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7喜欢:3
对于物业股,近来有反思。可能当初低估了基础物业费违约的风险。我在青山湖有套养老房,开门通风送菜,物业随叫随到,兢兢业业,我是很满意的。但老婆经常跟我讲:业主群天天在投诉,今天抱怨垃圾桶太少了,明天抱怨路灯太暗了,再过一天又说喷泉声太大了,最后都是撂下“如果不解决,我明年的物业费就不交了”。这种业主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物业产品相对标准化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物企低毛率,应收账款较高。所以,物企如果不去拓展增值服务,最后只能不断的降低服务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外拓空间已经很小,我将减少对在管面积和利润的关注,而着重观察单位面积的业主增值服务的增长。对于物业股,我短期也不再买入。$绿城服务(02869)$ $保利物业(06049)$ $万物云(02602)$

全部讨论

敢不交物业费?物业分分钟可以上法院告诉你,不但要交钱,还要交律师费。

2023-12-12 09:46

物业股的股价不断新低,很多投资者包括我自己都在不断的重视审视这个行业,审视所投企业的方方面面,想找到坚持或另投他处的理由。关于物业这门生意的商业模式优劣,也有过很多观点的冲突,包括物业收费到底收不收得上来的争论。而所有的争论都停留在听人说什么什么,应当会怎么怎么,感觉如何如何,而没有定量的分析,到底有多少物业费成为应收,到底有多少一年内物业费应收变成了一年以上,二年以上。
绝大多数物业股,上市时间不长,所有的财报还没来得及反映其正常的现金创造能力,就遭遇了这轮地产风暴。如果说未来与地产关联方切断,但是仍有第三方应收,就是大家所说的物业费收不上来的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过去因为关联方应收的巨大干扰,一直看不真切。
所以,在与地产关联方切断后,是否具备现金创造能力才是我们值不值得投资物业股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必须现在就搞清楚。等到财报反映其有造血能力,就不是这个价了,或者说等到财报反映其没有造血能力,那就没有投资价值,也不是这个价了。
我对十多家物业公司几年来的应收账款做过分析,我的结论是第三方应收是可控的,一年以上的第三方应收占比很小。
前面有过一篇网页链接{物业公司关联地产方应收账款发展分析 }

2023-12-12 00:05

哪有那么复杂,你就想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那些十几年的楼盘,物业不都还在正常运营吗,如果都不挣钱,谁还做呢?物业这个事情,只能说物业费收缴率跟服务质量肯定会维持一个动态平衡。除了万科这种情况比较特殊的,没人会干亏钱的生意。

2023-12-12 10:08

我还见过物业公司收的物业费高于政府核定标准的,最后不是退还,还要给找出问题的人奖励,物业公司不是一个好行业,以后国内较真的人越来越多,你跟本防不过来,也就扔给社区管理最好

2023-12-12 07:32

自己住的房子,物业天天见,催收触达很方便;自己不住的房子,拖欠物业费也会被诉讼,换物业也很麻烦,这风险比企业应收账款小多了,恰恰是优点啊。绿城服务的风险会不会是绿城中国用自己新的物业公司,另起炉灶了,否则这下跌真是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