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金茂失败的教训总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212回复:568喜欢:207

这笔投资虽然可能很早就被人定了性,但对我自己来说,年报出来之后我才真正认定了这笔投资的失败!

2017年2月开始第一笔买入,到如今已经五年有余。期间写过无数分析文章,说过无数溢美之词。很多人可能因为我的所说所写而买入并亏损,这里我只能说声非常抱歉!看错了是自己水平的问题,眼光的问题。我的所说所写当时真的就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自己在其中也遭遇了巨大损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可能比任何人都多都重。想到这些大家也行心里会好受一些!

自己现在依然持有一部分金茂,并且也认为目前的金茂依旧具有投资价值。但是这时的金茂早已不是自己预期中的那个金茂,不是那个自己认为具有行业中明显的差异化优势,能比肩最顶级房企的金茂了;而沦为一家平庸的二线央企。

回顾整个投资历程:起初被他的顶级商业所吸引,金茂大厦,凯晨,包括全国黄金位置的顶级酒店。之后是金茂府这个品牌的全国范围攻城略地,城市运营概念的铺开。这些汇聚在一起确实极具吸引力。

2017年9月,一群来自北京上海的投资者在北京和金茂的管理层吃饭。这是金茂管理层第一次面对国内投资者的见面交流,所谈甚欢。之前饱受外资大行看淡的李总,把国内投资者引为知音。而李总对金茂主要项目的如数家珍,对发展方向战略的清晰也给大家留下了重视投资者,高水平,被低估的领导人。并且那个时候金茂在推动混改,一旦完成金茂管理层将实现最大的决策自由化以及利益绑定。

18,19年是金茂声望如日中天之时。城市运营的签约和销售额的增长都是飞速的,增速央企中头号,媲美顶级民企。报表中的利润率也是高高在上,比肩华润龙湖。央企的资金成本和资源获取能力,民企的增长速度,最顶级的毛利率,这个时期的金茂确实没有理由不被喜爱,也确实被市场慷慨的给与了最高一档的估值。19年7月平安入股金茂,4.8元的入股价成为大家心目中金茂最确定的底部。投资者包括我认为自己眼光独到,找到了散落在角落中的珍珠!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股价涨幅比不过那些加足杠杆的民企。

2020年之初疫情影响,年中开始金茂跌落神坛,股价开始了漫长的无止境下跌之旅。资金开始撤离的起因是4月份公布的19年年报中,管理层对已售未结的毛利率指引降为25%,这是金茂毛利下降的开始;8月份的业绩会对这一块的指引降为18-20%。这其实就已经为之后的暴雷埋下伏笔。之后就是2020年报的暴雷,股价更是新一轮探底之路。

如今的金茂两大缺点:第一是管理层对股东的重视不够,也是大家槽点较多的地方,但这其实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金茂的费用控制问题,体现在财报里就是毛利低费用高有计提。

这么严重的问题为什么自己五年都没有看清?说起来当然是自己的眼光和阅历的问题。看清一家企业确实是太难了,尤其是像房地产这种复杂的被ZC干扰大的行业。并且主要矛盾往往混杂在无数并不重要的小问题之中,令人难辨真相。

先说管理层,我到现在依然认为李总江总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开始时对投资者的热情也是真实的。但是金茂不仅受ZC影响,还受母公司中化的掣肘。由于中化内部问题,金茂的混改迟迟难以落地,管理层自身利益得不到保证;对股票的增持回购限制极多,各种事情都有打报告写申请等审批,久而久之,管理层也不愿意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再说费用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对金茂的很多判断的根基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因为早年的地确实是一块块数过的,每块地的地价和售价也都清楚,所以套用正常的利润模型分析是有不错的利润回报的。但事实确是大幅减值加结算低毛利。问题的根源就是金茂城市公司之间水平的差异过大。17,18年报表中的高利润率项目,都来自早年那几个大本营优势城市公司,北京,上海,青岛,长沙等。甚至2019年的结算里面也是这些城市为主。所以这给人的印象确实是金茂的项目毛利水平是正常的。而2017,2018年开始全国范围的攻城略地,新进入了几十个城市,这些城市公司都是新组建的,水平无从考证。这些项目的结算确实要等到2020年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这些问题之前就没有暴露出来。一旦暴露,就是天雷!叫人无从防范

