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只重仓股,都要能用一句话直击心扉,申万菱信付娟:2021年是新旧交替之年,我最熟悉的打法就是0-1和1-10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0喜欢:11

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前一天,付娟刚刚调研回来,到家已经是当天深夜11:30,但付娟心情很好,因为弄明白了一个让她觉得不踏实的问题。

作为一名成长股选手,曾任农银汇理基金投资总监,现任申万菱信基金权益投资部负责人的付娟,最近明显有种她这类选手的春天来了的感觉,用她的话说,最近越调研越乐观。

过往几年是存量玩法,现在向增量经济转型,新能源只是一个代表,未来新经济的方向会不断涌出。落实到投资上,自然市场的重心就会慢慢转向,而不是抱团在原有方向上。

虽然这次和历史上抱团背后的逻辑不同,这次大家抱得最心安理得,对于基本面有底的一些个股,杀下来后还有人敢于上车。

 

但,切换的时点已经开始。

作出这个判断的背后,是付娟从大量微观调研中积累起的底气;

在大量走访过程中,她真的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是什么?中国的经济结构,真的已经在发生变化了。

 

非常明显地,各行各业都已经开始品牌出海。从原来贴牌代工,到有自己的品牌乃至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空间。

 

 

付娟,2006年加入申万研究所,研究家电,她写的研究报告曾被同行视作典范,甚至一直到今天,还有基金经理在朋友圈发评论感叹,家电的研究报告写得还没有超过当年付娟的水平。

2010年加盟农银汇理基金,2012年开始出任基金经理,拿过金牛奖,很快成为公司投资总监。2020年加入申万菱信基金任权益投资部负责人,从业已有近15年,正式管钱的经验也有8年。

这次,我们与她深聊了三个小时,天南地北,无所不包,从她的成长背景,到结合过往的几个典型投资案例,详细介绍她的投资框架,特别是详细剖析了她看好的5G时代智能汽车产业链,高端制造,中国品牌的投资逻辑和演化。

我们归纳她的几个特点:

1, 从她的投资方法来看,她从最早事无巨细360度研究公司—建立起中观行业比较体系再选股—在使用景气度投资方法背景下,再回归着重深挖公司;

而且,每一只重仓股,她都要求要能用一句话直击心扉,如果不能用一句话总结这个公司,告诉你这家公司的投资逻辑,在干什么,说明我对这个公司没研究到位。

比如她对一只10倍股总结的一句话是:把所有销售变成一个个小的螺丝钉,跑在低线级市场的信息流上;另外一只重仓股,她总结的:就是给卡车司机卖农夫山泉的。

2,个人风格,则是明显偏成长,特别擅长熟悉的打法就是寻找处于0-1和1-10中的企业,一个指导的方法论是更关注市占率的提升。

 

对于创新,对于变革,充满了激情和敏锐度。不管是革命渠道的,还是革新技术的,还是革新组织框架的,或者就是成本驱动型,做到全产业链成本最低,都是会引发付娟无与伦比的热情。

她特别喜欢那种“力拔山兮”崛起的公司,这种英雄式进行创新成长的公司,找到那种公司会兴奋得连觉都睡不着。

所以,在她的组合持仓中,市场上大家耳熟能详的股票并不多,乍一看,都是相对陌生的公司。

比如她四季报中某化工行业重仓股,名不见经传,但2020年涨幅高达223.56%。

还有早前曾出现在她前十重仓股中的某五金建材个股,付娟在这家公司只有30亿市值时就完成了地毯式调研,并开始买入,现在这家公司市值已达500多亿,早已成为机构追逐的宠儿。

就是这样一批标的,给她的基金带来了长期不错的回报。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1年2月19日 

3,从操作结果上看,付娟对持仓品种还是会做轮动,但这个轮动也只是在她能力圈范围内的消费科技医药等边界内,很少去轮到周期或者轮到金融地产。

 

在她8年管钱生涯中,只有两次轮到那边去了,是因为那时候市场出现了极端情况,比如说2015年后面是崩掉了,还有2018年市场不好。

 

她会每年强制自己排定前三顺位的行业或板块,根据行业景气度进行切换。

所以,从换手率上来看,并不低,不是那种长线持股的结果。

她在买和卖上的操作同样果断,看准的重仓配置,卖出,就是直接清仓式一股不留地卖出。

这和她性格多少也可以印证,她的进取和严格在方方面面都有体现。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问付娟,做了这么多年基金经理,你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付娟毫不犹豫地说,“我想成为一名匠人,把全部心思就放在纯粹的投资上,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先来看聪投提炼的付娟投资框架的金句:

“我看任何一家公司,会用一句话总结这个公司,如果我不能用一句话直击心扉,告诉你这家公司的投资逻辑,在干什么,说明我对这个公司没研究到位。”

 

“我的投资框架一句话说,就是选好赛道的好公司。

 

个股层面拆开说:第一是所在的空间足够大;第二是战略足够正确;第三是管理足够优秀。”

 

“我很少去轮动到周期或者轮动到金融地产,但是你会发现,在我的生涯中,持仓有两次轮动到那边去了,是因为那时候市场出现了(极端情况),比如说2015年后面是崩掉了,还有2018年市场不好,那两年比较极端的市场情况下,我会比较极致的切过去。”

