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4喜欢:2

@肖志刚 你觉得这个模式在中国可行吗?

全部讨论

现在社保、年金委托给公募的,就是这种模式吧?我觉得区别是出资人的单一和分散吧。社保、年金是单一持有人,公募产品是分散数万人出资。所以负责投资的公司,对单一出资人的营销方式,跟对数万人分散的营销方式,不一样。投资上,我觉得区别不大吧。
如果说考核与业绩有关系的话,那最好的考核就是不考核,就像大家炒自己的账户,没外界干扰,最能体现水平。再退一步,谁让基金经理管账户,那谁就是这个基金经理的客户。余额宝基金经理,也只有一个客户,而不是数亿人,这是他的原话。
反正我认为,基金经理普遍还是很努力想做好业绩,只是无奈能力差别很大。至于改变考核什么的,改变不了多少,说得好像是基金经理们都有所保留似的,其实都尽全力了。就像很多家长埋怨孩子,就是太贪玩了,没好好念书,意思是好好念就能考上大学似的,更可能的实情是,好好念也考不上。
我在《投资有规律》第一章第二节讲了金融与投资的区别,金融负责规模,投资负责收益。最终收益差,更多在于负责规模的这批人,是牺牲了收益来换取规模,或者说,不牺牲收益的话换不来规模。
总之,最终收益是基金经理负责阿尔法,销售、渠道、客户共同对贝塔负责。改变基金经理的契约关系,对阿尔法帮助不大。重点的改变销售、渠道的契约关系。比如你的模型里,先锋与惠灵顿的合同关系,收费不以规模为依据,那各方都没兴趣牺牲收益了。
回到最源头的先锋温莎基金,如果类比我们的社保,那是一个人,如果是公募,那是无数人。不管是先锋领航还是惠灵顿,都算是文官系统,那么,如果上面是一人,文官系统还能老实一点,如果没了那个人,其实文官系统就容易反客为主了。这就是我批评的,职业经理人控制的公司,风险比较多,因为客户、供应商、员工、股东,都是他们的对手盘,存在被他们坑的风险。现在基民体验差,是这个职业经理人系统的问题,如果让任正非、曹德旺这种要点脸的人来掌控,我觉得会不一样。所以可以找找看,哪家基金的老大是要脸的。

举这个例子之前,需要了解那两家公司的关系:
Vanguard 和Wellington 是美国两大公募基金,但两者有很深的渊源,Vanguard 的创始人曾是Wellington 的骨干员工,因为Wellington 管理层不认可他关于被动投资的建议最终决定离职自己创业。Vanguard 成为被动投资巨头后,有些客户希望他们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比如根据客户需要也提供主动管理),由于一方面Vanguard自身没有主动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创始人基于之前的旧情,所以把主动管理的部分100%都委托给了Wellington。这种合作关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这种模式/特例在国内几乎不可复制性

2023-11-19 08:43

实现不了,我也不希望他实现。基金公司是强势的一方没有必要在中间加个投资公司分润,现在某些基金经理都玩老鼠仓,如果这个模式实行了,投资公司会不会是黑手套的角色。牛短熊长的股市,头部基金公司已处于优势,没有必要整这个来推翻自己,先锋不都退出中国了。

2023-11-18 14:57

九鼎投资好像是这么干的,不过是一级市场基金

2023-11-18 11:12

不合理,代理人模式前提必须要确定私有产权的主体地位,不然就是县官不如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