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7喜欢:10

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医院泡了四天,看着老爸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昨天隔壁病床的大爷上午9点多去做造影,15:30才回来,因为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讨论商讨治疗方案,持续时间过长,以致裤子全都尿湿了,老爸看着害怕,直说不想做了。

我们一直紧张的地等待,19:30才轮到,结果进去半小时不到就出来了,感觉还挺轻松。医生反馈检查结果还不错,排除心脏血管堵塞风险,这次可能是肺炎+心肌劳损导致的问题,全家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

我昨晚睡得很香,早上6点就醒了,心情特别舒爽,决定去隔壁的南溪山公园跑步,满园的春天气息。

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市区多凸起的岩溶山,山腰或山底常有千奇百怪的溶洞。我循路跑到山底,沿石阶小路而上,到半山腰的亭子,发现山路被铁栅栏封住了,颇为失望地往回走。

旁边锻炼的大爷提醒:“旁边有爬山的小路”,按指引,绕过铁栅栏,是一条崎岖陡峭的野路,手脚并用,费了很多力气,终于爬到了石头山顶,视野豁然开朗。

我每次出去旅游,特别喜欢探索的少有人走的野路,比如一次冬天去黄山,天气很好,但天都峰也不开放,在门口周边稍微搜索了下,就找到了路子,独自一人爬进去,小心谨慎地一路前行,收获了探索的喜悦与最美丽的风景。

我想老爸大概也有类似的心境,这次住院,大家庭的叔叔阿姨侄子外孙等都在说他不该多干活,要享受生活等等,他只是笑笑,始终不服老。私下也跟我说,这次感觉身体弱了很多,以后确实得小心了。人都是这样,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别人的说教与劝诫并没有用。

昨晚跟爱人电话,她说这几天早上,儿子跟她6:30起床,洗漱后看到妈妈还在擦脸,就去煎鸡蛋,把面包热好,然后跟妈妈一起吃完早餐去上学。我在的时候他可没有这么勤快。

这也让我想起了,小学之前他一直跟着妈妈在几千里外的部队医院长大,没有培训班,整天跟小伙伴在大院里疯玩。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尊重并培养他的自我意识,让他自己吃饭,自己洗澡。小学二年级就是放学自己走回家,三年级自己坐地铁去上学而思,看来,一个示弱和信任孩子的妈妈,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之前看《正面管教》,印象最深的是这段:“每个孩子终其一生在寻求两样东西,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归属感是指孩子渴望在一个群体(家庭)中被接纳和认可,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对于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是指孩子追求个人能力的认可和肯定,希望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他人的认可,这对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基础。”

有段时间看到吹捧虎妈教育的,总感觉不对劲,又说不清为什么。亲子教育和心理学书籍看多了后才明白,一个控制欲望强烈的虎妈,可能是整个家庭的噩梦,因为过于强势控制,给孩子规划张罗好一切,结果是孩子很难找到归属感,也很难实现自我价值,极易成为妈妈的附庸,纵然小时候循规蹈矩学习成绩优异,仍然找不回自尊和自信,到工作后不敢冒险,无法创新,甚至宅家里,无法成家立业。

孩子的自我价值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出生后的第一次抓握、第一次爬行、第一次站立走路就开始了,每一次艰难探索后的成功,都是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对他们自己都有非凡的意义。因此,孩童阶段,有一个爸爸带他们去做一些冒险的游戏,任他们摸爬滚打,给予他们更多的行动自由,是孩子成长的灵丹妙药。

上学后,家长规划和安排一切的欲望也需要逐步收敛,凡事让孩子自己参与并选择,并承担直接责任,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学习做事的内在动机。

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体验和感觉,可以有一些启发性提问沟通,但请不要将个人意愿强加给他们,特别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讨论

04-09 11:46

刚看到这段,段总是个带娃的高手,他的一眼看到本质在很多领域都是如此。
段永平:最主要的,要给孩子安全感。怎么给?就是给quality time,就是高质量的陪伴,跟他们交朋友。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待在一起,把手机藏起来。
要无条件的爱。中国人容易有条件的爱,“你得了第一,爸爸很爱你啊”,这两句话绝对不能放一起说。中国人也爱到处夸孩子得了第一,这容易给孩子压力。孩子会想:我得第二你是不是就不爱我了?我带孩子,坚持尽量不对孩子说“NO”,除了大是大非,涉及边界的事,其他的都让孩子大胆地探索。

每个人一生都在寻找自我实现和归属感这两种价值。

04-09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