 

“我是有变化,有轮动的周期。比如说有些人,他所谓的成长只投科技,他所谓的成长只投医药,他所谓的成长只投消费,但是你会发现在我的组合里面,这些东西都有,我不太会区分。

 

“短期来看估值维持住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没有看到收回流动性的理由,但是任何东西都会回归常态,一旦流动性开始收,估值肯定要下移,而且是整体下移。

 

所以我一直做好一个准备,就是2021年是一个切换之年…… 现在的市场,我觉得属于牛市的中后期,更倾向于把组合分散一点,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波动。”

 

“我卖股票一般都是清仓式卖出,很少去做中间派……

 

我毫不犹豫清仓式卖出,一个就是它逻辑发生破坏,我原来设想的逻辑被破坏掉了,证明它不再沿着这条逻辑走了,我就会卖掉。

 

还有第二种就是温和一点的情况,它是很好,但是未来没有提速,或者跟我其他标的比起来,它的超额收益会下降,我也会卖出。”

 

“下一代物联网平台,硬件承载的丰富度会比4G手机多太多,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有可能它是个泛在的东西,包括你现在用的灯,所有东西都是一个泛在的硬件载体。

 

现在我不知道哪个会成为杀手级的硬件,但车一定是,所谓的智能汽车一定是一个爆款的物联网杀手级应用。”

 

“未来2~3年(智能汽车)主要就是在硬件,跟智能手机是一模一样的,但再往后看就精彩多了。一旦硬件的东西有了,未来软件应用的东西,玩法,商业模式就太精彩了。”

 

“我把企业分为从0-1,从1-10和从10-N几个阶段,我最熟悉的打法是0-1和1-10,我对这方面特别有信心。

 

因为0-1比拼的是你理解,发现这个行业和标的的速度,你发现谁最早做,而且做得不错;1-10你会发现这个产品迅速突破一些客户,然后你会判断哪些客户能给这个公司带来更多的增量。”

 

“我就特别喜欢那种英雄式的公司,就是力拔山兮崛起的那种公司,我找到那种公司会兴奋得连觉都睡不着。”

 

“我从大量走访过程中,真的看到了希望,而这种希望是什么?真的是中国的经济结构,过去几年我们一直说要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但是我从微观调研中感觉,真的已经在发生变化了。”

 

“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光是车,很多行业,高端制造业的东西都在崛起,比如说军工为什么能够崛起?为什么能够替代国外?还不是自己高端制造业的能力提升了,包括材料方面,电子信息化方面,我们都在提升。”

 

“短期,品牌出口的概率非常大,但我最看好的肯定还是先借助电商渠道出海的。因为,第一,快;第二,符合现在疫情的消费趋势;第三,通过电商买的东西,更多是一些偏电子消费类的,这种中国人也是比较容易去突破和表现自己。但是如果再往长期,会有更泛在的平台出来。”

 

申万研究所是职业生涯第一站

“看透了家电行业,其他行业都会驾轻就熟”

聪投:你进申万研究所的时候,一开始看的是哪些行业?

付娟:当时让我看家电,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有什么好看的,家电这么简单,都已经过了最好的年代了。

黄燕铭老师当时跟我说这么一句话,他说“你把家电行业看了,如果能看透了,其他所有行业对你来说都驾轻就熟,因为家电行业是完整经历了从起来,到兴到衰的周期”。

一开始觉得领导是为了让我接受,忽悠我的,但后来发现,在我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关于家电的整个视野和思路,对我看其他任何行业真的是有很大的启示。

聪投:当时跟你同批的,感觉成材率是比较高的。

付娟:那我们进去多难啊,千军万马挤进去的。

从查数据开始,到调研,到写报告,到最后宣讲,到路演,所有的事情都是你一个人做。

报告里是要有判断,告诉别人是什么

吸引我们应该去买,应该去卖

 

聪投:在你研究所的经历当中,哪个事情对你印象特别深刻,对你帮助最大?

付娟: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几个事,首先,我进入一个特别规范的研究所,对我后续研究的范式影响是蛮大的。

包括我现在讲了很多做研究的要点,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一个体系和框架。

 

比如我从来都是讨厌报告里出现非判断句的句子,

比如公司概况介绍,这种东西报告里不应该出现,这不是一个招股说明书,不是一个使用说明书。

报告就是跟投资者讲一个故事,讲一个逻辑,告诉他,这个公司是什么东西吸引我们应该去买,应该去卖。

你报告框架每一句话都是在介绍这个公司美不美,为什么美,都是一些判断句的东西。这些写报告的范式对我影响很大。

还有,我自我感觉是一个逻辑比较清晰的人,但这个逻辑为什么清晰?是因为在博士期间写博士论文的训练。

写博士论文是我人生当中一个比较大的折磨,为了写博士论文,我的身体都快垮掉了,没日没夜的就在打磨那篇文章,

文章的打磨就是在不断地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怎么把这个逻辑完整的呈现出来,怎么层层演进,怎么去给予数据的支撑。博士论文的写作对我后续做研究员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支撑和帮助。

