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澳银冯明远:独树一帜的新兴产业捕手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0喜欢:13

导读: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中国科技进步中的里程碑事件,也意味着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而在此之前,整个科技产业链出现了大半年的调整,也有许多朋友问我有什么科技股基金经理的产品推荐。A股市场上有不少风格迥异的科技股投资达人,不过信达澳银的冯明远确实是给我们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一位。

当时在访谈之前,我们从公开数据就能看到冯明远的几点不同:1)极少数回撤控制能力很强的基金经理,这和巨大多数只会进攻的科技股基金经理不同;2)组合极其分散,前十大重仓在23%左右,整个组合持有了几百只股票;3)在组合分散的前提下,依然保有很强的锐利度,比如说信达澳银新能源2019年收益率94.11%,排名全市场第三。冯明远极其低调,作为金牛奖、金基金奖、明星基金奖等各大奖项的得主,他的公开交流和访谈少之又少。

在访谈了冯明远之后,我们发现这是一名极其勤奋、纯粹的自下而上新兴产业选股者。冯明远的投资没有什么“华丽的动作”、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套路”、甚至没有量化系统的筛选和支持。他长期重复在做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很辛苦的工作:一家家亲自调研公司,一个个跟踪持仓的变化。冯明远每天不是在调研,就是在调研的路上,常年跟踪几百家公司。他认为看得多了,才能熟能生巧。

从客观的数据分析看,冯明远管理的所有产品都取得了正收益,其代表产品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管理以来排名在前1.58%分位,是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基金。而且冯明远的回撤很小,夏普比率很高。他的代表作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每年都战胜市场,积累了241%的超额收益。

近期,冯明远也在支付宝上发行一只新产品:信达澳银领先智选混合(012608),我们也借着这个机会再次问大家剖析这样一位不同寻常的基金经理。

专注于新兴成长的自下而上选股者

在认识冯明远之前,如果一个基金经理持仓有200多只股票,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这个基金经理是自下而上的选股型选手,更可能是做自上而下行业配置或者主动量化的。和冯明远访谈之后,我们发现他确实是一位很纯粹的自下而上成长股选手,而且专注于新兴产业方向的投资。类似食品饮料这样传统的成长型方向,冯明远就基本不会涉及。

冯明远说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我问他,2018年这样的熊市你为什么回撤那么小?冯明远告诉我,每年最熊的三个版块和最牛的三个版块中分别选出排名最好的5只股票,会发现他们的平均涨幅差距并不大。这更加说明冯明远是一个典型的自下而上选股的思维方式,他希望找到表现最好的公司,并不是去做版块的配置。确实,2018年那一年,冯明远投的通信、电子、计算机新能源车等行业,是全市场表现最差的,但是冯明远通过优异的选股能力,找到了一批具有很大超额收益的公司,用极高的Alpha抵消了较差的Beta。

我们在访谈冯明远前,总觉得这样一位组合分散,超额收益明显的基金经理,在投资流程和体系上有什么“独门暗器”。在访谈之后,我们发现冯明远把投资看得很简单,就是找到有估值性价比的好公司。今天,越来越多基金经理会用各种归因分析,了解自己到底去赚的什么钱,但是冯明远并没有这么做。他告诉我们,自己只是在比较熟悉的领域做一些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把时间精力花在公司的研究上,并没有用什么“套路”。

我们对比了冯明远旗舰产品“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确实看到很鲜明的个股Alpha特征。在2017年的大盘蓝筹牛市中,冯明远相对基准的超额收益为24.11%;在2018年A股历史第二大熊市中,冯明远相对基准的超额收益为11.31%;在2019的大盘成长股牛市中,冯明远相对基准的超额收益为60.41%;在2020年的核心资产牛市中,冯明远相对基准的超额收益为34.09%;在2021年以来风格切换后的震荡市中,冯明远也获得了8.71%的超额收益。

冯明远自从管理产品以来,过去5年不到的时间,每一年都有超额收益。期间,市场的风格切换了好几次,各个板块的牛市也轮动了好几圈。更重要的是,冯明远错过了过去5年最好的两个赛道:消费和医药。在不依靠行业Beta的情况下,冯明远累积获得了280.33%的绝对收益,超额收益达到惊人的241.12%(数据截止:2021年6月15日),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冯明远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

