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济家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4喜欢:0
餐饮企业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和房租费用,非常不适宜混为一谈,能分开多远,就分开多远。

长期而言,老板做投资决定时,是完全不在乎原材料成本的(执行细节上考核非常严,要求节约,要求品质高,要求低库存低浪费,是另一回事),所以,作为老板们的分身,投资人也完全不用管这个宏观因素。

整体人工成本的关系,如果均衡增长的话,长期看其实也不是很重要。人均收入越高,越懒得自己做饭,越肯去有面子或者舒适或者放心或者有几招鲜的地方吃饭。目前这一阶段老板们最头疼的,是不同阶层的收入变动不一样。客户群的收入增速及由此导致的消费意愿增速,低于员工雇佣支出的增速。这三五年餐饮不大好做,而前十年发达了许多餐饮老板,就是大趋势使然 --- 城市/官员们的消费能力增速,远高于农民工的。

其他方面写的挺好,鼓励。

行业内的杂志可以多翻翻。有次吃饭时看到过一本,翻开一看,事先最强调的是选址/定位。这两个一错,全盘皆输,任你百般武艺也要完蛋或者难以赚钱。这两个对了,填补了小区域市场的空挡,则中人之能,也笑呵呵点钱。比如说,周围多少机关/企业/居民的分布和交通半径/停车位/铺租,同行的定位(川菜,火锅,海鲜,商务,家庭等等)。连锁总部如果在这方面有个很能的牛人(民营小连锁,通常是老板本人),则其他部门运转都容易顺当起来。



热门回复

回复@学经济家: 学总的评论精彩,mark

回复@xiaowang: 原文有写 房租15% 人力20% 加上原料35%  加上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还有税,大概就10%左右了

回复 @alangbj:同意 找到能力圈 然后专注

回复 @学经济家:转学总的精彩评论 我对规模效应的理解还是很浅 没有实业经验 要多向学总请教

2012-06-30 12:49

所以商业眼光大部分是泡和练出来的,与智商和教育有但绝不是决定性的关系。其实这十几年只要盯着一个行业做的人,运气再差轮也轮上弄对一回了。反倒是很多聪明人不断追逐机会,总是赶不上趟。有时候做股票的思维,用在事业或职场,是会害人的。

2012-06-30 12:06

回复@alangbj: 对的。如果我现在出去挑个汽车服务的网点,外行跟着我跑一个月,我天天跟他解说,他也难以全掌握。

2012-06-30 12:04

回复@天天静心课: 中央厨房/中央仓库带来的规模效应,首先不是财务上的(甚至,财务上可能是负的,不如让外部供应链送货合算),而是品质控制和管理流程上的简化。

最最重要的仍然是选址。特别是其他各个经营管理条块都具备一定能力、磨合正常以后。选址连续出错,已经磨合好的,也能给颠散了(其实是店开错了,但却指责推广不力,或者指责店长无能,或者去挑别的毛病,人心就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选址连着对,别的人才就流动过来了。

毛利最高的是酒水还是海鲜还是什么品类,影响不大,远远排在选址/翻台率/管理等等之后。

这么说吧,餐饮算是个微观区域垄断性相当强的一个行业。你吃定一个小区的女生的麻辣烫,还是吃定半座城的公务接待,第一要博的,就是微观区域垄断。剩下的都是围着这个转的,或者已经转起来,怎么多切几刀的事儿。

十几年前,发现自己跟一帮兄弟,在当地某个最大的家常菜馆,高频率私人消费已经超过1年,而且一直很火。很奇怪,就把领班揪过来请教。领班说,我们老板定了,就这个群体了。控制人均消费XX元,每半个月统计一次。超了就调菜价或者调菜品,落下来。每年带着一帮七八个人去一两趟上海/大连/青岛/北京等等,从人均消费20块的到人均消费1000的,挑火的出名的吃下来,吃完就连夜在房间里开会。每个人都得讲出来有什么启发借鉴猜测,不管是设备,菜品,服务,流程等等。讲不出来或者讲不上道道的就骂。开完会到睡到中午,接着出去吃。

回复@学经济家: 感谢学总的分享和鼓励[握手]
我朋友开的餐厅基本都是人均消费在60-80元左右的,一家是火锅、另一家是料理
可能如你所说他们客户群的收入增速影响到了消费意愿
既然餐饮企业最重要的是选址,而原料成本带来的压力比较容易转移,像小南国招股书中提到的围绕中央厨房及中央仓库扩张带来规模效应到底能有多大?餐饮企业毛利最高的应该是酒水吧?好像我记得辉格大神写过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