写家电报告

熬夜到凌晨四点

 

聪投:有人评价说,当年你在申万里面写的家电研究报告,被作为经典的案例。

付娟:的确我写报告写的还是比较好的,包括同行也有一些赞誉。

有家券商卖方分析师给客户做培训的时候,他说“付娟写的报告是我看到的所有家电行业卖方报告里面,写得最好的,没有之一”。

我们申万研究所从2008年开始,第一次设立一个年度优秀报告奖,第一年我就拿了一等奖。

我自己写报告能力还是非常强,而且很多人觉得我写报告花了很长时间,绝对不是。

我有篇得二等奖那篇深度报告,只花了三四个小时就写完了,而且是在日本出差期间晚上写的。

那个报告并不是为了拿奖写成那样,是我日常真的有很多积累,自然呈现出来了。

研究报告为什么能够写的比较好,我自己觉得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的确是我在做博士论文期间,经过了很多逻辑上的提炼训练,这个很重要。

第二个,我的确是平常做了太多底层研究和和认知的获取,我做的很多细的工作,是别人看不到的。

别人可能只能在纸面上看到,但是我纸面上的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做了大量的访谈也好,走访也好,不断的去追根究底,得出来的一个数字,所以客户就很信任我。

第三,我的报告还被包括会计学的硕士课程拿出来做案例分析,里面是融合了我的专业的,就是我的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

我分析的东西,你会发现跟市面上泛泛的财务分析是不一样的,我是结合了我所了解的行业特点,比如说空调行业,它的商业模式,它的渠道结构对比,所撮合起来一些数据分析。

 

融合了对业务的理解,去做一些财务分析,才是比较有效的。

比如,某家电公司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次并表或者拆出去这样的结构调整,因为分析师最重要的是讲究同比趋势,由于这些调整,分析师很难去做同比的趋势分析。

在该家电公司的年报即将发布前,我客户都说,“付娟,等着你的报告,因为我们解读不了”。因为同比增多少他们搞不懂,需要经过口径的调整才能比较。

我说“好,没问题”,我就熬夜写报告,写到凌晨4点。

我是给该公司财务总监打电话打到1:00,把每个报表上可能出现的疑惑都跟他交流到位,打完电话开始写报告,写到4:00写三个小时,然后7:00就赶到公司去准备晨会,准备报告的审核。

 

做卖方的时候360度看公司

到了买方更注重中观产业比较能力的提升

 

聪投:除了家电,后来还看过哪些行业?

付娟:在申万研究所的时候,我后来还看了通信,后来从2010年转到买方,又看了医药,担任医药研究员。

聪投:做一个基金经理真正管钱,和单纯只是做一个研究员推荐股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付娟:比如同样看一家公司,研究员跟基金经理的视野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经历一个过程,我以前在做卖方的时候,看公司肯定是360度反复看,每个细节角度我都要看透,看清楚,

 

只要有一个点我没看清楚,就会有强迫症一样,一直要反复去问。人家觉得你怎么脸皮这么厚,但是越这样我觉得越有意思。

到了买方,说实话,我一开始特别不适应,从卖方到买方,我说哇,这样就可以投资了。好像你没有360度去审视一家公司,你就可以买,你这个地方还没搞明白,你就能买,就觉得很惊讶。

但是后来我慢慢就能理解这个过程,因为基金经理面对全市场,而且基金经理是经过很多年的沉淀和训练,他经历过很多板块和行业投资逻辑的周期,可能很快就会get到投资的点。

我当时就适当放宽了自己对研究的标准或者要求,才渐渐适应了买方投资的节奏。

到了买方之后,我可能更加强调自己能力的提升,不是再那样360度去看一家公司。可能中观行业产业逻辑的梳理和比较这一块,是我做了买方之后,到现在一直在坚持的深入研究的。

但为什么我说经历一个过程,截止到目前,我开始又返璞归真了,又开始往早前360度看公司的角度去靠;

 

因为我发现那是我的真心,我特别喜欢做这个事,现在又开始慢慢地再分配置出一些时间精力,去做深挖,去做深度的剖析。

每一代基金经理身上都有时代烙印

买方5年享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红利

 

聪投:早年投资的这些重仓股里面,投苹果产业链,TMT这种比例也挺高的,这个是你轮动的方法,还是从更大的产业变迁角度来看?

 

付娟:这个话题特别有意思,每一代基金经理他身上都有时代的烙印。

你在什么时候从事投资,那段时间什么东西是主流,就会影响到你的投资风格。

我2010年进入买方,2010年是智能手机刚刚开始普及的元年,那个时候我感觉全公司也好或者整个行业也好,都在开始研究智能手机。

确切地说,2010年是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开启的那一年,我就在那一年转换成了买方的角色;

我又从2012年正式管钱,2012年又是整个4G真正开始的元年,前面是智能手机的普及,2012年开始一些应用慢慢就出来了。

相当于我前面买方生活5年,都是在享受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不可避免的,我的重要持仓比较多的集中在这个领域,是有这个时代的烙印的。

但是如果你去看我2016年以及之后的持仓,结果完全就不一样了;

很少看见TMT的踪迹了,我当时中小创的占比最低的时候不超过20%,只有百分之十几,那时候更多的是以白酒,大盘消费品为主的持仓结构。

因为我前面那5年的刚入行就看那些东西,你说喜欢吗?真喜欢。我内心还是喜欢那些创新产业。

 

投资框架基础是选好赛道的好公司

 

聪投:你会怎么划分你的投资方法,框架变化阶段?