从过去两年的持仓风格分析,冯明远长期暴露在成长因子中,并没有在盈利因子做暴露,也验证了冯明远长期专注的新兴成长方向。

调研狂人+跟踪能人

过去几年A股机构投资者的特点是持股变得越来越集中,背后也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看交易量的分布,发现A股80%的交易量都集中在头部20%的公司上,这是数字比更加成熟的美股和港股还要低,意味着交易量大概率进一步集中。同时,市场上大体量的基金数量越来越多,许多中小市值股票的研究价值就大幅削减。

冯明远却一直是一个另类,他的持股数量,在全部A股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中,有可能是最多的那个(即便不是最多,也大概率排名前三了)。关于组合集中度的问题,也是大家每次访谈冯明远必然会问到的。冯明远告诉我们,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公司的合规有关,规定单票不能超过5个点。冯明远开玩笑的说,天生就比其他要矮一头,这也倒逼他去看更多公司。

为了研究覆盖足够数量的好公司,冯明远是大家公认的“调研狂人”。他几乎很少出现在办公室,每年亲自调研几百家公司。在早几年规模不大的时候,冯明远都无法约到上市公司的一对一调研,都是参加卖方分析师组织的一对多调研。之后,在规模慢慢做大后,冯明远才有了一对一和管理层沟通调研的机会。

今天,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高达4000多只,许多基金经理也会先用量化工具进行筛选后,再去做个股研究,提高研究的效率。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曾经在访谈中问过冯明远。他的回答是:“我并不会用量化工具做筛选,还是一个个自下而上去看公司。这和每个人的投资理念相关,有些人喜欢做一些过滤,比较常见的是通过选赛道的方式过滤掉赛道不好的公司。但是我相信的是,自下而上一个个看公司,找到高质量同时估值又不贵的公司。

在冯明远的投资体系中,量化筛选会更偏向消费品属性的公司,而把赛道不那么好的新兴产业公司都直接过滤掉。冯明远并不希望在好赛道中“躺平”,相反他一入行就扎根在这些看似不怎么好的赛道中。冯明远告诉我,“领导培养我们之初,就是让我们在这样的赛道中奔跑,从历史情况来看,我们也能在这样的赛道中跑赢。”

冯明远更像一个手艺人,他每天不断重复做基础的研究,慢慢变得更加熟练。比如前面提到的公司研究,冯明远依然用一种最传统的方式:实地一家家调研。实地调研得到的信息是最真切,也是研究效果最好的。而实地调研需要支付的代价是基金经理持续不断的勤奋,一次次的出差,甚至一次次遇到航班的延误。这看上去更像一种“笨办法”,却构成了冯明远每天研究最重要的部分。

除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冯明远也是一个“跟踪能人”,他每天要跟踪组合中200到300家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冯明远每天要跟踪几百家公司的公告和调研纪要,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多年来按部就班推进后,不自觉地就变成了他的工作习惯。冯明远告诉我们,通过长期不断坚持做同样的事情,就能做到熟能生巧。

他曾经举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每天去早点摊吃早餐,可能同时有十多个人向老板点了五六种食物,每天进进出出人流很大,老板却不需要账本就很快能报出每个人不同的消费金额,这就像卖油翁一样,时间久了就能在大脑形成固定的思考模式。

换手率是代表一个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很重要的指标。换手率越低,越代表一个基金经理属于自下而上的选股型选手,意味着基金经理持仓周期长,选股就更加苛刻和谨慎。我们以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为例,看到冯明远长期换手率在125%左右,如果剔除规模变动带来的影响,真实换手率更低。

在新兴产业赚大钱,一定要格局够大

低换手率、持仓分散、不同阶段的市场环境都能获得超额收益,这背后都指向一个事实:冯明远买到了一批赚好几倍收益的股票。关于这一点,在我们此前和冯明远访谈中,他也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2010年刚毕业的时候,冯明远还在平安证券做卖方分析师。有一天晚上他加班写报告的时候,身边一个科技新产品爱好者同时买了一个iPad。那时候大部分人还在用传统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功能手机,第一次看到能用触摸屏打游戏的苹果产品。果然,没过多久冯明远发现身边的人都一个接一个换了iPhone的手机。冯明远回忆到,如果在2010年看到苹果手机的大趋势,买入苹果的股票,就能获得10倍的收益。

