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控股的商业REITS终于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30回复:93喜欢:48

先说结论。1、无论发出去是什么估价,新加坡无论给什么估值,这条路是打通了。商业模式将重构。2、资本市场对于吾悦是不是低效资产的疑虑会彻底打破。3、选择这个融资受限的时间点解决融资新通道,直接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关于Reits和ABS的概念,死磕兄的解释更加通俗易懂,直接搬过来,大家可以看看。

也就是说,新城这次把9个做的好的综合体打包起来,在新加坡挂牌上市。自己还持有这个“下单母鸡”51%-55%的权益。卖出去一半,给全球资本,融一半左右的沉淀资金。然后按照新加坡REITS的要求,每年把租金90%分红给权益持有人。

我查了一下资料,新加坡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是亚洲最大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市场之一,仅次于日本。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43只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涵盖商业地产,工业园区,物流中心,数据中心,酒店,医疗地产等多种类型。整个市场总值在1000亿新币左右。根据新加坡交易所2020年1月6日的最新统计报告,2019年新加坡REITs平均年化收益23%,平均分红利率6%。下图是SGX 统计的,根据日内交易量排名前7的REITs。

可见,新加坡市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REITS交易中心。新城能够发行成功,代表了全球专业机构对吾悦广场这个资产的认可。而且其租金回报率,分红率对标交易所类似标的平均分红率6%。能够充分说明,资产的优质。

为什么说商业模式产生了质的变化?

先看看西蒙这个股价走势,以及高达13.6倍的PB,还有近5年平均高达50%的Roe,在2019年最高达到了72%。


讲一下我对PB的理解。净资产的溢价,说明了一项资产的投入产出比和盈利能力。资本市场给不同生意定价的差异就来源于,赚钱能力的不同。

尤其是经常性溢价,一般来自于无形资产,品牌、技术、政策壁垒等等。这种资产就是老巴经常讲的商誉,投入少、产出多。制造业的PB很低,就是因为其固定资产占比高,要获得利润,就必须大幅新增固定支出,才能带来利润。

地产行业PB较低的原因,也是因为赚那点利润,需要支出非常高第二轮拿地成本,而且每次拿地二次销售还存在风险。资本市场给地产破净值是非常正常的。人家根本不知道你第二年拿的地能不能赚回利润。搞不好把前面赚的钱都搭进去了。

这就是商业模式本身差异。茅台今年最高被干到了20PB,我之前文章也讲过。茅台赚的钱可以类似真正的自由现金流,所以其30%ROE水平,按照3%国债收益率,其合理对等价值就是10PB。这样赚钱能力就和无风险理财资产打平了。

能够常年维持高PB,不仅要高ROE,还要长期维持竞争力不下滑。而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性,成瘾性,拉长了创造价值的时间。其表现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自由现金流非常的多。因为大部分企业没有长持价值,你都不知道他能活多久。周期股之所以阶段性溢价和折价,不能维持经常性溢价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资本市场很聪明,茅台可以长期维持经常性溢价。只有13年被打到了5PB的极端黄金坑。

回到西蒙地产,其扩张之路,就是把沉淀资金盘活。将重资产投资业务变成轻资产业务。把自己从制造业估值水平,一把拉到了和腾讯一样的模式。

腾讯说白了,就是把微信作为“商场”,然后收B端商户的租金。你用我的流量,给我交费就行。我不直接参与具体重资产项目运营,把平台流量打造好可以。当然,这个模式还完全与腾讯的粘性和规模性不能比,只是说大致是一样的。

再说新城控股。如果进行债务融资,直接纯现金投入,搞一个广场假定5个亿。培育三年后,租金收入1个亿,净利润5000万。10-13年时间可以收回本金。如果不扩张,其Roe水平,会从10%,随着利润逐渐积累降低到5%。这样一个生意的常年平均Roe水平就是6-7%左右。

