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个错误在前方---敬畏市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6

年末看好2024年的公私募基金经理太多了,作为老韭菜存有如下疑虑:

证伪1.2024年美元进入降息周期,国内A股估值提升有望。

截止目前,美国十年期债券已经降到了3.89%,明年是否还会继续大幅下降并不一定,此轮美元通胀除了疫情期间发了过多货币,与俄乌冲突导致大量欧洲资本回流,中美产业链脱钩都有关系。且中美产业链脱钩导致的美国通胀,中国通缩是结构性问题。美元明年纵使降息,但对A股的边际影响在2023年4季度已经体现(利率大幅下滑)。何况,A股在2023年全年不缺流动性,反映流动性的中小盘指数相对主要股指偏强。

证伪2.2024年房价反弹,市场预期改变。

始于2021年的地产熊市是否已经在2023年终结,我不清楚。但历史上一波大级别的楼市调整很少在2年之内结束,且我们目前来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新生人口大幅下滑。至少到目前,对人口增长的预期并没有实质改变,所以美元利率下滑肯定对国内利率水平下行是有利的,但是否能因此扭转海外资金停止撤离国内楼市,同时支持国内楼市平稳向上我是存疑的。

证伪3.银行,保险周期股反弹,

2023年银行股走势分化,$招商银行(SH600036)$ 向下,四大行走势向上。招行下行主要是在一季度末财报戳穿了零售行能穿越周期的思想钢印,我们看到零售行的财富业务也是有周期性的,既然零售行和对公银行一样是强周期性,那么估值向行业均值回归就是必然的。

至于大家认为招行的资产优势,我插一句,历史上哪个国家银行业一旦产生系统性危机,靠资产质量强势的银行能毫发无损的穿越金融风暴?银行是高杠杆行业,做的是对风险定价的生意,银行业与宏观经济健康度的相关性远强于银行个体资产健康度。

而四大行靠股息优势,在强流动性,降息降准不断地2023年相对强势。

如果2024年息差继续缩减,通缩预期不扭转,银行业能否有新的利好推动估值回升吗?

至于$中国平安(SH601318)$ ,在一个抵押物价格下降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底层资产相对不透明的现状本身就会导致投资者对其估值产生歧视。要知道保险公司的杠杆率更高,负债久期更长,负债成本也大幅高于银行业。至于资产,相对银行流动更差。

证伪4.煤炭股牛市继续

$中国神华(SH601088)$为代表的煤炭股已近走了很多年牛市了,甚至大家都快忘记煤炭股还会有熊市。

跟原油价格波动相比,国内煤炭价格极其强势。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例,目前仅为77美元,而在2023年9月为95元,在2022甚至到过120元。这还是在沙特不断推动减产的背景之下发生的,这说明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大家预计的这么强,新能源的替代速度和明年全球经济的增速都会影响到原油的供求关系,而国内煤炭价格也会受海外煤炭供求关系影响。

至于国内。因为2023年枯水期和电力需求大增(6%),进入2024年,如果电力需求增速在4%的话(2023年GDP能耗强度是上升的,后工业化阶段持续上升概率不大),考虑到万一水电大发,新能源出力大增(光伏风电),煤电绝对发电量可能会下滑(煤电机组煤耗每年也在缓慢下滑,因为大机组增加)。因此2024年中国煤炭可能实现达峰,虽然我也认为中国煤炭供给也快达峰,但只要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恰巧海外煤炭价格如果也下跌的话,也会影响到国内煤炭价格大幅波动。

至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锂矿,消费电子等各有各的问题,篇幅所致,就不展开了。

全部讨论

所以还能买什么?

反正证伪需要时间,先搞一波吃饭行情再说,年底说不定指数比现在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