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半年报——寿险健康险的危与机,继续坚守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13喜欢:9

 本人重仓持有中国平安,短期无调仓计划。

平安的半年报姗姗来迟。向后看过往的业务,有隐患,而且还不小。看最近的半年转型情况,只能说还算稳定,略看到点端倪,但黎明未完全到来。向前展望,只能坚定信心,选择相信,希望守得云开见月明。

总体看下来,寿险健康险业务是最应该关心的。以下着重分析这一块儿。

一、向后看,过往的历史业务中埋下了一些隐患,需要改变过往无脑相信的固有偏见

过往业务是就今年之前已经销售的保单而言。这些历史保单大部分还在持续交费,并同时不断通过剩余边际贡献利润,是组成内含价值的重要“原料”。过往,当人说平安产品差,不会有人愿意买的时候,我习惯认为这反而体现了平安强大的营销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现在,我觉得需要重新审视这一固有的偏见。

用数字说话,寿险健康险内含价值8054亿,增速放缓至6.3%,较上年同期增速降低了10个百分点。内含价值增速放缓,不单是新业务价值负增长的影响,还有其他隐忧。

我担心的是13个月保单继续率已经降至88.1%,下降2.5pt;25个月保单继续率已经降到85.1%,下降6.2pt。这个继续率数据一般,且双双下降、降幅较大,令人担心。对比同业,太平人寿目前为95%、94%,均趋稳;新华保险个人寿险目前为91%(升0.9pt)、85%(降1.9pt);中国人寿目前为90%(升3.5pt)、83%(降3.7pt)。

与之相伴的,上半年平安寿险健康险退保金173亿,增长32%,退保率0.89%,增加了0.12pt。中国人寿退保金和平安相近,但下降51%,退保率0.61%,下降0.82pt。新华保险退保金降20%,退保率0.7%,下降0.3pt。

继续率降、退保率升,意味着原来在退保率方面一直享有的运营优于假设的空间被侵蚀,脱退差异及其他同比下降46.8%。这是我认为需要修正以前的固化认知的地方。不能想当然因为过往运营总是明显优于假设,就认为这些保单质量特别高,以及更不能想当然认为以后依然能继续。

去年以来,代理投诉就盯上了平安,去年年报中就已现端倪。今年依然猖獗,而且可能要打持久战。为什么要死磕平安值得深思,我觉得被盯上是表象。代理投诉并不是癣疥之疾,可能是深层次原因的提前爆发。

具体的原因我也还在思考中。也许有激励机制的问题,有产品的问题,有管理漏洞的问题。仅从其中一环推测,我认为,与代理人有很大关系。不能因为心理觉得加上其他投资人的明示、暗示,就觉得平安跟别的公司有天壤之别。就国内的保险代理人销售国内的保险产品而言,没可能平安的代理人比其他公司的代理人优秀很多,尤其是没有证据表明平安的代理人比别的公司代理人学历更高、综合素质更高、留存率更好。而这一点,就是运营优于假设可以被打破的可能因素。

二、看今年这半年,还不能说已经度过黎明前的黑暗,但有看到曙光的希望

上半年寿险健康险保费收入负增长,新业务保费负增长,连续期业务保费都是负增长(是继续率原因,上面已经说过)。新业务价值负增长24.4%,新业务价值率36.7%,下降8个百分点。负增长的阴霾处处可见,但这些都已经是事实,而且已是2个月前的事实。

业务结构中,险种细看下来会觉得稍觉欣慰,可能希望就在这里:大幅压降分红险规模,是保费下降的主因,这不算坏事儿;年金大幅上升,说明产品上已经在调整了,也部分印证了半年报中产品策略的内容。 注:半年报产品策略“深化 ‘产品+’ 策略转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细分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养老等服务场景,将保险产品与关联服务深度融合,规划、构建多层次、场景化的 “产品+” 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边界,满足客户对风险保障及多维度服务的需求”。  

与此同时,意外和短期健康险、长期健康险也在上升,传统寿险也增长。传统寿险和健康险的增长放在之前我肯定认为是好事,但考虑到平安寿险健康险的产品,我现在持中性或怀疑态度。原因参见前两天写的文章《关于平安寿险产品的疑虑》。传统寿险、健康险组合(平安福等福字辈产品的打法)正是当前继续率降、退保率升的主要领域。如果传统寿险、健康险的保费增长是来自更新后的新组合、新打法,我觉得是好事;如果还是平安福等福字辈的打法,我觉得不乐观。