因此,作为资本市场聪明的资金,顶多给其2PB左右。这才是符合无风险现金等价的合理估值水平。其实大家看看市场现状,本身就是这样,龙湖这些年就是PB从1倍到2倍,然后净资产翻一倍,实现了双击。

新城模式差不多,虽然在三四线,我之前也说过。新城给2PB是合理估值,现在跌到了1.4PB。已经对其盈利能力进行大幅折价。我在原来文章中也讲过几次,新城迟早要回到2-2.5PB,然后净资产再翻一倍,市值3年后可以在2000-3000亿之间波动。逻辑就是按照这个生意本身的经常性溢价水平,和净资产成长速度做的判断。

而现在呢?商业REITS的打通,等于把原来那个玩法变了。本来5个亿投进去,是动不了的。现在好,我把2.5个亿打包上市,投资人买入我的这个权益资产包,把2.5亿现金给我。我实际只投入2.5亿,然后每年分红一半给投资人。我自己还能有2500万租金收入。假如原来有两个广场,相当于,我到手5亿现金,又可以再建一个广场收租,2个可以变3个。

新模式下,租金利润总量从原来1亿,变成1.5亿。Roe从原来10%变成15%。如果滚动下去,Roe还会不断提高。

只要社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体成为日常生活体验的必须场所也是非常高频和具体黏性的。租金跑赢通胀没有任何问题。这也算一定程度的提价能力。虽然不及茅台,但提价也无需资本性支出。如果商场还能够新增,那么ROE还会不断拉升。

就按15%的Roe水平算,这种是纯现金流入,正儿八经的自由现金流。那么对标无风险回报率,给5PB就是合理估值。而正常情况下,大家看西蒙的快速扩张,其Roe达到了平均50%这个水准,给13.6PB也是合理的。正说明了资本市场定价的有效性。

所以,这就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未来几年,新城会估值和盈利全部提高。妥妥的一次双击,现在这个1.4PB,回头看,将成为历史上的黄金坑。

当然,这样也有利有弊。打包卖出去一半,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权益。少数股东占比增多,分红会变少。但估值会提升,成长速度会更快。因此,净资产被稀释,也变相使得PB提高。其PE以后也会非常高,20-30倍非常正常。

再说几句最近情况。说实话,这波跌这么多,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所以,除了挤出一点碎银子加仓外,没卖一股。如果能够预测到向下趋势,在仓位较重情况下,适当减仓也是必要的。既然没有做这个动作,就承受这个波动。本身买入时也是以中长期视角,更舍不得卖。

静待花开。相信好公司自己能找到方向。新城管理层是优秀的,股权集中,所以股东利益基本上也一致。第二曲线业务方向也初具雏形,彻底上岸也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看,融资渠道的打通,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既是一个困境翻转,也是一个成长典范。在房地产被政策这么打压情况下,太像当年“三公消费”政策和“塑化剂事件”下打压茅台了。 

 $新城控股(SH601155)$   

精彩讨论

欢乐野战大队2021-07-31 10:19

说的那么费劲难懂,简单直白一点讲☞就是搞个信托产品盘活物业沉淀,牺牲一部分物业收益换来流动资金,物业仍然属于自己。就美国西蒙地产模式

勤独2021-07-31 10:22

此次REITS意义重大,转一段2020年3月王晓松的话:
其表示,未来五年,新城控股会在其中寻找一些机会,同时也会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商业的强项是运营产生更多的价值。王晓松打比方说,商业是投融管退一条线,同时得具有买猪能力,养猪能力,卖猪的能力。新城控股知道怎么买猪,但需要提升养猪的能力。当市场趋于饱和时,比拼是运营能力、服务力、后台管控力。在研究卖猪能力,还没打算卖,吾悦的价值还在培养的过程中,还没达到想卖的价值点。
但王晓松也坦言,没有企业是扛得住源源不断投入现金的,公司也在寻找吾悦广场的退出机制。$新城发展(01030)$ $新城控股(SH601155)$