付娟:因为做卖方没有选择,你只有这一个细分赛道去深挖,

到了买方,你就必须去每天选美,或者是每年选美,所以我的投资框架一句话说,就是选最好赛道的最好公司。

 

好行业好公司分两个层面,

第一个,我会每年强迫自己必须在行业配置上做出前三顺位的行业的选择;

 

明年我最看好的三个板块,三个行业是什么?我必须让我自己做出这个判断和梳理。

当然这个判断和梳理会结合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行业景气度,包括明年如果板块有表现,它的逻辑推演,上涨的支撑因素,都要做一些设想判断。这是行业层面。

个股层面就可讲的东西就比较多了,说起来是比较虚,但是每一点如果拆开说:

第一,所在的空间足够大;

 

第二,战略足够正确;

 

第三,是管理足够优秀。

 

我的框架还是比较简单,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每次实践起来,我还是能落实到位的。

 

聪投:好的赛道里面找好的公司,但这些赛道也是大家都看好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做到比别人更高的超额收益?

付娟:因为我也经常跟同行聊,我觉得

第一,我看好的赛道未必他们都看好,未必他们在这个时点上看好,一个基金经理需要不断对新鲜事物保持热情,不断去看这方面的东西。

第二,即便有些公司都已经涨到一半了,但很多基金经理还是会有很大分歧,你上车还是不上车,如果我上车了,那我还是比那些不上车的人后半段赚到了。

聪投:这说到底,还是对事物认知深度的功力。那么,具体在组合构成上,这些个股都是用景气度方法选出的,还是也有自下而上配的?

付娟:单纯自下而上的还是比较少的,肯定是在中观比较选好了几个板块之后,再去看板块的标的,发现标的特别好,我可能会重配,

纯自下而上,可能会比较少。像之前聊到的某公司就属于我说的比较少的那种类型,自下而上挖掘出来的一个标的,从我们发现到现在,2年多涨了快20倍。

把所有销售变成一个个小的螺丝钉

跑在低线级市场的信息流上

 

聪投:你当时是怎么关注到这家公司的?

 

付娟:我喜欢力拔山兮这种英雄式的,能够革新性成长的公司。

当然会有失败,因为在这种公司崛起的过程中,假如说管理跟不上,后面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发现管理也跟上了,这就会是一家巨牛的公司。

我当时还在农银,在这家公司30亿市值的时候,农银研究员提到了这家公司。

一听基本逻辑我觉得是对的,我说“好,我去调研,我去看”。

我就开始约它的竞争对手,渠道,销售等等,去聊,去调研。

一开始觉得很low,因为它做门窗五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个市场空间很大,

我对那种市场空间很大,公司相对份额占比比较小,但是体现出它革新特点的公司,特别敏感,特别感兴趣。

因为这种公司如果真的有能力,真的是能力拔山兮那种感觉。

当时就去聊,我聊两个他的竞争对手,几乎他们都跟我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原话我忘了,就是说****不犯错,我们是没有机会的。

我说“哇塞,还有这种公司,竞争对手都这么说”;

我就越来越感兴趣,我挖得很细,发现他们在做一个我喜欢的事情,就是去革新一个东西,它们在革新渠道。

五金以前都是做经销的,他们提出来做直销,而且做直销这个事跟他们报表是能匹配起来的。

 

在几年前,它的收入一直是以两位数,二三十增长,但是它的利润一直是负增长。

你去看销售费用一直在增加,因为它在打造自己直销队伍,这个科目一定会增加的,能跟它这个东西匹配上,它过去两年一直在做事,从报表上也能印证出来。

到这个时间点,出现拐点,它的报表反转了,利润增速开始跟收入增速匹配上了。

当时我们研究员关注到这一点,去提醒我,我就自己开始去跑这些东西了。我发现它这个东西的确开始发挥效果。

当然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逻辑,我看任何一家公司,会用一句话总结这个公司,如果我不能用一句话直击心扉,告诉你这个公司在干什么,说明我对这个公司没研究到位。

所以当时我就给****总结一句话,把所有销售变成一个个小的螺丝钉,跑在低线级市场的信息流上。

 

这句话就是这公司完整的投资逻辑,把所有的销售人员变成螺丝钉,它能够沉下去。

你去看它的竞争对手,基本上它们经销层级也就是到了低线级,它们为什么不能做下去?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它们的SKU不够多,做下去亏钱。

第二个,小包工头也算是客户,它们的客户是小B客户,点太散,如果有哪个销售人员一走,一个低线市场可能就没了。

****做什么事情,它做的事情,他就把销售人员的人员结构区分得很细,比如说,一个人是去负责项目后期的,一个人是去谈的;

它把每个销售人员的任务分解的很细,每个人是螺丝钉,谁走了,抽掉小螺丝钉没关系,我再塞一个螺丝钉上去;

