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7回复:62喜欢:8

感觉雪球藏龙卧虎,诚心求教:

关于唐天宝二年王忠嗣拒战石堡城,以及天宝八年哥舒翰惨痛代价夺取石堡城,有无较为详细的资料推荐?

内容包括:地形、气候、军备、双方参与人数及部队、具体战役过程,战役胜利的决定因素。以及,王忠嗣为什么拒绝?《旧唐书》有这句,上奏玄宗:“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体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这段话的理由何在?吐蕃举国守之,最后只伤亡数百,是王忠嗣的情报工作失误,还是吐蕃另有他处正在用兵? 

王忠嗣拒战后被降职然后暴毙,有无其他内情?

推荐的材料可以是:论文(请提供文名及作者)或者出版物(请提供书名及作者)。

谢谢谢谢。@水民 


精彩讨论

水民2019-11-21 14:16

为什么图片后面一大段话没了?@小秘书  刚才快敲完了,被人把电源给误拔了;重新敲,现在字又没了
简单说一下。今天在西北干旱区推行农耕的强烈意识,是两千年来军事活动开屯田强制塑造的。西北干旱区高蒸发低降水,地表水资源来自域内高山降水,而且年出山径流总量十分稳定,只是季节差异较大,有春季冰凌洪水和夏秋降雨洪水,单从地表水而言,河西走廊和新疆并不缺水,土壤方面,沙砾结构突出,粘土少,无法蓄水,原先不修坝打井,当地地表水位相当高,土地易盐碱化,保持灌木和荒漠草原,有利于大环境,比如减少沙尘暴。
这两千年来,为了维持强大的军事部署,减少超长途运输的沉重负担,开屯田就地自给是基本策略。由此塑造了在西北干旱区大力开发农业的思维模式,打机井,修水坝,地下水位迅速下降,环境极度恶化。后果非常明显,原先有河西—新疆商品粮基地,现在彻底不提了。
现在,应该改变由军事活动塑造的农耕思维,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种草养羊养牛,提供优质的牧产品,弥补猪肉的缺口。至于种地的事,交给中东部季风平原区去干吧。

水民2019-11-21 16:12

一句话,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才是土地沙漠化的关键。
你举的例子,都失败了。原来有六个国家级的治沙站,现在你还知道他们有什么活动吗?当年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做的治沙障、防沙林,为啥在1990年代之后都死光了?
另外,其他的不说,三北防护林,账上花了那么多钱,到底种了多少树,活了多少,有多少钱花下去了,林业厅和三北办的人最清楚。种树不如种草,但是种草没法看也没法统计。

水民2019-11-21 16:05

思维模式,懂不懂?
问题的关键不是简单的种地,而是为了种地,去打机井,修大坝。我原来的帖子里有写过新疆新修成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水坝正式启用后,中下游的环境会迅速恶化。已有的例子是塔里木河大坝。
说白了,你的观点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两千年塑造的农耕意识。

