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0
$完美世界(SZ002624)$ 其实吧,这个买量逻辑放在三七身上是没问题的,但是对完美来说还是有些问题,至少风险很大。根源就在于现在游戏行业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了,目前游戏市场的消费人群、消费时长、消费能力都已经是既定了的,很难再有快速增长。比如今年一季度国内游戏市场销售收入794.74,同比增长只有3.17%。因此,买量策略本质还是通过内卷的方式,在这个3%的增长空间中抢别人的市场,所以不是说你多花10亿营销买量就一定也能把营收拉动个10亿的,这里面不确定性太大,即是说这里面可能会产生除营收以外的其他品牌长期效用(可以理解为递延收益,在未来会发生效用),但谁会为了一个可能失败的项目多花几个亿的营销投入呢,毕竟递延收益产生的前提是产品能够活下来,事实上产品活下来这件事比买量能否同比例拉动营收的概率更小。

那为何说这个逻辑放在三七身上就没问题呢?因为三七就是靠买量起家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买量,你可以把基于买量策略的产品理解为一个游戏细分市场,那么三七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存在先发优势,并基于马太效应做到了头部。所以买量市场就是三七的基本盘,哪怕未来整个游戏行业出现负增长了,三七还会继续把量买下去,因为他如果不买,就不是利润下滑的问题了,而是利润直接没有了(毕竟营收没了)。另外从三七这个视角也能看出,买量真的不适合做长线化产品和口碑化产品,反而更适合快餐化产品。

或者换另一种方式来解释:买量有一个边际值,在这个边际值上,买量成本与受益持平,超过这个边界值,买量收益曲线会快速下降,并对利润产生侵蚀。所以如果想最大化利润,就把买量规模维持在这个边际值上就行。如果考虑到品牌推广的递延收益,可以略微超过一些边界值,正像你所说的,只要递延收益能够弥补这块多出来的亏损就行。但是由于技术上存在的差异,每家游戏公司的买量边际值都不一样,收益曲线的变化轨迹也不一样,比如三七的边际值就很高,且收益曲线可能对于买量的变化弹性更弱。而完美不一样,完美的底子就已经决定了他没有能力走买量路线,也更没有能力走基于买量模式的宣发路线了。换个说法就是完美的买量边际值很低,并且超过边际值后,收益曲线的下滑趋势更陡峭,难以覆盖长期视角下的品牌效应所带来的递延收益。
引用:
2022-05-13 14:08
$完美世界(SZ002624)$ 看了绝区零再看看幻塔,诛仙世界,完美的运营真的被时代抛弃太远了。
打个比方,一个很常见的观点是1亿的投资,花10亿营销买量,最后13亿营收,利润2个亿,不如1亿的投资,1亿的买量最后营收5个亿,利润3个亿来的好。
真的是这样吗?完全不是,你只想到了净利润,完...

全部讨论

挑灯看股2022-05-13 18:37

我觉着游戏就算是存量市场,也比食品饮料空间要大,可惜受zc打压

思想钢印派2022-05-13 17:03

游戏制作鲁可能内行,但在经营上鲁还是不行。萧更白扯,池就别说了。

莫忘初衷_柔润如水2022-05-13 16:28

这就不要讲马太效应了,存量市场买量的能力对其利润的影响已经远远小于产品质量本身的影响。三七和米哈游的对比就可见一斑。买量就算能当作一门技术也远远没有游戏开发技术这种能构建技术壁垒的特性,通俗讲就是不能做到利润反补显著提升技术,提升了技术又明显带动提升利润这种良性循环。靠买量活也就能苟活几年了。

老刘该睡觉了2022-05-13 15:39

分两块说吧,一块是公司的买量能力,这个有技术和经验积累的作用,所以会存在马太效应,比如三七。另一块是产品力,长期买量确实会让一款产品在其细分赛道中体现出一定的竞争壁垒和品牌影响力(就是楼主的意思),比如一念逍遥。

莫忘初衷_柔润如水2022-05-13 15:35

买量哪来的马太效应,又不是搞平台。只能说三七的团队确实训练有素。存量市场拼的是啥,米哈游给了答案,拼的是绝对的品质,以及对目标客户的拿捏。完美是有技术实力,但东西做得不细,感觉整个团队没有自上而下的那种热爱。三七靠买量实力也就还能苟几年,转型是大势所趋。

老刘该睡觉了2022-05-13 15:25

确实,买量成本也是不稳定因素,这个本质上还是基于供求关系。所以量买的越多,到后面价格会越来越贵。

猫猫吃拖鞋2022-05-13 15:15

在去年教培和小贷被干死以后,游戏这块的买量费用不降反升,今年是最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