 

它会把业务流程切割,切割完之后,就把这些人沉下去,沉下去以后,要SKU多才能养活这些人,所以它就把它变成一个平台,除了五金,可以卖其他的SKU,就这样正向循环出来了。

但这个公司我只是觉得它是一家好公司,当时我没有觉得管理多优秀。

我去跟他们公司董事长调研,他一直带着一个副总,那人很低调也不说话,但就一直坐在那,全程陪我们。

后来董事长说,“这个人对我们非常重要”,我就很惊讶,很少听董事长这么介绍一个不说话的人。

他说“我们公司为什么能够做到这套东西?背后就是一套信息系统,而且这个信息系统就是我所有管理思想的体现,就是这个人做的”。

我一听很有兴趣,我就喜欢这种与众不同的东西,就赶紧约他聊,让他给我打开他们的信息化流程。

我刚才总结的那句最后几个字是,跑在信息流上,信息流三个字非常重要。

后来很多机构去跟****聊,每个人说信息流很牛。

牛到什么程度,他们一旦发起一个项目,迅速从不同部门组成一个小group,这个group在信息上立马就会呈现一个项目进度的展示,每一个参与的人像加群一样加进来。

甚至做到哪一步,销售人员做这些工作,能从项目中隐约拿多少奖金,他都能知道,因为他项目体量也有测算。

这对销售人员的激励等各方面管理就很到位,他们很有动力去往里面不断添加工作进度,日志什么,所有人都看到这个项目我需要做什么,我做了就可以拿到钱。

它那套东西完全是自己的东西。现在它的小b客户都养成直接网上下载的习惯了,更节省了销售的成本,它养成这种习惯,你这SKU越来越多,能一站式采购。

你去公司又能看一以,公司展厅里什么都有,建筑上用的五金件,什么栏杆,铁锹都有,连垃圾桶都有。

我就特别喜欢这种英雄式的公司,就是力拔山兮崛起的公司,我找到那种公司会兴奋得连觉都睡不着。

行业轮动时长大概是一年

除了极端情况下,不做大轮动

聪投:和纯粹自下而上挖掘公司的相比,做景气度投资,你觉得会比较辛苦吗?因为要一直盯着数据的变化。

付娟:你说的是那些比较偏周期的,周期可能需要高频跟踪。

我的那些就不太需要高频跟踪,比如智能汽车,景气度都好几年,不是特别短的景气度投资。

包括军工,从持续时间上看,可能是里面最短的,但是军工我觉得,板块没有那么长时间,但是有些公司会很长。

聪投:行业景气度这种投资方法优点和缺点也都比较明显。我们就说它这个缺点,因为你提前判断,如果切换的频率比较快,你觉得胜率会有多高?

付娟:我所指的这种行业景气度中观的选择,肯定不是频率很快,半年都算是最短的,大概就是一年左右的时间,是我做行业判断或者轮动的时长。

你看我今天为什么安排在上午聊,因为我这个人很少看盘,我也很少做交易。

我更多的喜欢去跑公司,去研究背后的逻辑,我不太关心交易层面。

很多人觉得很奇怪,比如我重仓的股票他们也知道,他们有时就会问我“重仓股票最近发生了什么减持,这个那个的,你怎么看?后面有什么?”我说我不知道,你不要来问我。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不重要的东西我都是忽略掉的,如果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它的所有信息,我就没有办法专心我的核心逻辑了。

如果你在电脑前看盘被粘住了,就说明你太在意短期的波动,我从来不是一个特别在意短期波动的人,所以切换频率不会很高。

而且我还有一个特点,我不是那种做大轮动的,在我过去8年的投资生涯中,我做这种大的轮动也就2~3次。

其实我的基金一直是个成长型,而且是创新成长型风格。

我平常做的那些轮动,基本上只是在我的创新成长,成长消费的边界里面去做切换。

我很少去轮到周期或者轮到金融地产,但是你会发现,在我的生涯中,持仓有两次轮到那边去了,是因为那时候市场出现了极端情况。

比如说2015年后面是崩掉了,还有2018年市场不好,那两年比较极端的市场情况下,我会相对极致的切过去,除此之外,我很少去做这种跨越我能力边界的跳跃。

我们持仓的第一大重仓板块,基本上就是消费成长科技这些,我是在自己喜欢,擅长的东西里面做筛选,做轮动。

我是有变化,有轮动的周期

最焦虑的是要不断寻找下一个猎物

 

聪投:同样是做成长投资,你的方法跟其他一些做成长投资的,有什么区别吗?

付娟:区别挺明显的,我是有变化,有轮动的周期。

比如说有些人,他所谓的成长只投科技,他所谓的成长只投医药,他所谓的成长只投消费,但是你会发现在我的组合里面,这些东西都有,我不太会区分。

但我的确不太限于在某个专业领域里面做深挖,更多的是看符不符合我景气赛道的逻辑。

我刚刚说我看好智能汽车,所以我在电子里面才把它选出来,我不是单纯的看好TMT,我是看好赛道。

现在组合中,化工为什么那么多?因为我看好国六。我比较看好消耗品或者是化学品,所以就把化工中的消耗品挑出来。

聪投:如果是一个长期有空间的赛道,比如像医药这种,是不是也不需要去频繁地更换?

