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7回复:166喜欢:140

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一些明明看上去特别烂的生意模式,却一直因为高成长给到很高的估值。今天看到高毅资产孙庆瑞的一段话之后,有点明白了:

这就是市场里大资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不能一直去与这样的思维方式对抗,而是要试图去理解。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是各种类型的投资人的必修课。

其实之前自己朦朦胧胧有过类似的感觉:护城河只有在行业本身成长乏力的时候,企业开始互相抢地盘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在高速成长阶段,企业都还在跑马圈地,不会形成挤压式增长,这时候行业的成长空间本身就是一种【另类护城河】。

全部讨论

不敢苟同。市场先生是无法理解的。也不需要理解。一旦你被它吸引,开始跟随它。你就完了。

为啥巴菲特门徒要思考华尔街人怎么什么思考?不解。

2022-05-04 11:10

资管跟个人投资体系还是很不一样。需要考虑用户的持有体验。这方面像重阳的“接力”投资法就体现了这一方法论。“资本市场往往对“十倍股”津津乐道,但投资实践中,前瞻性发现十倍股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不用说用十倍股填满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其实,换一种思维,我们发现与其对十倍股孜孜以求,不如多去寻找一倍股、两倍股,如果我们能发现三只一倍股,用“接力”的方法配置,最终效果与找到了一只八倍股相同。” 所以与其长期持有一只“可能被证伪”的十倍股,他们更倾向于多发掘一些一倍股。

2022-05-04 11:47

也就是说成长性才是根本,所谓护城河也是给企业的成长保驾护航。企业一旦失去成长性,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高估和低估都有其道理,教条者总是认为别人是傻的。有感于2019年底,我初步看了宁德时代,然后用看格力的姿势去看待宁德,觉得宁德不值这个钱。要去理解市场,别人给出了价格,一定有他们的道理,尝试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而不是直接说贵,就不去了解深层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便宜就买入,这样的思考太低阶。

P=E*PE,股价提升只有两种途径:盈利增长和估值提升。护城河能挡住别人来侵占你的份额,却不能创造更多的需求,这是一个防卫性的东西,它并不能带来盈利的成长。只有盈利的成长才是股价提升的源泉。

2022-05-04 09:32

护城河是企业用来保持自身超额利润的,如果行业本身有壁垒,行业内竞争还不激烈,护城河短期内就没那么重要,生意模式和前景空间是最重要的,但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的时候,企业护城河就尤其重要了。

2022-05-04 15:05

别判断模式了,市场上主流资金都是先判断哪个行业业绩马上爆发,然后狂拉,等业绩落地,第二波资金进来继续拉,等散户反应过来,震荡出货。这种炒法才是A股主流,判断生意模式好不好没有意义,还不如多去产业链调研。

2022-05-04 14:28

这个角度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我们现在从后视镜里去看2012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夜的腾讯,有庞大用户群构成的宽广护城河,也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蓝海,这样的公司享受50PE的估值也就能够理解了。
只是,站在当时的情境下,怎么确定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成长,这是一个难题。但是,如果站在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的2014年呢?
建议大家不要过多纠结于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否违背了正统价值投资理论,而是去思考换成这个视角后,能否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完善现有的投资体系。如果有帮助,就是好的;就算没有帮助,也不必因为这么一次小小的出圈行为自责吧?

2022-05-04 12:21

认同这个问题本身,但是孙的解决方法是预测啥时爆发,另外需要高点择时退出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谁是赢家。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大概率比定性预测优秀企业难度高得多。。。举个例子,近几年大家可能认为是光伏的爆发期,其实2010年左右也有一波的,然而几乎没有赢家走到现在,那么是否在高点产业资本安全退出了呢,也许有把但肯定不是大多数甚至不可能是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