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9喜欢:2
个人认为,经过三年疫情的坚持,宋城演艺的竞争力是否更强了,这是需要实践检验的。
1、管理层不诚信暂时看不出来,但投资存在问题(六间房)是明确的,同时投资能及时“优化”,比如珠海、澳洲项目转让集团,说明运作能力还不错。
2、聚焦主业是最近管理层强调的,但几个新老千古情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是考验经营能力和与时俱进能力的时候了。大本营(杭州)能否成为优化创新领头羊并再创新高?竞争激烈市场(西安)能否杀出重围?消费升级的市场(海南三亚)能否改革创新?一线城市(上海)的演艺活动如何赢得客流?开门红(佛山)之后能否再上层楼并经验推广?轻资产(三峡)运作能否出亮点?这些将是24年的关键看点。
3、旅游业属于众口难调的休闲娱乐项目,必须坚持特色和创新,如何平衡并保持过去高效低成本的特色是宋城的观察窗口。最终打造稳定的口碑和IP,才能让宋城变为一线白马股。正如我在“锋谈慧语”公众号的留言——旅游业的需求增长是明确的,但供给的增长可能在短期内更多,因此跟风上马的景区大概率是赚不到钱的,现有的景区旅游公司的业绩也可能因为内卷而赚了热闹赚不了钱。在旅游热中,航空公司属于卖铲子的,应该更有机会稳赚。宋城同样面临需求增长较大而诱惑供给过剩提供的问题,同时竞争者不完全是演艺,能否杀出重围获取利润是需要考验的。
引用:
2024-05-23 07:02
最近实在是太忙。虽然各个持有的公司一直在持续关注中,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但确实没有时间来仔细梳理成文。
今天在雪球上看到有人在讨论宋城三亚项目营收的问题,借此机会聊一下我对三亚项目和宋城的疑虑。
下表是各个项目历年营收的情况:
可以看到,三亚项目的营收恢复情况是最糟糕...

全部讨论

珠海,看着房地产熄火,就卖给集团。典型的美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能买多少钱,你应该试着卖给市场来估价。这种不是国资的不用考虑资产流失的罪名。只需要考虑上市公司能不能估个好价,毕竟要减持套现。价低了不好玩

你这个观点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不认可的,因为他们是从人是自私的这个角度去看问题,庶人哑士也是根据个人推测的前提下做出的很多答案,他先从否定的角度去看问题,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如果过度夸大了否定的结果,那么也会错失很多很多的机会,我觉得他的这种思维,在茅台,在伊利等等伟大企业初期发展如的过程中,如果是在上涨过程还好,如果是下跌了,应该持有不会太长时间,因为每个公司在某个阶段,某一个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都会让人们否定,放弃的问题出现,所以股市中大部分人没办法做到坚持持有伟大公司的这个现象,股市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人性是自私这个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宋城控股股东是极其可恶的这个观点,是成立的,但是不管各个国家,不管哪个朝代,人性的自私有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站在更高点的自私,就是理智型的,聪明人的自私,他们会权衡整体的利益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是根据大部分人所看到的表面利益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所有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他们其实都是站在自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是他们是理智型的,是聪明型的,所以他们最后的结果是获取了更大的利益,从宋城控股股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他跟所有的人想象的一样,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那么他是做不出这种事情的,但是他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且他的股权占比是极大的,股价每跌十元或者涨十元,对他那里的小小的损失算是什么,所以我觉得黄老总应该是从更自己的利益进行了权衡利弊,也是从自私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维护上市公司主业的发展。如果是我,我也可能会这么做

05-24 10:44

推股权激励,然后让转让的股权精准降低到5%以下,这是宋城的污点。

05-23 10:50

拿宋城与汤臣倍健对比,汤的市场消费需求基本上可说没问题,但是社会供给比较多。
宋城的业务社会供给并不算多,可以说竞争并不激烈,但是当下这种消费需求及前景与疫情前比应是衰减的,旅游的人虽多但大众普遍是不必要的人工旅游项就减了,这个项目要旺得是象以前那样人们钱略多出来玩看节目其实是图个自满,心理需求,即普遍是大钱没有小钱有的出来玩玩个圆满的心态。其他不在乎看表演钱的人虽也很多但占比例有限,且人数较难增加且他们又会存在新鲜感过后的消费疲劳或者惰性

05-25 17:48

很有道理。社会消费在缓慢恢复,最近明显感觉有新开店铺以及新的电梯广告。$宋城演艺(SZ300144)$ 今年业绩增长确定性比较强:三峡项目有一次性利润确认;佛山提供利润增量;西安不再失血;杭州、丽江、桂林稳健吧;上海的模式还在摸索,上海不缺人流、游客,迪斯尼还是排队,只是“千古情”在上海这样的海派城市确实边缘化。暂时没有找到门道,如果上海有很大起色,那可是撬开了一个新世界。现在的宋城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鸡肋。

05-23 10:08

宋城的竞争力在于如何平衡,观赏性、盈利性、持续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