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毛九的定性投资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3喜欢:39

补一份临时起意写的九毛九定性投资逻辑,因为是word写的直接贴过来,所以格式怪怪的,凑合看:

九毛九的定性投资逻辑》

首要因素是九毛九的管理团队非常强,甚至可能是全国正餐企业团队里top3以内的强。

围观它的品牌,有鲜明的现代化连锁企业特点,模型的标准化,智能化思维、节约精神;团队极度坦诚,爱员工,创始人管总动力十足、且无后顾之忧,各种奇思妙想横飞。

在业内它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行业口碑,是最有希望做大做强的中餐企业之一。

餐饮是一个没有护城河且细节冗杂的企业,非要说的话,管理团队和团队的执行力就是它的护城河。

此外,它突出的特点还有三个:

其一是很强的品牌创新能力。太二的成功不可复制,但从网红到品类top1的成功路径非常难得,在餐饮行业,失败经验人人都有,但持续性的成功会给团队积累想象不到的好经验。

例如下沉市场,太二的模型是具有弹性的,其最初的涉及思路就是立足于「什么情况下我会亏钱」的思考做出的,因此从人到动线设计,太二都能针对下沉市场实际做出变动,甚至算不出盈亏平衡的翻台极限;例如中餐出海,对比几家出海餐企,会发现太二国际的拓店速度和当地适应性是惊人的,且每家门店都盈利(算上折旧还是盈利)。

此外,它有一套公平、利他的创业股权回购机制和改错体系,无论成功失败,都能让内部创业者无后顾之忧。而公司谨慎、认真、开放、共赢的文化则能助力这种品牌孵化的源源不绝。当前的加盟模式是毫不意外的,就像2024年太二OPM的提升一样毫不意外。

其二是对多品牌的管理能力。九毛九是市场罕见的平台型中餐企业,旗下各品牌既各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又能得到总部强有力(甚至过度冗余)的后台、供应链支援和彼此间的充分交流,以此打造的餐饮平台更有适应力和进化能力。

九毛九的新店型学习了太二的精髓,怂和赏鲜悦木孵化出了山外面这个尝试;今年太二显著地向海底捞团队学习了营销手法,整体的进化速度令人惊讶。

可以说,一开始就做多平台是违背常识的,是创始人个人溢出精力和特质导致的意外,是不够合理的,客观上也会制约团队精力。这种多平台需要管理层在具有创新精神的同时敢于放弃、敢于认怂,这一点非常难。

纯粹的运气,九毛九做到了。

其三是高速的海外扩张能力。太二去年5月成立国际扩展部,半年内开出10家店,包含5个地区的首店,使得境外门店数达到17家(当前19家,含一家赖美丽,一家2月14日多伦多新开店)。

这一方面体现出公司高效的执行力和优异的产品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它的单店模型非常轻巧,只要有需求,就能快速扩张。

这里有一个细节,餐饮的互联网评价很重要,但互联网评价与实际情况可能相去甚远,例如美国两家店的差评声音一直都有,但盈利水平却非常高。

九毛九当前有超过700家各类型门店,根据公司指引,在2027年总门店数将达到1500家左右,3年有一倍的门店扩张空间,且门店净利润几乎都在20%以上。餐饮的营收增长=拓店×同店增长,利润来自持续经营,这是很简单的算数。

在财务方面,九毛九上市至今完全依靠经营现金流进行扩张,上市融资20亿,如今账上现金仍是20亿(含理财部分),营收却从上市前的不足30亿,增长到了如今的60亿左右,且未来有充足的增长空间。

不算商场租金,九毛九账上大概2亿的有息负债,明年再增加1-2亿供应链建设花费,总量也远远小于账上保留的现金和经营收现,且无异常现金流动,资产真实性强。

这样一个兼具安全性和成长性的企业,今年净利润约为4.2-4.5亿,在市场上市值不足70亿人民币,港股,很神奇吧。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预期差,我只能不客气地认为,一是因为市场的组成者大多是短期主义、趋势玩家,他们追逐热点、想赚快钱,只看到宏观经济不太好的当下,而不愿意等待消费复苏的未来。二是因为市场对九毛九主要品牌的生命周期、次要品牌的成长状况存在悲观判断,且因为下跌开始怀疑公司的内部治理存在问题。这个分歧是可证伪的,通过产业调研和定量分析,可以认为真实情况与市场主流观点间存在较大的预期差。三是因为空单较多,九毛九相较同业异乎寻常的交易量,可能涉及大股东将持有证券出借的行为。

我不太懂,但乐于见到九毛九的市值长期处于低位。(公司应该不乐于见到😂)

我乐见其成,一是因为方便随时买入、自己买不起就指着公司回购;二是公司回购品牌创业者股权的衡量标准就是市值,2021年9月5日,九毛九作价3亿元回购太二餐饮3%的股权;2023年11月1日,作价1.99亿元回购太二餐饮的3.24%股权。以后每年会回购1%左右。作价越低,多数股东越赚。(对不起何总,对不起太二团队😂)

公司不乐于见到,一是因为股权激励效果下降,二是影响团队干劲,三是许多高管套牢至今没回本。

对于一家企业的市值,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的希望高一些,有的希望低一些。非要寻求最大共识度的话,恐怕就是「合理」二字。