付娟:是这样的,我的组合里面我想放一些基础盘,是放在里面一直不动的,但是说实话,我自己看历史经验,不动的概率比较小。

医药的确是有一些可以一直拿住不动的,但是阶段性跑输也是会时常发生的。

如果你去看2017年之前,医药没什么机会的,如果你一直拿医药,不就是很惨吗?从2012年开始,医药就没什么机会了。长达4到5年的时间都没什么机会。

聪投:在这种背景下,你怎么判断?是觉得它不会有超额收益了,基于这样的理由就可能不会再买了?

付娟:没有,我从来都是在动态调整我的观点的,我要一直看这个公司的成长空间,有没有可能被打开或者加速。

 

我曾经在2016年4月份就开始布局白酒行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那个时候是最底部,最左侧,所谓的三最低——情绪最低,估值最低,基本面最低。

但是后面我们就撤了,我们觉得逻辑没有变,估值炒到这份上了,我不能接受。

聪投:A股市场有个特别,可能一些你挖掘出来的好公司,预期三年涨一倍以上,但市场资金会很快蜂拥而入,三个月就涨了一倍多,你怎么看待?

付娟:我内心很痛苦,因为我辛辛苦苦挖来一个标的,迅速贡献几个月的业绩,我很痛苦。

我要寻找下一个猎物了,这对于一个基金经理是最焦虑的东西,我每天最焦虑的东西就是下一个猎物是谁?因为我不想猎物太快反应完。

不做中间派

卖股票都是清仓式卖出

 

聪投:那你会怎么卖出?或者说你卖出股票的条件是什么?如果像现在市场整体估值都在抬升,资金涌进来,把个股估值往更高的位置抬升,你会卖出吗?

付娟:这个东西不是我判断卖出的理由,但是它估值高到一定程度,短期我也会减持。

 

我卖股票一般都是清仓式卖出,很少去做中间派。

我的研究员跟我做晨会或者做报告,我说,不要给我“持有”这种说法,

第一,你知道我有没有持有,持有多少吗?我持有0.5个点跟持有5个点那是天壤之别。

你只给我一个建议,买入还是卖出,永远只有这两个投资意见。

在我的投资小组,大部分都是按这个思路去做的。所以,我要卖出,都是清仓式卖出,一股不留地卖出。

卖出,是因为这个公司的逻辑可能不会继续演绎得更精彩,它的估值又充分反映了曾经演绎过的逻辑,它有可能未来一年达不到我预期的收益率,虽然它依然还能增长。

我毫不犹豫清仓式卖出,一个就是它逻辑发生破坏,我原来设想的逻辑被破坏掉了,证明它不再沿着这条逻辑走了,我就会卖掉。

 

还有第二种,就是温和一点的情况,它是很好,但是未来没有更加提速,或者跟我其他标的比起来,它的超额收益会下降,我也会卖出,它自己没有发生任何不利的变化。

 

聪投:但是有的时候好公司往往会不断地超出大家预期。

付娟:有可能我判断错了,它业绩超预期了,但是,那是我get不到的超预期的点,我能力无法覆盖,那钱我赚不到的,我就认了。

方法论更关注市占率提升

我的特点就是“拥抱新经济”

聪投:你对自己风格的定义是什么?

付娟:自我满足乐趣的一种状态,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产业,企业家,以及商业背后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你怎么样证明自己能成长为龙头,我的方法论是更关注市占率提升。

 

我入行一开始看家电,就是研究三个字——竞争力。

包括我看英雄式的企业家,就是能快速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大市占率的思路。

聪投:研究竞争力,就是在研究产品力,渠道或者品牌等等。

付娟:对,我都会看,我更擅长的是看渠道力和管理能力。

聪投:关说到渠道,它也在面临变革,以前是传统线下渠道,但现在互联网也在改造渠道,包括它自己成为重要渠道,现在看渠道跟以往的方法上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付娟:没有,我的特点就是“拥抱新经济”,

我无比感兴趣线上的东西,b站快手这些东西我都特别喜欢。

聪投:还有管理能力,这点可能相对就比较软性一点。

付娟:这才是能体现功力的地方,这些东西是我无法言传给你的。

以前同事看公司喜欢叫上我,我会帮他们归纳总结公司的脉络,后续要去看什么?看哪几个点能帮助你的判断。

2021年是一个切换之年

聪投:在整体水涨船高的情况下,估值是不是可能长时间维持在一个高位?