再说三费问题:财务成本一直保守处理,不去说它。金茂的两费高之前也有很多球友提醒过分析过,自己总是以费用错配原因给规避过去。这个确实是自己水平问题。金茂的销售费其实还挺正常的,在业内算是优秀水平。重点是管理费,我之前计算管理费时忘记乘以权益比,所以数据失真。举个例子:两家企业都是一千亿的收入,40亿的管理费,看起来都差不多水平。但是如果一家企业的少数股东权益是40%,一家是20%,那结果就大不一样。第一家的权益管理费率是6.66%,第二家就只有5%。看起来也就差1.6%,但是金茂去年二级开发的净利润率一共也就3-4%,管理费这一项就差出近一半,还是挺夸张的。这个原因依然是城市公司之间的问题。金茂内部有一个各城市费效比,其中关于管理费的评估是大约是营收的4%。4%这个数字本身还不错,优秀如华润大概是3.6%。但我想这份报告可能是让领导看的。。。。金茂21年报中这一数字是8.5%!,计算方法是46.7亿管理费除以61%权益占比再除以900亿营收,得出8.5%。可能由于金茂去年大量的出表所以让这一计算方式有点失真,那么之前2020年的是9.4%!旭辉大概是6%。很多时候高速增长能够掩盖一切问题,当增长停滞或是减慢,那么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之前你30-40%毛利,十几个点的净利率,三费差个两个点问题不大。如今你不过3-4个点的净利率,那这点差距就要命了。

除了公司基本面,其实情绪还受大盘和同行公司的影响。比如现在看今年出3.2的金茂算是个卖点。但是其它央企地产股价早已回到了当初的高点。不甘之心阻碍了投资决策。

说了这么多问题,再说说现在的情况。如果金茂管理层能够重新重视起投资者,如果金茂下决心整治一些不良城市公司的团队(其实去年已经换掉两三个区域总了),那么重振辉煌是有可能的,毕竟底子还在。只不过这种未曾发生的事情投资者不应抱有过多期待!

近几年金茂做的最有成效的事情就是资金成本一路下滑,这点江总功不可没。从差不多5%降了1个点。

如今的金茂,经过两年70个亿的计提,早期高价地影响彻底成为过去。毛利率能否回升保守起见不敢确定,但是见底是基本确认。那么如今的毛利率和结算金额来算,去年48亿的利润也绝对是个底部。未来每年增长是一定的,不确定的只是幅度。3-4%的净利润率也已经跌无可跌,毕竟即便跑冒滴漏,底线还是有的。公司也在调整人事,控制成本。40%的派息率还是会继续维持的。所以现价的金茂静态股息率大约是9%,并且各个条线都隐含提升的可能。即便无法提升,不再计提也能促使业绩增长。曾经的高光不再,如今的困境反转可期。

经过了大幅减持,我自己依然还有不小的持仓。但是认清差距,放低预期,把金茂当作下有保底,上有空间的防御性品种来配置,股息在仓位就还在。而且毕竟今年销售可能就进前十了,作为中国第一大行业中排名前十的央企,200亿出头的市值应该还是安全的。

精彩讨论

管我财2022-04-02 11:13

前段時間,有一個雪友問了個問題:北京出過一家靠譜的國企股嗎?我沉默了。

Lucky小强2022-04-02 11:33

北京的地方国企,我觉得可以一票否决了。都是玩ZZ的。

陈达美股投资2022-04-02 12:25

投资国内的话,只看珠三角和长三角,会让自己的投资生涯走得愉快一点。

徐徐涂之2022-04-02 13:21

一直关注楼主,欣赏这种勇于直面自己的态度。自己长期在国企工作,说点感受,供大家参考。国企的高层,尤其是董事长或总经理这种岗位,不一定是优秀管理者,但一般是优秀演讲者,说难听点,是优秀演员。外部人,尤其是行业外的人,很容易被迷惑。举个夸张的例子,即使是上一个岗位与房地产无关的国企领导人,调到房地产公司几个月,跟外人谈起公司业务来,也能让人觉得对项目如数家珍、对行业有深刻洞察力。企业家级的人物少,跟民营企业老板相比,国企管理层的选择多是各种力量平衡的结果,不深入了解,很容易被误导。比如一个对投资者亲切温和、彬彬有礼的管理层,在业务上可能是守旧保守、不敢担当的,一个意气风发对项目如数家珍的领导,对内可能是飞扬跋扈搞一言堂的。对上市国企来说,个人觉得最主要还是关注是否诚实守信、是否侵害小股东利益,通过接触管理层本人判断其个人能力什么的,很容易被误导,还是看报表业绩更靠谱。