这个事情告诉冯明远,在一个大的产业趋势面前,一定要用大格局去看终点,并且对于新兴产品要包容和开放,赚取一个长期产业发展的钱。在此后做投资的生涯中,冯明远一直坚信要把握真正有成长性的公司,像抓在十年前的苹果一样抓在现在的机会。短期股价的波动更像随机漫步,每一次调整都是买入好公司的机会。

冯明远在研究上,特别强调对终局的研究。我们曾经问过冯明远一个问题:“如果不受基金经理定期考核的束缚,你的投资逻辑会怎样?”冯明远的回答是,换手率会更低,持股周期更长,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确认公司起点和终点上。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优秀的选股型基金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理解End Game,看到了终局,就不会被每一天的波动困扰,不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但是对于终局的判断,往往是最难的,一方面我们都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另一方面投资中的“望远镜”是最难学习的技能。

那么如何能看清楚终局呢,或者提高对终局判断的胜率?我们认为,必须来自长期对产业和行业的理解。从冯明远的工作方法看,他每天都在做企业的跟踪,公司的调研,而且长期专注在新兴产业的研究,从而能建立对产业发展的“望远镜”技能。

稳重、靠谱、以及与众不同的冯明远

我们在访谈一个基金经理之前,也会做一些360度的调查,了解圈内人对这个基金经理的一些评价。对于冯明远,我们曾经问过其在平安证券做卖方研究时的同事,以及一些被冯明远路演过的基金经理。当时对冯明远的评价都是一个做事踏实,话不多的分析师。大家都一致认为,冯明远的性格更适合做买方投资。

我们也曾经和身边的一些卖方电子分析师了解过,他们都认为冯明远选股能力很强,但口才一般,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基金经理。这个特点,也能从冯明远少数的一些公开访谈中看到。他会毫不掩盖的说,规模增长一度对产品收益带来一些挑战。对于规模增长的质疑,冯明远也不会做过多的解释,而是说希望用业绩来说话。他更不会去评论预测自己不懂的行业,很多问题他的答案都是“不知道”。

我们在和冯明远的几次接触中,也能感受到他的稳重和靠谱。他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他很少会说一些“华丽”的投资体系和框架,而是把每一天的标准动作做到位。记得我去健身的时候,健身教练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他告诉我,健身并没有什么诀窍或捷径,而是要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宁愿动作少做,也要做标准,才能实现健身效果的最大化。

冯明远从投资结果和持仓上,又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组合不抱团,没有那么多“核心资产”,不买新兴成长以外的传统行业。他知道白酒很好,但不在自己的能力圈就不做投资。他也知道医药很好,但承认还需要时间慢慢建立认知。他过去几年几乎满仓以科技为主的新兴产业,却创造了低回撤,高超额收益的惊艳业绩。规模的扩大虽然带来一定挑战,但冯明远的产品依然在创新高,每一个产品发行至今都有绝对回报。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在点拾投资写了100期基金经理的访谈后,我们也向一些访谈过的基金经理征求对点拾的祝福,当时冯明远写的是“点拾为读者展现了鲜活的基金经理形象,基金业的神笔马良!”今天,在冯明远新产品发行之际,我们也希望为他送出一个特殊的祝福:“坚守新兴成长赛道的手艺人,将可持续的超额收益进行到底!”

