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中通?还有百世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0喜欢:10

仅仅一年前,中通在多数投资人的眼里还只是一家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中的“just another express company”,没有品牌,服务质量不好,季度业绩屡屡勉强达标,股价低位徘徊。一年后中通屡创新高,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跟大多数这样的故事类似,我想并不是中通自身这一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决定今天中通面貌的是两三年前的几个关键战略动作,而变化的是资本市场对于中通的认识。与中通相比,市场对百世物流有着更大的认知差,因此在我看来在当前估值水平上代表着更优的投资机会。

认识快递行业需要退后一步用更广大的供应链视角进行观察。虽然我不大认同美团王兴的“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但如果一定要区分上下半场,我想这个下半场就是包括快递在内的整个社会供应链的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中国高于美国近一倍的物流费用占GDP比重(14%)常常被用来证明中国供应链效率的低下。真正的原因不是中国的物流费率高(实际上得益于低人力成本中国的物流费率远低于美国),而是中国产生每单位GDP要运送更多的货物。这在一定程度上跟投资仍然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向较少依赖物流的服务业,这个比重应该有自然下降的趋势。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流通体系的割裂导致的货物重复、低效流转,也就是商品从生产源头到需求终端搬运次数太多。这是中国的供应链体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包括快递公司在内的上市企业的根本价值所在。

技术的发展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解决问题的路径就是依托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将现有物理供应链逐步的充分的虚拟化、在线化,使供应链的每个节点和场景都能被实时感知和记录,同时在数据积累和算力提升的基础上不断迭代优化算法,在整个系统层面实现最优物流方案。例如现在常见的区域仓、前置仓就是在消费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的预测性物流(anticipated logistics)解决方案。今天中国物流行业尽管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但是种种现象背后都是上述行业深层次发展逻辑的体现。最终的赢家会是抓住这一主线不断提升核心能力的公司,时间会站在它们一边。而价格战、快递服务质量等目前关注较多的问题,从长远看都是相对次要因素。

回过来看百世,从成立之初周韶宁就展现出了与通达系截然不同的系统性思维和战略眼光。这表现在百世横跨快运、快递、供应链、整车物流、跨境物流以及代表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的店加业务的综合化布局。这种系统化的布局代表着未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线上线下全渠道多场景供应体系的行业发展方向。与此物理布局相适应的是百世较早就建立起来的以百世云为基础覆盖各个业务模块的完整可扩展的IT架构,使百世能够领先于行业不断提升各业务板块的信息化水平,收集数据持续改进算法,并应用于路径优化、仓储分拣及店加配送等业务上。这种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的发展逻辑其实适用于也正在发生于当下中国的各个行业。对于一个欲成大事的企业家来说,战略性思维是最不可或缺的能力,而战略性思维就是能够以终为始的思考问题。现在看来,8年前周韶宁就已经看到了今天新零售格局下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制定了周密的战略蓝图,这是评估百世物流发展前景极其关键的一点。

百世在战略上的前瞻性还可以从中通以及整个通达系近年的动作得到印证。中通成为快递龙头之后,从2017年开始大力发展快运业务,同时不惜亏损加码大客户的供应链业务,信息化投入更是公司重中之重。赖梅松多次提出“数据比经验重要”,我想目的就是为了转变传统快递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惯性思维,让数据驱动决策。

当资本市场还在消化中通分拨中心自动化及自营大车队带来的成本优化空间时,百世已经确立2018年的重中之重是最后一公里的成本优化,抓手就是快运、快递以及店加业务的网络协同。这同样体现了百世对于战略重点的精准把握。首先,各快递公司分拨及干线运输成本的优化手段已经基本成熟,主要是提升自动化和直跑比例以及路线优化,只是各家具体方式不一样,单件成本会持续下降。其次,快递成本构成中最大的一块是最后一公里的派费,占整体成本的接近40%,由于快递员在现有派件模式下产能的限制及刚性人力成本的双重影响,这是行业里唯一不降反升的成本项目。在这一点上不能取得突破的话,整个快递行业的增长无法持续。除了快递柜等行业常见的最后一公里方案之外,百世对店加项目(社区便利店的B2B供应链)的重视和投入使其区别于其它快递企业。店加模式是否能成功还需要时间检验,同时也面临阿里零售通和京东的竞争压力,但重要的是百世能够始终抓住关键问题并尝试采用创新的方式去解决它。

