竟然调戏小李子

05-20 23:50

“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做到这条的人或企业都能大概率的获得成功,尤其是“有所不为”,很多人和企业面对诱惑不能抵制,做出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动作,这也是很多企业不是倒在困难期,而是倒在企业盲目扩大生产期,所以能做到“有所不为”真的很难,在“有所不为”的同时又能准确的做对“有所为”就更难了,这样一家有着成功基因的公司值得大家持有。

05-20 22:38

概率太低

05-20 21:45

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