延伸阅读:信达澳银冯明远:重剑无利锋,大匠不弃材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安    昀 | 鲍无可 | 贲兴振 | 薄官辉 | 曹   晋 | 曹文俊

常亚桥 | 常   蓁  | 崔建波 | 陈璇淼 | 陈   平 | 陈   媛

陈立秋 | 陈   军 | 陈觉平 | 陈文扬 | 陈   宇 | 程   彧

程    洲 | 程   琨 | 崔    莹 | 蔡嵩松 | 蔡    滨 | 蔡志鹏

邓炯鹏 | 董伟炜 | 杜晓海 | 杜   洋 | 冯明远 | 付   斌

付   娟 | 费   逸 | 范   洁 | 方钰涵 | 方   纬 | 高兰君

刚登峰 | 葛   晨 | 顾耀强 | 光   磊 | 归   凯 | 郭   锐

郭   堃 | 郭相博 | 巩怀志 | 韩   冬 | 韩海平 | 郝旭东

郝   淼 | 何   帅 | 何晓春 | 何   琦 | 侯振新 | 洪   流

胡昕炜 | 胡鲁滨 | 胡宜斌 | 胡   涛 | 胡   伟 | 黄    峰

黄    力 | 黄立华 | 黄   波 | 姜   诚 | 蒋   鑫 | 纪文静

焦   巍 | 贾    鹏 | 金笑非 | 匡   伟 | 孔令超 | 劳杰男

雷   鸣 | 李德辉 | 李   琛 | 李晓西 | 李晓星 | 李元博

李耀柱 | 李玉刚 | 李健伟 | 李   建 | 李佳存 | 李   巍

李晓星 | 李   竞 | 李振兴 | 李    欣 | 李少君 | 黎海威

梁    浩 | 梁    辉 | 梁   力 | 廖瀚博 | 林   庆 | 刘   斌

刘   波 | 刘   辉 | 刘格菘 | 刘   江 | 刘晓龙 | 刘    苏

刘    锐 | 刘   平 |刘   潇 | 柳世庆 | 柳万军 | 陆   彬

陆政哲 | 陆    欣 | 陆   航 | 罗春蕾 | 罗世锋 | 骆   莹

吕越超 | 楼慧源 | 马    翔 | 马   龙 | 莫海波 | 牛   勇

彭凌志 | 潘中宁 | 潘   明 | 蒲世林 | 齐   皓 | 祁   禾

邱璟旻 | 丘栋荣 | 邱   杰 | 秦   毅 | 秦绪文 | 曲    径

饶    刚 | 宋海岸 | 石   波 | 沈   楠 | 沈雪峰 | 史    伟

是星涛 | 孙   芳 | 孙   伟民生加银 | 孙   伟东方红 | 汤   慧

唐颐恒 | 谭冬寒 | 谭鹏万 | 谭   丽 | 田彧龙 | 田    瑀

屠环宇 | 陶    灿 | 王大鹏 | 王东杰 | 王君正 | 王   涵

王   俊 | 王   培 | 王   鹏 | 王   栩 | 王延飞 | 王宗合

王克玉 | 王   景 | 王诗瑶 | 王晓明 | 王奇玮 | 王筱苓

王园园 | 王   垠 | 魏晓雪 | 魏   东 | 翁启森 | 吴   星

吴   达 | 吴丰树 | 吴   印 | 吴    渭 | 伍    旋 | 肖瑞瑾

肖威兵 | 谢书英 | 谢振东 | 徐荔蓉 | 徐志敏 | 徐   成

徐   斌 | 许文星 | 许    炎 | 夏   雨 | 颜   媛 | 杨    栋

杨   浩 | 杨   瑨 | 杨锐文 | 杨   帆 | 杨岳斌 | 杨   明

姚    跃 | 姚志鹏 | 叶   松 | 叶   展 | 易智泉 | 于   渤

于   洋 | 于善辉 | 于浩成 | 袁   宜 | 袁    航 | 袁   曦

余小波 | 余芽芳 | 张丹华 | 张东一 | 张  峰富国 | 张  峰农银汇理

张    锋 | 张汉毅 | 张    晖 | 张    慧 | 张金涛 | 张   骏

张    萍 | 张    帆 | 张延鹏 | 张迎军 | 张益驰 | 张鸿羽

章   晖 | 章旭峰 | 赵晓东 | 赵    强 | 曾   刚 | 郑澄然

郑慧莲 | 郑   磊 | 郑巍山 | 郑   伟 | 郑泽鸿 | 周应波

周克平 | 周   良 | 周雪军 | 周   云 | 周   杨 | 朱   平

朱    赟 | 朱晓亮 | 朱   熠 | 左金保 | 赵   蓓 | 邹维娜

邹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