jammer2019-11-21 13:22

影响很大?是指大唐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了吗……

全部讨论

石堡城是一个小地方,但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重要,唐朝和吐蕃为它进行了长达27年的战争。因此,石堡城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小地方。
石堡城位于现在的甘肃卓尼县羊巴村,在洮州的大道旁,是洮州的咽喉之地。《旧唐书》说它固险,《资治通鉴》记载“其城三面险绝,惟一径可上。”《洮州厅志》更详细,说石堡城“在城(甘肃临潭新城)西南七十里,今羊巴城,半在山上,下临洮水,三面险绝,惟西南一路可通。”可见,石堡城座落在山岗和河谷的阶地上,有峻峭的石壁做天然屏障,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重要的地理位置,加上优越的地势,石堡城自然成了唐朝和吐蕃争夺的地方。
开元十七年,朔方大总管信安王李衣韦攻下石堡城,改名为振武军。但在天宝元年,石堡城又被吐蕃夺去。后来,几次争夺都没有成功,唐玄宗对此耿耿于怀。
当盛唐军界一哥王忠嗣崛起后,唐玄宗又动了重新攻打石堡城的心思。王忠嗣兼领四方节度使,控制着万里边疆,而且每年买胡马充足大唐的骑兵装备。
在是否攻打石堡城上,王忠嗣和唐玄宗持不同意见。他认为石堡城地势太险要,即使能拿下来,也会死很多人。用无数将士的生命换一座边境城池,不值得。
对于不听话的人,唐玄宗历来都不手软,哪怕王忠嗣是他的养子。亲生儿子都能杀死,养子又算什么?很快,王忠嗣被贬,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登场。没有人再敢忤逆唐玄宗开疆拓土的心愿。
在石堡城之战前夕,另一个即将崛起的名将李光弼,也是王忠嗣的手下,和王忠嗣进行了一番倾心交谈。
李光弼问王忠嗣,为何要违背皇帝是意思,拒绝攻打石堡城?王忠嗣回答,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功名而不顾将士们的性命。
这让李光弼大受感动,“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旧唐书王忠嗣传》)
两人的对话影响了李光弼一生。安史之乱他功劳最大却遭奸人陷害,但李光弼始终没有像别的节度使那样因为自己的私利而起兵反唐,让生灵涂炭,这大概就是受了王忠嗣的影响。
再说哥舒翰被委以重任后,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他用步步为营的方法,在吐蕃眼皮底下修建了神威城和应龙城,两城互为掎角。之后,哥舒翰把目光投向了石堡城。
天宝八载六月,攻打石堡城的鼓声敲响。这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唐军六万多人向石堡城发动进攻,而吐蕃也是早做足了准备,“举国而守之”。
攻城战打得非常艰难,唐军不是被山上的弓弩手射退,就是遭到滚木雷石的痛击。猛攻几天都没有结果,哥舒翰急了,要拿攻城先锋官高秀岩、张守瑜开刀,杀一儆百。两人要求宽限三天。
死命令下来了,唐军已经顾不得代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之后,石堡城终于拿下了。这一仗,唐军擒获吐蕃四百人,牺牲数万人。尽管如此,哥舒翰还是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赐。这一仗也让他一战成名。
石堡城之战虽然代价很大,但这一战对河陇地区的影响也很大,它从根本改变了唐蕃双方在这一地区的战局。吐蕃在这里丧失了攻势,而唐朝则不再局限于防守,而是向对方展开全面进攻。
从这之后的三四年时间,哥舒翰相继克复洪济、大莫门等城,收回了“河西九曲”之地, 又置洮阳郡,同时组织士兵垦荒屯田,储备战略物资。
一个小地方让唐朝贺吐蕃争了27年,唐朝三大名将在这次战争中有的谢幕,有的登场。石堡城之战,以数万将士的生命对四百俘虏,你认为值得吗?

2019-11-21 14:00

这是史学界缠讼了几十年的老课题。石堡城的位置,学界根据传统史籍一直认为是在青海湖畔。但到19世纪末,《哥舒翰纪功碑》在临洮出土,引发了对石城堡所在的热烈讨论。在CNKI等数据库下了些论文,供参考。链接: 网页链接 提取码: perh。其中李宗俊是近年来重提石堡城在临洮的学者。大体上来看,石堡城在青海湖畔一说似乎更合理,因为敦煌文书中的藏文资料是支持这一点的。
至于吐蕃“只伤亡数百”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地形所限,石堡城所在地只能容纳那么多的吐蕃军队。网上搜一下青海湖石堡城,有很多照片,地势极其险峻陡峭。后面附青海省考古所的文字描述。
而所谓的“吐蕃举国守之”,则是指吐蕃为了占有石堡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断的输送物资,才能够支撑这数百人在石堡城的存在。实际上,中原王朝在用兵西北时,也是以举国之力,才能够将军队部署到人烟稀少的荒漠和高山。这里的关键,是要年复一年持续不断的维持供给,一旦人力和物资补给跟不上,所有的要塞和防线很快就会瓦解。而这数百吐蕃将士,凭借有力地形,以土石弓矢,杀伤了唐军数万人。所以说,哥舒翰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而王忠嗣则是不愿以此代价来成就自己。以死伤无算的代价夺下此城后,唐军实际上也未能守住此城,过了没几年又易手吐蕃。
王忠嗣的暴毙,应该是卷入了立储政争。

说不定在这里占个位子,等一下还能分几块钱。

2019-11-21 17:47

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股事问雪球,历史上知乎。看起来你有点发错地方了。知乎上有人写这个话题:网页链接

2019-11-21 11:33

杜甫的《兵车行》

2019-11-21 10:57

图片评论

2019-11-21 14:42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攻堡守关尸山血海, 一代名将乞降被杀_手机搜狐网】网页链接

2019-11-21 12:45

这个真不知道…我只对光荣革命以后的演化扩散和冲击反应、十月革命以后的演化扩散和冲击反应,有兴趣细看几眼。对这之前的亚欧非拉形形色色的碰撞起落实在是精力不够。

2019-11-21 10:46

这是又到了贤者时间。

2019-11-22 21:47

我举双手赞成雪球转型历史论坛,以古代史为主,反正看这架势快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