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4回复:33喜欢:31

今天的基金经理们,还会看周期股么?
2015年后走向舞台中央的基金经理们,职业生涯里应该都没在周期上挣过大钱。大多都是从TMT、医药、新能源等成长行业行业研究员一路升上来的,搞过周期研究的应该不算多。
汇添富雷鸣是钢铁研究员出身,但他从出任基金经理伊始,就投入了大消费的怀抱。广发费逸也是从煤炭钢铁开始看的,但很快就皈依了中国制造,从果链到光伏,成长的很。
这批基金经理的访谈都好似培训过了一般,开口就是长期、赛道、企业家精神。由内而外的散发着自下而上的自信,怎么讲呢,全场动作都整齐划一。
搞周期出不了头,已经是共识了。不仅基金经理们趋利避害,有的大基金公司都裁了整个周期投研部门。
所以面对今年猛烈地周期行情,整个市场多少是有些面面相觑的。把满仓搞钢铁煤炭的林英睿衬在前面,显得格外突兀。
然而曾几何时,周期研究员还是三年当上基金经理的炸子鸡。凌鹏在那个著名的驱动力和验证信号的框架里,开篇就写道要“要特别关注房地产、钢铁、煤炭、有色、银行和航运这六大行业”。
早些年的研究员,是可以从大同坑口价和日本-昆士兰航运价算煤炭行业业绩的,更不肖说吨钢毛利和库存推钢铁盈利的基本功了。
邓晓峰去年布局有色那么坚决,与他经历过那个年代大约是脱不开关系的,毕竟他的经典操作之一就是用盆接火电。
凌鹏这两年业绩不行,大家对他的话也多少有些再等等看的犹疑,他前两天说要重视周期,大家反应也不是很大。我老是说,这一轮的最强策略分析师就是开源的牟一凌,年前喊持币,跌下来坚决喊煤钢,完美踏准节奏。事实上太多人,已经根本不看周期了。
这两天监管消息之下期货一跌,不少人又在怀疑周期行情结束了。对此牟一凌的观点也很直接:周期股方向决定因素在于产业链整体利润的变化和当下利润往上分配的规律,而弹性的决定因素在于碳中和背景下中上游资源品产能的货币增长价值修复。投资者应该关注下游需求是否出现真正趋势回落信号,否则政策调控反而是布局良机。
观点是否正确,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这个市场的规律向来都是,分歧越大,机会越大。要是有了挣钱效应,周期那点东西,谁又学不会呢?

欢迎关注我的基金组合$松竹稳进(CSI1109)$ 

精彩讨论

泡沫艺术家2021-05-18 11:39

现在这些赛道基金经理太年轻,根本没经历过周期行情,与悲催的白马股阶段。邓晓峰经历过周期股牛熊,当初有投火电的经验,所以这次高毅买了一堆紫金矿业与中金黄金,估计其他基金与私募都看不懂。

花满楼上楼2021-05-18 11:37

傲慢与偏见

全部讨论

2021-05-23 20:41

写的非常好,非常认同,赞一个

2021-05-18 18:15

一个周期太长了,长到让人绝望

2021-05-18 14:41

前几天跟一个做资管的朋友请教周期股,也是持怀疑态度,理由很简单,没有永续增长,太不稳定,我的印象是在一般公募资管的投资框架里,这些股票属于短期博弈类型,即便出现在股池里,也很难获得最终购买的决策,应该是固有偏见比较深。

2021-05-18 13:47

开源 一直跟踪

2021-05-18 12:33

“”凌鹏在那个著名的驱动力和验证信号的框架里,开篇就写道要“要特别关注房地产、钢铁、煤炭、有色、银行和航运这六大行业”。

~有链接吗?请发一下。

2021-05-18 12:06

周期股割韭菜太猛,炒周期期货期权各种工具,占用还少,没必要炒神马股票

2021-05-18 11:57

本来楚团长后面跟的是瞎扯蛋,后来觉得不妥,改成楚团长扯投资。

不过我还是觉得前一个更好

我2007年刚入股市,CCTV2一档节目讲了景顺长城基金的某只团队,通过分析市场供需关系,得出钢材价格还有上涨空间,进而预判钢铁股股价有更大上涨空间的故事。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期节目的一句结束语——“火红的钢花映亮了股市。”我受此影响,加上工作接触钢铁行业的原因,买入了人生中第一支股票$本钢板材(SZ000761)$ ,记得6元多进,9元多出,赚了几个月月工资,现在想起来都很开心,虽然1年后都在$中国平安(SH601318)$ 上亏掉了。

某一凌今年很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