有趣的是,涨涨跌跌,市场也总是围绕「合理」二字做文章。

按照我个人的观点,九毛九的合理股价大约在13港元左右,我的估值范围见周记部分,当下确实是低的有些过分了,可谁又不是呢。

当下便宜又有梦想的企业满地都是,这么好的时代,春节出门和别人聊股票,不是被奚落,就是遭冷落。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现在就是无人问津处啊,同志们。

$九毛九(09922)$

精彩讨论

狂暴干饭食兔君02-18 15:44

哦,这个。我记得我认真写过这个事情,不知道是在雪球还是在公号,感兴趣可以找一下,应该说的比较详细,核心结论是没问题。
唯一的问题可能是账上只有20亿的时候想花10亿买楼的决策有些傲慢(据说考虑的是赚他的钱也没有用处……不过反正最后滑跪,也没买成,管总自己掏的钱履行了和对方的约定)。
但如果把那么多信息放在我的面前,我做的决策可能也是把它买下来,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一年一年的租「马场水疗」,趁着疫情期间买下来,不但能离时尚中心近一点,还能建设一下政商关系。
现在不买,天天担心被撵走,反而更影响总部的工作效率……
这个事情有点像茅台捐款,你不让他捐,反而影响了系列酒的建设,最终损失远大于捐款。
另一件小事情倒是可以讨论的,就是上次管总借款的事,因为数额太小,加上是自查发现并中报公布的,我倾向于认为是纯粹的工作错误,但这个问题我倒一直没有问过管理层,主要觉得太小了……这里想起来就一并聊一下

狂暴干饭食兔君02-18 11:42

$九毛九(09922)$ 现在并不是基本面变差,边跌边有性价比,而是原来贵的过分,现在回归正常,且企业经营状况越来越好😂。
餐饮可能只有中期逻辑,稳定性的确不行,归根结底是没有护城河。但这不也是预期差的来源嘛😂
很多人都反思错过了亚马逊,但没几个人反思错过麦当劳,墨西哥烧烤,德州公路酒吧……虽然无人问津,但它们也给投资者创造了足量的、真实的回报(还有体重)。最好的赛道不一定有最值得投资的企业,反过来也一样。

狂暴干饭食兔君02-18 23:14

会,加盟商会放大食品安全问题,增加管控难度。这是连锁(规模效应)的一个弊病,
无论是肯麦还是咖啡茶饮,上市公司在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很难避免加盟增加盈利这个倾向。因为自己的管理难度也在成几何上升,到时恐怕就不是新疆的太二出问题,而是像之前北京的拓展部一样,直接在北京出问题,加盟与否确实是个很难言说的问题,我是支持试一试的,加盟的同时维持质量,这个边际又在哪里,我很难确定,而且我觉得管理层也很难确定。
当然,有机会我也会向管理层转述这一层担忧,要自我克制是非常难的。
这其实也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今年太二的内部目标,我觉得那个目标是有点急功近利了,可能是长期下跌的市值影响了公司的整体判断,这算是一个比较实际的担忧点。

狂暴干饭食兔君02-19 00:05

我猜的 哦,对,这里的今年是2023年,2024年可以拍一个6亿多……

1226起风了02-18 13:14

我觉得九毛九就像电影投资一样,核心还是管理团队,能不断有新的子品牌出来。好的模型自己开,没把握的放开加盟。毕竟餐饮需求永远都在,网红风口一直变。

全部讨论

总体逻辑大都认可,就是对放开加盟有异议,餐饮的食品卫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正餐的加盟模式显然会增加卫生失控的风险,这是一个足以对品牌构成致命打击的因素。 如果不放开加盟,我是敢于越跌越买的;现在就只能保持仓位不动了。

02-18 08:58

说实话,我理解不了餐饮行业,但我觉得和零售一样只能喝汤。也理解不了食兔君这么聪明的人看好餐饮。其实窃以为还是有急于求成的心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可以有,但急于求成真不是好事

02-18 02:36

我是九毛九五年的投资者,当时也是不懂股票随便买入,这么多年拿着 我看到的价值就是120亿左右。
我个人很喜欢这个餐饮 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海底捞。

02-18 11:32

请问哪里看得出海外门店的人流和盈利情况?

02-19 00:00

谁告诉你的今年净利润有4亿多?公司总裁都不知道,真能拍脑袋,入门都没有入

被你说的都想从呷哺换过来了。不过九毛九的周线真漂亮,大反弹随时到来

02-18 08:57

九毛九、呷哺、海底捞、周黑鸭等等这些个餐饮股从去年1月初开始,已经一路下跌了一年,让一路抄底的朋友浮亏严重。但所有的餐饮公司都是这样,显然不仅仅是基本面的原因,当前价值已现

02-18 13:14

我觉得九毛九就像电影投资一样,核心还是管理团队,能不断有新的子品牌出来。好的模型自己开,没把握的放开加盟。毕竟餐饮需求永远都在,网红风口一直变。

02-17 23:16

关注

02-18 13:01

我认为大概率市值会追上甚至超过海底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