kgjr2021-07-31 10:15

换回来的现金再投资拿吾悦啊,要不然你要换回来现金干啥?你想过一种情况没有?一些开业5-8年以上的吾悦广场,未来的租金成长性其实可能就不会很高了,现在如果有一种手段可以把它证券化然后资本再投入,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一个是打通了募投管退的全流程;二个是未来几年可以加速扩张跑马圈地拿吾悦了,可能就可以超过管理层说的一年开业30个重资产的极限了;三个是其实卖了45-49%的权益、保留了51-55%的权益,但是实际的新城占吾悦的收益是超过这个数的,你想想看万达和新城管理层说的,轻资产的项目一般运营方要分成30%,卖了权益以后运营还是新城的团队来做,管理费肯定要的啊?

全部讨论

2021-07-31 10:19

说的那么费劲难懂,简单直白一点讲☞就是搞个信托产品盘活物业沉淀,牺牲一部分物业收益换来流动资金,物业仍然属于自己。就美国西蒙地产模式

2021-07-31 10:22

此次REITS意义重大,转一段2020年3月王晓松的话:
其表示,未来五年,新城控股会在其中寻找一些机会,同时也会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商业的强项是运营产生更多的价值。王晓松打比方说,商业是投融管退一条线,同时得具有买猪能力,养猪能力,卖猪的能力。新城控股知道怎么买猪,但需要提升养猪的能力。当市场趋于饱和时,比拼是运营能力、服务力、后台管控力。在研究卖猪能力,还没打算卖,吾悦的价值还在培养的过程中,还没达到想卖的价值点。
但王晓松也坦言,没有企业是扛得住源源不断投入现金的,公司也在寻找吾悦广场的退出机制。$新城发展(01030)$ $新城控股(SH601155)$

你文中的重点竟然避开了新加坡同类综合体商业地产REITS的进一步估值分析和交易活跃情况,可惜可惜,我判断你应该英文不算太好,对新加坡上市的综合体REITS也不熟悉,所以没有去进一步分析最重要的信息和情况。

2021-07-31 10:20

卖资产变现加快投资培育其他地方的吾悦广场!抢占地盘!加快发展

2021-07-31 09:49

营养很丰富呀,有鸡,有蛋。投资REITS的人,就是直接投资(房产)项目,上市公司是项目的经营管理者。投资上市公司股票的人,就是公司的股东,而非(房产)项目的直接股东。

2021-07-31 09:36

2019年新加坡REITs平均年化收益23%,平均分红利率6%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新城一个商场4000万利润,按6%折算,是不是毛估估只有6.67亿的估值?

2021-07-31 09:03

与小屋一起坚持到2000-3000市值的一天。讲的比较明白

2021-12-29 12:50

新加坡不够好,国内REIT估值更高。

2021-08-06 15:40

$新城控股(SH601155)$ “本来5个亿投进去,是动不了的。现在好,我把2.5个亿打包上市,投资人买入我的这个权益资产包,把2.5亿现金给我。我实际只投入2.5亿,然后每年分红一半给投资人”
纠正一点哈,打包的是成熟的项目,稳定和可预期的租金是前提,才能作为一项资产包装成Reits出售;新城实际上是把三五年前的项目打包回笼资金,用于开发新项目,新项目(三五年后)运营成熟后再打包回笼资金。
一个正常的周期应该是,一个项目先投入5亿,3-5年后租金达到0.5-1亿,打包出售一半权益,回笼资金5亿(整体估值10亿),在投入5亿到新项目,依次反复。
一个完整的周期是3-5年,目前新城存量100多座吾悦广场,Reits模式打通,存量的吾悦广场可以支撑其每年30-40座的新建项目开发,就不需要住宅输血。
商业模式从原来的“以住宅,养商业”的双轮驱动,改进为“以商业,养商业”的模式,资金压力大幅降低。

2021-07-31 14:38

$华侨城A(SZ000069)$ 华侨城也可以发行reits,但是华侨城的融资利率很低,发不发也没啥意思。这就是华侨城的牛逼之处。不用担心没有钱,只要做好运营,其庞大的核心资产就会变成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