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侨阳光的选股、风控和业绩归因……

发布于: 雪球转发:74回复:70喜欢:184

之前的雪球私募访谈,借此机会整理了关于青侨阳光的理念、对医药行业和潜在机会的看法、选股思路、业绩归因和风险控制等。本文结合之前两次路演的内容,可以相对立体的了解青侨阳光的产品及日常操作思路。欢迎探讨~

路演回看链接:

1)认清行业,用势而投 (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及反脆弱的投资体系)网页链接

2)医药进入新周期,积极布局大双击 (巨变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阶段及潜在的双击机会)网页链接

-------------

雪球私募: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认同并践行的投资理念是“谦逊而坚韧,冗余而穿透”,能否再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

@青侨阳光青侨阳光的投资体系,以前在写的文章里面也提到过一些,比如说“二元世界观”,或者说“以特立、以新胜”,或者说“反脆弱的大小球”的体系等。跳出来看,这些思考的背后都是在说一个东西:怎么看待“我”与“世界”的关系;或者说,在投资里面怎么应对“我”与“世界”的关系。

首先,我是“世界“里的我,世界是个大背景。前提我是要尊重这个世界的。所以要“谦逊”,要有“一个大球做保障”,要“以特立”以差异化作为一个立足点。但同时,世界里的“我”,我才是真正的主语。不能为了要在这个世界生存,就只是谦逊而随波逐流、毫无主见。我们是希望能够最终是用谦逊来保护我们的“坚韧”,有明确的诉求,独立的观点。 这是一个基础,也就是:谦逊而坚韧,冗余而穿透的理念。

投资思路还是基于“质地”跟“估值”。基于深度研究之后,拉入测算的估值通道。 用数量来框主观判断。我们可以“合理买优质”,或者“低估买普通”,当然最希望的是用特别低估的去买那些特别优质的“大双击”,大双击是组合内真正的核心。在这个基础之上,会以一种多元的配置来保护大双击的布局。世界是多变的,环境是多变的,投资市场也是多变的,所以我们要多元去应对这个多变。

雪球私募:很多投资者会觉得医药比较专业,不好看清楚,怎么看待医药行业的特殊性?

@青侨阳光:医药行业和其它行业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性。共性是都需要了解供求状况和竞争规律;特性是医药行业对“政策”和“科技”高度敏感,要看懂医药需要先明白“政策逻辑”和“科技趋势”,而做到这两点都不太容易。

政策方面以前谈的多,这里就提醒一点,DRG对医药行业的剧烈重塑的影响,好像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过去2年已经见证了4+7集采对仿制药预期的冲击,未来3-5年大概率还会再见证一次DRG对医药行业更为剧烈的冲击。对于科技,这里也不详细展开,但建议留意一个趋势;过去几年是国内me-too的黄金发展期,但往后看,me-too新药的价值洪峰应该已经过境,后面应该会进入到要求产品拥有真正国际竞争力的me-better时代,这个对专业研究的要求和判断会进一步提升。

雪球私募:未来看好哪些细分行业?A股、港股、美股医药股,站在当前看机会在哪里?

@青侨阳光

我们喜欢把看好的业务,简单概况为3个字,“新、特、强”,这背后实际上也是3种类型的竞争优势。投新就是投浪潮,颠覆性新技术一定是渐进扩散的,所以先发企业有机会借助近乎垄断或寡占的格局,获得非常高的回报。“特”是前置壁垒,很多业务不是别人想做就能做的,包括很多安全非常敏感的管制型业务,包括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利基市场。“强”是后置壁垒,跟特正好相反,“强”的业务刚开始可能百花齐放,但伴随激烈竞争,头部优质企业会不断拉开优势,到一定程度,新人还是可以随时进来,但来了也活不下去,这也是典型的壁垒。

对于几个不同市场,我们会有一些深度研究标的来跟踪市场估值水位,当下的A股、港股、美股差异非常大。A股最明显的是“分化”,一些顶级优质的A级标的,估值在我们测算的估值通道上区间的上半部分;同时,又有一大批质地稍微差些的B级或BC级标的还在低估的估值下区间;对于当下A股,可能还是更看好低估修复的机会。港股我们跟踪的一批公司,都在合理的估值中轴附近,给了很多合理估值买好公司的机会。而美股,已经有一批优质的创新医药公司跌到了估值下区间,个别公司之前跌到了我们测算的下轨后有过一波剧烈反弹,但也不排除未来进一步下探。后面一段时间,可能对美股会更多一些关注,因为由可能会跌出大双击的机会。

雪球私募:作为医药行业研究达人和私募基金经理,在选股方面有没有什么标准?

@青侨阳光

我们理解的选股应该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外面的股票拉入股票池;第二步是把股票池里的股票拉入组合。这里有两次选股。

第一次选股是看质地,质地是基于深度研究的判断。对于质地的分析,很多人会有自己的框架,我们的框架参考了孙子兵法的道、天、地、将、法。一个企业,“法”-企业文化很重要;但是比文化更重要的是“将”-企业家,因为企业家可以改变或者塑造一个企业的文化;但是静态来说,比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地”-行业的格局,形式比人强,很厉害的企业家如果碰到很糟糕的格局也是无能为力的;而有些很一般的企业家,格局很好,盈利也很好;比格局更重要的是“天”,是产业阶段或者说时代背景,比如说,2007-2011年医保扩围红利的时候,中药特别好,现在进入提质增效阶段的时候中药压力就会大很多,同时创新开始越来越受重视……这个背后就是个产业阶段的问题;比天更重要的是“道” - 业务本质,有些业务它拥有天然壁垒,它是可以穿越周期的,比如说有些原料药,标准品,它可能就是拼成本,拼效率,拼质量,比如说有些安全特别敏感的领域,它特别容易形成壁垒。

