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一嗨租车上市前夜:买还是不买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15喜欢:15
今晚我们就会看到中概股的大家庭又多了一个新朋友:一嗨租车。买还是不买,笔者也和大家简单分析一下这个公司,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首先从行业和商业模式的角度看,租车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需要不断去购买新车以扩充自己的“产品”。所以一嗨租车在一出生,就面临基因的左右互搏。一方面是属于垂直类的互联网租车行业,应该有着天生轻资产的思维。另一方面,租车模式天生就是重资产,需要不断的资本投入。我们可以把租车从某种意义上看成一种制造业,这家公司需要不断投入资本,打造新的生产线。一嗨租车目前有1.5万辆车,虽然远远低于老大哥神州租车的5万辆,但还是属于不断资本投入的行业。

而从行业地位看,一嗨租车虽然在租车是排名老二,但在租车服务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什么是租车服务呢?就是提供带有司机的服务。事实上,海外的租车龙头企业AVIS, Hertz有很大一块业务是Car Service服务。这种模式是一种B2B的模式。甚至许多国内的外资企业依然需要使用他们的服务,因为是全球签署协议。从长期看,这一块Car Service服务的增长空间很大。中国经济在进入消费结构的升级阶段后,越来越多的人看重服务需求,也会为服务买单。比如说我去广州出差,可能不仅仅是机场租车去酒店,而是希望有司机能看我去酒店,同时又不用排队等出租车。

从渗透率的角度看,国内租车行业渗透率还很低,在2012年仅仅有0.4%,而同期日本是2.5%,美国是1.6%,韩国是1.4%,巴西是1.3%。此外,中国市场的集中度也很低,美国前五名租车公司垄断了95%的租车市场,德国有90%,中国租车市场前五名的占有率仅仅为14%。当然,集中度的故事几乎可以在中国所有行业说一遍,包括啤酒,汽车,调味品,家电等等。这背后的原因还是中国经济模式和美国的不同,导致有很多长期存活下来的地方性企业。

从一嗨租车的护城河看,毕竟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他们在大数据的挖掘和云端服务上还是有别于传统企业的。一嗨租车的使用效率是行业内最高的一嗨租车打造了企业商务租车和个人短租双向服务模式,使车辆资源可以在不同时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内部调拨。凭借两种需求的错峰交替,进一步提升车辆资源的周转率和使用率。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年一嗨租车的利用率一直在70%的水平。而公司的另一大护城河来自于其“干爹”携程。其实中国租车和美国对比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中国旅游租车的需求还很低,未来的空间很大。如果去Priceline上预订出游计划,会看到大量关于租车的信息。在美国,租车是旅游的一部分。而中国这一块需求才刚刚开始。这点和中国人均收入提高后,旅游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相关。从原来的跟团游,作为入门级的旅游,到今天的个性化旅游行程安排。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机场里面都有租车服务,国内目前还很少。这一块未来将具有非常大的空间。从这两点看,一嗨租车的前景还是比较光明的。

互联网企业是不是老二必死?事实上神州租车在香港成功上市后,笔者就曾担心过一嗨租车。租车行业由于是重资产模式,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来“烧护城河”。等你的护城河烧起来了,竞争对手又死了,那么龙头老大的地位就很稳固了。神州租车香港成功上市后,已经确保未来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对应汽车的更新。这原本对于一嗨租车是很大的威胁。好在公司也要在今晚登陆纽交所。当年土豆被优酷拉大差距的悲剧不会重演。对于消费者来说,其核心还是价格。两家龙头纷纷上市,未来跑马圈地的节奏会越来越快。短期内,笔者并不认为这些公司会盈利。但他们会培养起消费者习惯,也拉大和其他企业的差距。市场集中度必然会提高。

回到结论,一嗨租车,买还是不买?笔者认为公司中长期面临不错的行业前景,短期会持续亏损,难以拜托“重资产”模式的基因。然而过去一段时间中概股都有新股必炒的传统,结合一嗨的干爹携程,短期股价出现比较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大。

个人思考,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欢迎关注微信号:deepinsightapp

全部讨论

2014-11-14 17:49

大国家里看,租车未必是老二必死。因为租车的人一般活动半径不会特别大,这点有点类似水泥。所以小区快运作将在很长时间里盛行于中国。

2014-11-14 17:21

@喜仔 这位高人说得更清楚,可参考。

2014-11-14 17:20

神州还要发债,行业有的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