营销人力方面,我愿意理解为是积极信号,说明转型在加码。上半年国寿、新华、太平营销人力均有上升,但平安反而下降,这是公司的策略不同所致。我个人认同平安的做法,不参与这种短视的“增员盛宴”从长远看也许是对的。

公司的转型目标之一就包括“把控增员入口、提升增员质量,强化销售技能、提升队伍产能;长期打造一支高产能、高收入、高质量的代理人队伍”。疫情期间大量人员闲在家里,平安继续坚持自己的招人标准,不像国寿那样“抢人头”很难得。人力的小幅下降不是坏事,如果人才结构上有更多可喜的变化就更令人放心了。

三、看未来,坚守信念,耐心等待转型成功

平安寿险领域的转型到哪一步了还不好讲,今年遇上疫情确实是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本来转型就要承受巨大的内部压力,现在还有疫情这样的外部压力,还被代理投诉搞得焦头烂额。转型之路的艰难,也是检验成色的机会。

这么多年下来,平安的步伐是能快一步的。我的视野没可能和公司的高层们相比,他们过往的成绩也是一种证明,不押他们,还要怎样?

四、其他热议的投资、金融科技等话题

其他方面再多说意义也不大。平安的优秀是事实(但是要摈弃固有成见,不能再想当然看后视镜开车),集团除寿险健康险外的领域,依然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我并不熟悉,没必要把半年报内容搬运过来浪费时间。

关于投资的问题,我不专业,不敢置喙。但平安寿险健康险更多是靠负债端赚钱的,投资端是锦上添花。股市波动、汇丰的问题、地产股投资、银行股投资等相对来说是一时的,而且并没有偏离投资的目的(以高分红获取稳健增值)。长期持有的话,想太多也无益。

金融科技方面,年报、半年报讲过很多了。我也不太懂,就当是个可想象的空间。想象一下,金融科技的子公司们,改个名字,独立出现在某些板上,而不是被塞在中国平安这个巨无霸里面,会是怎样的情景?这一点也不报太多期望,反正没把它们当成是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国平安我依然会保持重仓不变。耐心等待,但愿守得云开见月明。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平安(02318)$   

————————

持有的保险股半年报终于都看完了[困顿] $中国人寿(02628)$   新华保险   中国太平  

全部讨论

2020-08-29 09:30

关于续保继续率的问题,刚才有人艾特了我,我就再补充一点,你上面没有提到太保的情况,太保的继续率也是大幅下降的,因为太保也跟平安一样,采取了同样的产品策略。我越来越确定于保单继续率平安的下降和人寿新华的上升,是同一个原因。那就是平安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代理人改革,而国寿新华不调整甚至回老路,并承接了平安脱落大量代理人,带来了大量新保单,这一过程是同一同一时间发生的,有点平安跌倒,国寿新华吃饱的意思,不过这个跌倒是主动故意的,这也是改革的代价了

2020-08-28 20:59

关于第一点,你这个角度很有价值,用继续率和退保率来观察保单的质量,这个角度是很特别的


继续率和退保率,那是同一回事,所以下面我查看了退保率的过去五年数据。从2015年开始,年报的退保率分别为1.8,1.4,1.5,1.3,1.4。这五年中报的退保率和今年的中报退保率分别为1.3,1.0,1.1,0.78,0.77和0.89,总体上是下降,过程中是有波动的,这种小幅波动,应该看不出你说的总体恶化趋势好像对吧?今年这种0.12的互动,晚年也时常有之,算不算大的变化?而且我想这一年平安很多淘汰的几十万代理,是到了其他保险公司去的,这些人自己的保单很有可能退掉的吧


与不同的保险公司真的没法比,因为产品结构策略不同。比如像太平这种,它有些产品利润率都是负的,肯定没人退保啊,但继续率再高也没什么意了,对吧?


当然,过去的这些产品肯定是有些问题,所以这次两年前了,要提出这个寿险改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将来就是要要定制化,对不同的人群销售不同的产品,给亿万富翁的产品,肯定要跟中产阶级的完全不同,对吧?


2020-08-28 08:34

$中国平安(02318)$ $中国平安(SH601318)$ 过往30年中国平安成就了自己的的伟大,未来还能持续吗?我想,只要继续保持敢为天下先,敢于对自己做手术,否定自我,求新求变,平安就一定无虞。“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支持你,我也相信中国平安是强者。

2020-08-28 07:37

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