当前对百世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这是一家靠低价争夺市场的亏损垃圾快递。低价、亏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低价和亏损能否转换成百世的长期竞争力。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物流行业规模效应明显,百世快递作为后来者必须要快速提升规模,价格仍然是一个关键竞争手段。周韶宁非常清楚有了规模百世的数据体系才能发挥出全局的成本优化能力,形成业务与数据的正反馈。有人按每快递包裹对应市值的角度来比较,百世仅仅是中通的40%,成为看多百世的一条理由。其实这个判断要站得住脚的前提就是百世是否能通过价格构筑规模壁垒,百世日均快递件量早已经超过1000万的关键规模节点,并且仍然以高于行业增速10几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可以说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壁垒。

另一个常见的逻辑错误就是简单的对比顺丰与三通一达尤其是百世。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成本与体验是成反比的,顺丰快、体验好,但是成本高,规模小。脱离成本单纯比较体验是没有意义的。即使顺丰也无法在中通甚至百世的规模上做到低成本的高体验。而且,体验和成本可以随着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逐步优化,但错过了获取规模的时间窗口却可能再也无法弥补,因此我们正在看到中通蚕食顺丰的高端商务件市场。百世也正在将工作重心转向提升服务质量,所以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百世的问题。

百世的挑战在于如何进一步管理好快递网络的末端网点,另外如何使多个业务条线的协同效应充分释放也需要高度精细化的管理能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百世正处于运营杠杆效应即将快速释放的业绩拐点期。即使假设最后一公里派送成本以个位数上升的情况下,持续下降的干线运输成本和高速增长的高毛利百世金融及百世优货业务仍将带动百世在今年3Q开始盈利,而业务旺季的4Q预计将实现2亿人民币以上的调整后利润。2019年将是百世第一个全年盈利的会计年度,我预计全年调整后利润可以达到接近15亿人民币,高于彭博目前12亿的一致预期。百世的价值重估将在其利润释放的同时开始。在这样的增长预期下,未来12个月股价翻倍并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决定今天中通在资本市场上高光时刻的关键举措大多是17年初公司股价大幅破发的至暗时刻推行的,明年回看百世,或许又是一个相似的故事。

全部讨论

2018-07-20 00:11

四通一达合并,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可操作性也不大。

2018-08-08 14:09

$百世物流(BSTI)$ 我觉得值得探讨的地方是1)物流行业一般来说规模效应明显,可是对于百世来说规模效应却不明显。百世的快递业务已经在通达系里面排第四,市占率10%出头,可是快递还是几乎不赚钱的,为什么?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其轻资产模式,没有自有车队和自建中转站,所以即使规模增长,成本迟迟下不来(即使财报里显示成本下降那也主要是因为自跑业务的增加)。2) 百世想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布局,想法固然没错,但是现金流是个问题。没有一个稳定的现金奶牛业务,想全体系布局,难上加难。反过来,三通一达可以通过自己稳定赚钱的快递业务做基础,持续发展其他业务,最终也达到全体系布局。在商业社会,不是谁先提出设想就算赢,而是要看谁有能力去执行。3)百世何时开始赚钱?这个不是百世自己说了算。快递行业本身竞争就异常激烈,还有快运行业的龙头想插足分一杯羹。百世选择了增长最快的时间点成功上市,但是上市后这几个季度快递市占率一直在10%徘徊不前,所谓的超速增长也只是基数问题。从今年三季度开始,低基数问题消失,百世的快递包裹量增长也会被打回原形。对百世管理层而言,增长率和盈利很难兼顾。所以你要先问问自己,你对你的百世2019年15亿盈利预测有多少信心?4)关于百世的股价能否翻倍?我觉得首先应该搞清楚在基本面没有明显起色的时候为什么百世的股价能在过去几个月一直相对坚挺?有没有可能是管理层为了配合其他股东减持而刻意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