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4回复:95喜欢:126
广度、深度和敏锐度
昨天跟@希尔瑞斯 线下讨论到这个话题,我系统整理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要想在市场中取得较稳定的长期超额投资收益,需要兼顾广度、深度和敏锐度。
投资要有广度、研究要有深度,决策要有敏锐度。
广度用来选股,深度用来持股,敏锐度用来择时。
因为时代趋势和市场机会一直在变化,全球不同的市场演绎的周期位置和方向也都不同,如果拥有足够的广度,就能及时找到合适的时代蓝图方向,或者选择对的国家市场,这就有了向上的贝塔,也能保持组合收益的稳定性,不至于大起大落。
也可以是在市场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快速建立行业和个股认知,果断行动,争取在行业引爆和情绪拐点共振时快速介入。
广度需要下笨功夫,长期积累,核心是勤奋、记录、总结。
研究的深度,更多取决于个人洞察力和深度思考能力,上限跟个人资质和悟性有关,有些人可能怎么努力也只能达到市场平均水平。
在对个股有深度的研究和认知的时候,才能重仓拿住个股,穿越波动。因此很多股民都曾经买到过不少牛股,但很少能拿住赚大钱,原因就是认知深度不够,投资就是认知的变现,收益终究是跟个人认知匹配的。
敏锐度应该是建立在广度和深度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广度和深度支撑,敏锐度很可能就变成了频繁的追涨杀跌的。
敏锐度也是把双刃剑,过于敏锐则是轻易出战,失败的概率就很大,很不敏锐则经常大幅过山车,影响持股体验,就不适合管理基金等第三方资金。
就算你的深度非常强,最终能赚到大钱,但你的客户是拿不住的,你驾驶的大巴虽然最终能到达终点,但乘客都被你颠下车了又有何意义?
我近几年的观察,一些号称“深度价投”,或者动不动背巴菲特语录谈护城河的投资人,往往比较藐视广度和敏锐度,容易窝在一个狭窄体系里面闭门造车,从而与市场脱节,净值波动巨大,运气不好的过不久就清盘了,目测雪球的好些个草根基金经理都这样。
况且,有些也只是号称深度夹头,从事后企业的演变和投资表现看,深度也非常一般。
我希望自己未来能兼顾广度、深度与敏锐度,如果每项的满分是10分,市场平均水平为5分,我期望的目标是达到广度9分,深度8分,敏锐度6分,现在显然还有明显差距,继续努力吧!

精彩讨论

達人知命05-26 15:33

好的地方投资者只需要花一个小时就能看出来,坏的地方至少需要10个小时
一个不错的公司,假设有五大优势,也有5个问题点,有些问题点说不定很严重
一般情况下,公司会宣传自己的优势,而选择性的忽略了问题点。想一下也很正常,你春节回乡会说自己的光鲜,博得同乡的夸赞呢?还是主动说自己有哪些不如意的地方?
公司对优势会大书特书,但对问题点,有些不得不说,只会在年报的财报附注里提一笔,不强调。所以财报附注必须仔细看!有的只是隐忧,财报里确实看不到
5个问题点,估计其中有三个,你可以通过深度挖掘财报,对比同业等方式逐步发现,可能另外还有两个,只有业内资深人士,甚至公司高管才知道,外人无从知晓。这就是能力圈的定义。

希尓瑞斯05-26 13:10

之前我观察到一些现象一些业绩好的投资者深度上并不突出,但业绩比深度上很好的投资者要好不少,但是一直没有很好的归因,昨天线下交流的时候黑龙提出广度、深度和敏锐度的框架对我启发蛮大的,自我剖析的时候发现广度的不足导致出价随意、深度层面给的自信让自己丧失了敏锐度,非常危险。

静待花开十八载05-26 13:45

这个话题真的特别有意思。就我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很多深度研究者真的很惨。同时近几年接触卖方比较多的缘故,很多优秀的卖方投研能力真的很强,但还是无济于事。至于一些深度价投取得不错成绩的,我甚至于认为将其归因于深度是错的。其优秀应该更多归因于广度,他从众多行业从选择出最能够创造真实价值的行业,基于这个前提再结合他的深度才有了不错的成绩。可不就是广度是第一位的嘛

点一05-26 13:17

冯柳有段时间模型选出了1000多个A股可以投的股票,代表整个A股低估了,他和研究助理讨论完,选择了一些标的投资。
然后他复盘发现,虽然他们选出来的标的也赚钱了,但是收益最好的标的大多被他们排除了,原因是他们对那些被排除的标的更熟悉,研究员能很清晰的说出来这些标的为什么不好,为什么应该低估。

静待花开十八载05-26 13:28

总结的不错。大众对于广度和敏锐度很强的参与者都有一个标签:滑头。其实基于广度和敏锐度很强的模式,属于形似但神不似,基于广度的决策不应该被归类为滑头。

全部讨论

之前我观察到一些现象一些业绩好的投资者深度上并不突出,但业绩比深度上很好的投资者要好不少,但是一直没有很好的归因,昨天线下交流的时候黑龙提出广度、深度和敏锐度的框架对我启发蛮大的,自我剖析的时候发现广度的不足导致出价随意、深度层面给的自信让自己丧失了敏锐度,非常危险。

总结的不错。大众对于广度和敏锐度很强的参与者都有一个标签:滑头。其实基于广度和敏锐度很强的模式,属于形似但神不似,基于广度的决策不应该被归类为滑头。

05-26 14:13

我看过只靠一个估值公式就把投资做的非常好的人;
核心关注央行行为的人,也可以做好投资;
只做事件驱动的人,也可以;
只做封基或者转债的人,收益惊人;
只做短线做到全国前几。
基本上,不管什么手法,能做到前1%,股市都会给丰厚的回报。

05-26 13:53

敏锐度具体是什么意思啊?能举个例子嘛

05-26 14:04

投资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简单和复杂都不一定带来高回报。

有幸在饭局上学习到了哈哈

05-26 20:05

我脑回路一定有问题。深度利于持股这一点没错,几乎不需要其他条件就可以单独成立。但是广度利于选股却不一定。摊子铺得越开对综合判断分析能力要求越高,要不还不如少看。广度与择时能力应该配套才有效果

05-26 14:00

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我认为深度 > 广度 > 敏锐度。//
要想在市场中取得较稳定的长期超额投资收益,需要兼顾广度、深度和敏锐度。投资要有广度、研究要有深度,决策要有敏锐度。广度用来选股,深度用来持股,敏锐度用来择时。
广度需要下笨功夫,长期积累,核心是勤奋、记录、总结。研究的深度,更多取决于个人洞察力和深度思考能力,上限跟个人资质和悟性有关,有些人可能怎么努力也只能达到市场平均水平。在对个股有深度的研究和认知的时候,才能重仓拿住个股,穿越波动。

估计风向又要开始切换了,可以考虑买点大盘蓝筹了,实在不知道买什么买$A50ETF(SZ159601)$ 这种A50也行

05-26 13:44

好像在上课,面太广,集中度不够。实际上只要选环境好的,大多数参与者都会赢的方向和方法就够了。一事物有两面性,去掉坏的,反面就是好的。比如去年,凡是在做多股票的,90%以上都会输的,那么我们反过来做就是90%的大概率赢了吗。现在市场有很多现成的工具可利用,要是说不会,那就不是市场不给机会的说法了。你不是说,广度,深度和环境吗。别人都能找到,唯独你找不到,或者说找到了不敢做。都是股市里的东西,而且是发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