付娟:短期来看估值维持住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没有看到收回流动性的理由,但是任何东西都会回归常态,一旦流动性开始收,估值肯定要下移,而且是整体下移。

所以我一直做好一个准备,就是2021年是一个切换之年。

我早就想好了,你可能都没注意到。

我跟你说一个事,我上一次发产品是一只三年定开的产品,那个产品是我当时力推的。

三句话,三个底:第一是市场底;第二成长股底;第三,我的底,我的风格见底了,我要开始表演了。

但是最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基金发是在2019年4月了,我自己也有认购,认购了200万。

现在的市场,我觉得属于牛市的中后期,更倾向于把组合分散一点,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波动。

先硬件,后软件

最好的投资时代也有一定的时间周期

聪投:你的投资框架里面有一点就是选好赛道里面的好公司,在这个上面有时间的长度吗?比如像手机产业链真正最后跑出来的可能寥寥几家,那在你这个投资框架里面,有没有时间的限制?

付娟: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得非常清楚了。

最好的投资时代,都是有一定的时间周期的。

 

比如说4G互联网,我自己给它总结起来就是5年,前面三年是硬件,后面两年是软件,就是应用。

他的投资逻辑就是,前三年我必然要围绕着硬件的创新和革命去布局,

后面两年,2014 年,2015年,我硬件东西很少了,所有的投资基本上都是偏软的计算机和传媒,那就说明我在这中间感觉到了产业的变化。

我记得2013年底的时候,我跟我当时投资总监一起讨论,我说2013年底,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明显已经上到一定程度,全球渗透率已经到40%多了,我们不能再在硬件上持仓过多了。

 

因为任何一个产业渗透率达到一定情况的时候,必然面临增速放缓,而且到40%那个程度,各个产业链上的瓶颈基本上也都被实现了,被克服掉了。

每一个阶段最缺什么,就什么成长,就像最近新能源车最缺碳酸锂,那就碳酸锂暴涨,硬件永远是这个投资逻辑,到了硬件普及到一定程度,你就不能再抱着硬件。

所以我后面也会讲到,车未来的机会在哪,就跟手机真的是很像,我觉得又兴奋起来了,又可能回到我那5年的状态了。

 

移动互联网的后期,我们当时就不知道,不知道后面什么样的应用会火?

当时我去跑到韩国调研,跑到台湾地区去调研,去看他们那些人都在玩什么,后来我就梳理出来,

接下来2~3年,我重点的肯定要向软,首先我筛一下to C还是to B,后来我们得出结论,是to C的东西先放量,再to B的东西跟上去。

to C放量选什么?

我们当时标了三个赛道,第一个手游,第二个移动营销,第三个视频。

当时我们觉得三个领域都有可能爆发,因为移动互联网,4G时代流量,后来发现视频被证伪了,因为的确是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但是手游爆掉了,移动营销是阶段性昙花一现。

5G时代,智能汽车一定是物联网杀手级应用

今年是机会的开启元年

 

聪投:这个逻辑在5G也可以复制,先硬件再软件。

付娟:对。

但是在5G时代,它的大逻辑框架是这样的,不过东西和内涵完全变了,手机不再是这一代的计算平台了,这一代的计算平台应该是以物联网承载的这些硬件东西。

但这个硬件的东西是什么?

目前我们没有找到杀手级这些应用,但是我找到了车。

聪投:苹果要出的头盔呢?

付娟: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看到。

下一代物联网平台,硬件承载的的这种东西丰富度会比4G一个手机多太多,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有可能它是个泛在的东西,包括你现在用的灯,所有东西都是一个泛在的硬件载体。

 

现在我不知哪个会成为杀手级的硬件,但车一定是,所谓的智能汽车一定是一个物联网杀手级应用。

但是其他杀手级应用肯定也有,但是现在我不知道,越不知道的东西,说明未来空间越大;

我做投资就有这种感觉,你越一下子看到底了,这个机会已经在演绎中了,甚至已经快差不多了;

但是你没有看到的东西,反而是未来巨大机会的爆发点。

 

聪投:目前这条线,大家看好的一些整车,可能还是在海外上市,国内是不是还没有特别好的标的?

付娟:至少在A股还是有标的的。我从今年开始特别看好这个赛道,原因也是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今年是很多相关标的证券化的开始一年,所以这一定是一个机会的开启元年。

真正的大浪潮还是要等越来越多的股票上市。

而且,在这过程中你会发现,诶,现在没什么标的啊,就像我们当年找手游企业一样,没什么标的,最后你发现,哇塞,全出来了,都是做手游的。

一样的道理,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强调自己汽车方面的布局了;

但是现在大家已经把汽车的东西给放在里面算空间了。未来讲自己车逻辑的公司会越来越多。

智能汽车第一波先赚硬件的钱

聪投:智能汽车,它是不是也会应用到很多软件的技术?

付娟:是的,软件定义汽车。

物联网未来的杀手级应用之一就是车,因为可挖掘空间太大了。你现在觉得A股没什么公司,但未来这个行业会成为非常大体量的板块,相关东西非常多。

未来的革命就是围绕着汽车智能化,后来会加上泛在物联网,但短期肯定是围绕车开始的。

车,第一波肯定是先赚硬件的钱,

但硬件本身的东西就已经很多了,体现为两个方面,新的和旧的,新的就是车上新增的东西,这些,目前上市公司也很少。

这一批的机会,会随着新上市的公司会慢慢增加。

因为车上硬件的东西,包括你用的PCB板,和其他地方用的PCB板不一样,特斯拉用的PCB板还有20层的,这种新的硬件改变会非常多,未来硬件的产业链肯定是围绕着芯片为核心的,就是车载芯片。

 

但车载芯片又分好几块:AI的计算芯片,智能驾驶的芯片,包括未来通讯的基带芯片,这三块儿的芯片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和融合,所以未来以芯片为代表的可研究的东西挺多的。

就像以前看手机,怎么去做机会挖掘?

