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应该感谢三年前雷军的决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6喜欢:2

三年前,雷军决定造车。确切地说,公布时间是2021年3月。现在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定。对于小米来说,造车实在是太必要了,并且不能再晚了。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我们来看看现在市场的八点变化。
首先,手机的热度正以出乎意料的速度下降,尤其是入门和中端手机。人们不愿意再花精力,研究1999元手机和2499元手机、2799元手机有什么区别。
其次,线下的热点也不再是手机。以前,大商场一楼,会有明显的手机店,现在,单纯靠一个品牌的手机,都比较难在核心商业区开设店铺了。包括苹果、华为、小米的店铺,都是综合性产品。
第三,人们可能好几年不买车,但不妨碍讨论。去商场一层,看到很多人驻足蔚来小鹏、问界等新车。他们都是打算买车吗?肯定不是,人们可以不买,但愿意去讨论,包括在群里,在线下。
第四,人们对高科技的定义也换了。以前,人们对高科技的定义,是5G,是IoT,是人脸识别,是AI语音,或者折叠屏什么的。现在,有智能驾驶才叫厉害,例如神操作躲避救命那种。
第五,就是整个新能源赛道,其实囊括了所有成年人。举例来说,目前海鸥可以到6.99万,10万以内的新能源车更是琳琅满目。同时,还有各种分期消费,让产品覆盖了更多的人群。而且不需要每个人都买,只要一个家庭购买一辆,就可以了。
第六,就是新能源汽车已经占据了泼天的流量。从每个月的销量,到每款新车发布的成功失败,从汽车掌门人的语言漏洞,到宣传上的花样翻新,到各家的暗斗明争,流量太高。反观手机,就算几家骂起来,也没人关注。
第七,就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额,还是惊人的。举例来说,华为问界M9,大订5000辆,这就是275亿,这金额还是令人咋舌的。换成手机,得卖500万旗舰机才行啊。
第八,大潮之下,不加入必然没有流量。君不见,最近一两年,苹果的声音是越来越少了,讨论的人也少了,而三星更是没人讨论,即使S24只要4999元。可以看出,即使贵为苹果,没有了新能源汽车,在消费市场热度也是明显下降。
从这些变化,这些趋势看,小米造车,华为推出鸿蒙智行,都是无比正确的。不够,其实别的品牌没有造车,也不是战略错误,实力不同的结果。只是有实力的话,确实应该造啊。

全部讨论

03-20 09:17

M9要卖五百多万一辆吗?

03-20 09:18

终于有人说到点子了。如果三个卖手机的,华为、苹果、小米开在一起,大家必然回去有车的那家,因为这代表的就是科技,自动驾驶都玩的溜,手机不用想都领先隔壁,这就是抓人性

03-20 09:15

过去10年,雷军带领小米打造了全球化的小米手机,希望未来10年,雷军再打造一个全球化的小米汽车!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03-21 21:26

小米造车,带动新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近年来,作为实现智能汽车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要素,智能座舱已经成新一代汽车科技革命的重要载体,多种新技术的融合赋能,让智能座舱打开更具想象力的空间。能链智电推出自动能源补给智能座舱,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建设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03-21 08:07

不造车,资金、人才都流失了,造车,产业在转,研发在转,思维在转,即使亏损点也无所谓,企业能度过智能驾驶和ai的产业转型期。反观…可能就不行了。

03-20 17:57

造车应该是雷的战略性误判

03-20 10:39

雷军做好套子了。等你们哦。利润大涨,结果就跌百分2。

03-20 09:21

小米的第二增长曲线只有智能汽车行业的空间和销售额足够大,流量生意米粉自带流量,今年是个小米汽车的花边新闻都能上热搜,消费关注度足够,最终还是回归到汽车的产品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