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7喜欢:12

约翰博格谈:彼得林奇与麦哲伦基金 "He who lives by thesword shall die by the sword"翻译:靠刀剑生活的人,必死在刀剑之下
彼得林奇是最伟大(没有之一)的共同基金经理,接下来我们看看约翰博格如何评价富达的麦哲伦基金。
“沸腾年代”以股市暴跌结束,但富达的声誉仍然存在。显然投资者们的记忆很短。1963年,富达推出了一个新基金名为麦哲伦(Magellan),改写了基金行业的规则手册。1975-1983年麦哲伦基金几乎每年跑赢标普500指数22.5%,在(可申购的)基金中业绩靠前。PS:沸腾年代是美国1970年代,大家追逐各种成长股、漂亮50股票的时代。
尽管如此,麦哲伦在接下来的十年的业绩,尽管不再像其“孵化期”那样出类拔萃,但是还是十分优秀。在1984—1993年期间,麦哲伦几乎每年跑赢标普500指数3.5%。
明星投资组合经理彼得林奇于1990年退休之后(当时麦哲伦基金的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基金业绩开始落后于指数,在之后的二十四年中麦哲伦基金每年跑输指数差不多 2%。在最近的近四分之一世纪里面,基金的累计回报为539%,标普500指数的累计回报为805%,麦哲伦跑输指数大约266%。
凭借少数热门基金在“沸腾年代”的成功 - 20世纪80年代继续创造热门基金 - 事实证明对于富达而言这是一个冒险的策略。麦哲伦基金的资产从最初的10万美元增长超过1000亿美元,2000年达到1100亿美元,但是基金的泡沫不可避免地破灭了。
截至到2018年,麦哲伦基金的资产暴跌至170亿美元,令人惊讶的下降了930亿美元,因为它没有达到令基金投资者兴奋的目标回报。富达的市场份额却下跌,1999年富达基金在股票与债券共同基金市场份额为13.8%,截至2018年富达的市场份额降至8.2%。经验教训:“靠刀剑生活的人,必死在刀剑下“。
到2018年初,富达的市场份额已经稳定下来,主要是因为其指数基金业务增长。指数基金现在占富达的25%股票基金资产。
载自约翰博格《Stay the course,坚守》

全部讨论

国内推崇指数基金的铁粉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主动基金相对指数基金能不能做出超额,可能是有先决条件的,很核心的就是市场里的散户交易量占比,散户交易越高的市场,主动基金越容易做出超额战胜指数基金,美股在90年以前如此,当下a股也如此。
当然a股的有效性在提升,毕竟基金机构的交易占比在提升,但提升可能并不十分显著(还需要时间),因为a股的主动基金在交易上经常也会有散户化行为,有些是被动导致的,比如国内基民也有很强的追涨杀跌行为,驱动基金机构投资行为也呈现散户化

05-29 18:38

当基金的规模太过庞大时,它本身就成了指数的一部分,想要超过指数必然变得越来越困难。

05-29 22:40

别推荐什么沪深300之流就行了

05-29 18:30

教条主义

05-29 17:09

zz

05-29 16:50

东西方的思想家们总结是一样的,君以此兴,必以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