先说出来最强劲的几条产业链,就是苹果,三星,华为,然后就去找这条链的相关公司;

未来也是一样的,硬件是以芯片为核心的,现在已经按照这个逻辑开始演绎了,就开始找英伟达高通,华为这样的公司,这都是在抱芯片,按照硬件思路去找一些新的机会。

刚才我说的“旧”,是指现有车上已经在用的一些硬件,它们会面临一些改变;

你要把硬件本身机械加工的东西做好,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东西。

为什么?

因为软件定义汽车,所有的控制和计算都集中在你的脑部了,未来整个车的基本功能越来越集中化,硬件就是一个执行层,相当于旧的硬件要能适应这种变化,未来也会有一批不错的公司。

举个例子,特斯拉用的电机,明显和其他产品不一样;

体现哪里?就是体现它加工的难度和精度上,其他企业就很难做出这样的电机来。

特斯拉就要求做的电机,你看到转子的是一个柱状的,但是它有很多片对齐叠起来的,它还有焊接,

特斯拉比别的电机多了什么?多了旁边一圈小孔,这一圈小孔就导致它对焊接水平要求特别高,因为你稍微一焊就把孔给焊穿了,因为他那个孔里要放冷却液的。

那么,传统做转子这些硬件的公司,他们也会面临一个升级,谁能适应这种加工能力的升级,谁就能胜出。

一旦硬件的东西有了

软件应用的玩法就太精彩了

 

未来2~3年主要就是在硬件,跟智能手机是一模一样的,但再往后看就精彩多了。

 

一旦硬件的东西有了,未来软件应用的东西,玩法,商业模式就太精彩了。

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特斯拉的 OTA系统,每年是涨价的,而且有人接受这个软件包的升级涨价,因为用户体验的确很好。

软件的收费,相当于整个改变了汽车的商业模式。

以前大家卖一辆车,消费者产生一次链接,但未来10年我提供软件升级,你所有的出行数据跟报告全都掌握,可以研发出新的商业模式。包括人机互动等等。 

接下来,第二波硬件的机会来自哪儿?

真正的车联网,包括未来会看到,和车产生的互动发射器或者接收器,这又是一个新基建。

这个起来以后,又带来更广的一波的应用,所以未来车,我觉得可能会“硬—软—硬—软”这样持续5~10年,这一波机会是这样的。

聪投:硬件这块,你觉得谁会引导市场?现在大家说特斯拉作为一个整车厂商,它在引导一些趋势。 

付娟:硬件分不同层面的趋势,现在说谁是龙头都不太确定,我刚才说的硬件主导方向,只是说芯片,未来会以芯片为阵营形成几条链,

 

但是你说的硬件,包括外观,给消费者的配置,是千差万别的。

就像大家一开始担心特斯拉降价,蔚来就惨了,但是蔚来不走那套,每个人的定位会走差异化的路线。

聪投:你讲智能汽车不仅仅是电动车,是更广泛意义上的。

付娟:对。硬件可能是以芯片为核心,但软件主要是算法,未来是芯片和算法是最核心的,而且能够形成寡头或者巨头的两个领域。

 

聪投:链条里利润沉淀最丰厚的环节,应该就是在软件这一块?

付娟:那倒不一定。你说卖操作系统的一定最赚钱?那不一定,有可能某一个应用爆掉,可能卖应用的人去赚钱,也有可能。

最喜欢0-1,最擅长从1-10的公司

0-1最重要的是买赛道

 

聪投:那么,现在去找这种投资机会,应该看哪个因素,找哪个环节?是赚取的利润最高的?还是其他?

付娟:因为现在处于大家互相匹配谁是龙头的阶段,我肯定是找市占率提升最快的。

聪投:现在还是一个群雄逐鹿的阶段,0-1?

付娟:0-1的阶段。

聪投:这种该怎么投?

付娟:景气好,龙头还没拼出来,你就先买赛道。0-1最重要的是买赛道。

聪投:但这种失败率也挺高的吧。

付娟:这里面有很多决策因素,我最熟悉的打法是0-1和1-10,我对这方面特别有信心。

因为0-1比拼的是你对理解,发现这个行业标的的速度,你发现谁最早做,而且做得不错;

1-10你会发现这个产品迅速突破一些客户,然后你会判断哪些客户,能给这个公司带来更多的增量。

10-N就是,已经证明自己是行业龙头了,只是在赚取更多的市场空间的时候,我不太擅长。

聪投:从收益率角度来讲,应该是前面几块比较丰富?

付娟:也不一定,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阶段。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和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不预示未来,不代表本公司对基金业绩的任何承诺或预测。上述数据仅是对市场表现的统计以及相关市场观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对未来市场表现和相关板块基金产品未来投资收益的保证。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前请详细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