密西西笔盒2022-04-02 11:18

通过计算仨瓜俩枣的优势来投资,就注定了股价是沉浮不定。只有大矛盾下的分析结论才能走过风风雨雨,穿过牛牛熊熊,才能顺利达到你设定的彼岸。

全部讨论

2022-04-02 11:30

国手,我在浦发上的经历。有一年去上海影城参加浦发年度股东大会,领导讲完后,小股东能上台和高管们聊聊咨询签名等等。第二年再去股东大会,台上有隔离线,保安站立。后来立马就清仓浦发了。仅供参考

2022-04-02 11:26

我是在国手的影响下买了一点,仓位不重,浮亏近50%。不过买股票是个人决定,赚了我也不会给被抄作业的人、亏了我也不怨。

2022-04-02 10:59

看错企业很正常,巴菲特也经常看错,关键还是不要单吊或重仓,黑天鹅一直在前方等着我们!

2022-04-02 22:03

2008年金茂地产原来中化方兴地产拍卖到北京地王项目广渠门15号地,是金茂第一个住宅项目。毛细管网恒温恒湿辐射空调技术是我手把手指导他们的,给他们灌溉了贫乏的大脑,还给他们用一年时间做了样板间。
后来招投标不让我参与,因为我是中国自主创新产品,价格是德国同类产品三分之一!他们采购人员嫌弃我报价太低,都给他们当回扣都不如用德国产品划算。
这个技术让金茂府多赚了几百亿,成全了德国企业打击了国内企业,坑了买房的老百姓,金茂利益集团都发了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时候我就知道金茂地产早晚完蛋!$中国金茂(00817)$

2022-04-02 16:39

重仓过金茂,也在它身上大赚过,后面决定清仓是发现房地产公司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房子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是地段!!而这并不是公司的禀赋,也不可能成为公司的禀赋,金茂过后,就没有看过房企了

2022-04-02 15:47

还是佩服国手的正视自己。自从这两年我水逆重仓的万科和格力之后,我也是不敢再如此集中的持仓了,毕竟,企业领导人都不一定知道自己的情况,何况是我们散户呢。也许分散持仓对我们散户来说相对比较友好。

我也是地产从业者,这个行业看起来好像是标准化的公司,但实际根本不是,都是定制化的,所谓的标准化,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工作强制性要求的标准化:例如标准化的产品线、标准化的营销流程、标准化的招投标等等。但每一个地块,真的是千差万别,即使相差几公里,拿地和开发出来之后,也可以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团队都很难复制同样的成功(毛利率和净利率),何况是不同的城市和团队呢。
所以地产真的很难估值,也很难评估。即使是我现在依然重仓的万科,也依然看不清(但在目前市场下,我觉得它算是行业中不错的选择了)。

孙子兵法中说:“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

这句话换到投资行业,就是标准的保守投资原则。

企业扩张的时候,可以掩盖一切问题。

但是投资者必须在企业扩张的时候,考虑收缩的时候会出什么问题,也就是底线思维,也就是安全边际。

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反人性”的。

毕竟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听“坏话”,认为这是在和自己对着干。

但是如果真明白未虑胜先虑败的道理,这就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识。

先把事情考虑的困难一些,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思虑一遍,这样做事才有把握。

这无关乐观不乐观,也不是悲观主义,仅仅是把事情思虑的更周密一些。

$兴业银行(SH601166)$ $招商银行(SH600036)$

2022-04-02 13:33

很不错的总结,个人感觉这篇文章对个股标的基本面反思很多,但对行业环境变化,金茂经营模式分析、个人投资策略方面分析还有所保留,对投资理念涉及也不多,说的直白,希望不要介意

2022-04-02 12:50

跟管理层保持距离,横向大范围多看几家优秀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许能避免这些问题,毕竟好不好是靠比较出来的,这也是为啥早恋成功率低的原因吧。

@山行 的话说就是,信过,买过,亏过。金茂是我投资以来亏损最大的个股,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预期上吧。当初以为金茂是个穿了金泳裤的运动员,结果一退潮发现连裤衩都没穿。不过地产我认为还是可以有所作为,不过选股需要更加得严苛,不能有丝毫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