第二次选股就是把股票池选到组合里。这里拉入了另一个维度 :估值跟节奏。我们会对深度研究的标的,按我们的估值体系来算出合理的中轴和估值区间的上下轨。如果是特别优质的公司,可以在合理的中轴估值就去配置;如果是普通公司会等跌到显著低估的下区间配置。不过最希望投的是大双击,有些公司其实是质地很优秀的A级标的,但因为自身的业绩不顺,加上外部环境又特别不好,它是可以跌到一个普通公司才会跌到的估值下轨去。这就是我们最希望布局的大双击的机会。这种公司一旦趋势逆转回来,后面的中长逻辑共振的动能是非常强的。

雪球私募:青侨阳光成立快三年了,也获得了很好的收益,如果对超额回报做个业绩归因,主要是那些方面?

@青侨阳光

在聊业绩归因之前,先简单介绍下青侨阳光的历史表现。青侨阳光是17年5月成立的,17年是一个正收益,但是还是比指数少了几个点,18年是跑赢指数十几个点,19年跑赢指数几个点,然后20年跑赢指数也是十几个点。

2017年稍微跑输一些,其实也跟我们左侧逆向的风格有关,青侨成立时市场已经进入右侧,在市场右侧建仓对青侨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所以刚开始仓位很低,在市场的持续上行中出现了落后,其实我们选的标的本身2017年是明显跑赢市场的。然后2018,2019,2020年这三年都有跑赢,2018年和2020年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的优势会显得更大一点;2019年在市场好的时候反而优势会弱一点。这个也跟我们的逆向风格有关。

然后,聊一下业绩归因。一个是过去几年青侨有个比较明显的超额收益。其实在成立青侨之前的几年时间里,我们也同样是有持续的超额收益的。这里的超额收益主要还是来自选股。我们也复盘了过去五六年选的标的,看好的标的如果真可以加权的话,其实可以每年比指数多20个点。

举个例子:2018年雪球嘉年华,我们提到一个三方诊断的龙头机会,2019年这家公司确实业绩很好,涨幅表现也很强劲。2019年雪球嘉年华,提到了一个器械的高耗创新龙头,今年的表现也很抢眼。当然我们实际的回报会比这个要小一些,一是青侨会常态留现金,除非极特殊情况才会到90%或95%以上的仓位,另一个是我们对市场和节奏的把握还做得不够好,这也是事实。简单说,这几年超额回报基本全来自于选股,市场的这块还在磨合,有时甚至是负贡献,希望几年后再总结的时候,选股和配置都有所贡献。

当然净值表现还是有一定的波动性,这个跟整体的超额回报是同源的,都可以归结到相对左侧逆向的风格上。比如说,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的几个月时间里还是有些压力的。这背后原因就是:我们觉得之前的龙头白马的极致分化已经过了,当时全面转向风格反转,结果风格继续演绎。很多白马继续涨,很多低估的继续跌。当然这也给了我们机会继续布局,继续加仓,也是好事儿。2020年以来市场风格有所反转,所以青侨相对比较强,而且这种风格反转我们认为还可能有比较强的延续性。上次路演提到的,300医药代表大票的大市值医药,16、17、18、19年连续4年跑赢,然后20年跑输; 500医药代表二线小龙头的那种,16、17、18、19年连续4年跑输,20年是跑赢的。这种趋势我们觉得还会持续,所以对后面青侨的表现也还相对有信心。

雪球私募:在投资中是如何做好风控工作的?对于投资中的风险是如何认知的呢?

@青侨阳光:我们的风控跟别人可能不是太一样。我们的风控是相对前置的,在选股的时候就会充分考虑风险的问题,而且经常会把持仓公司拿出来检验逻辑,然后在操作上反而没有什么止损啊,止盈的问题,除非是公司逻辑出现了动摇和改变。

另外对风险的理解,可能也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很多人觉得回撤是风险,相应的对节奏就会很关注。这个对青侨不太适用,就像前面提的盈亏同源,如果我们控制了那个波动,也就不会有那样的超额收益。 还有些人觉得风险就是本金的永久损失,这个我们认同的,但是我们会再延伸一点,大机会的错失也是一种风险。医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驱动,那如果还一定要要求确定性,而回避所有的不确定性,那就无法投那种真正前沿的创新,也就无法分享行业中最诱人的那块成长。

所以,对青侨来说,风控不等同于就躲进同仁堂这样的高确定的业务里面,我们还是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去布局一些前沿的颠覆性的大创新。辜负时代也是一种风险。

雪球私募:青侨阳光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青侨阳光青侨阳光,名字里之所以带阳光,是希望世界可以因我们而更好。所以不会只是满足于赚钱,对于自己赚钱我们并不怀疑,事实上青侨阳光里相当部分是自有资金,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有更大的外部性贡献,这是创立青侨阳光的初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青侨阳光的风格:青侨不会为了取悦谁的喜好而变得随波逐流,也不会刻意去追求速度、追求规模。对青侨来说,远为更重要的,是在现在的阶段能否打开视野、提升认知维度。“企业的规模超不出经营者的器量”,稻盛和夫先生这句话我打心底里深度认同。对青侨阳光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不断地、夯实地、确定地积攒更大的能量,也是希望以后有机会可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当然,这个比较虚,也比较远。还是要一点点地把每天的工作做踏实,多想想医药行业的本质和资本市场的规律,然后认真对待每一份研究和每一次操作,积小成大吧。

精彩讨论

青侨阳光2020-04-05 11:54

总结挺好的啊,疫情对中期重大影响,重组对长期有有深远影响。
我们的观点应该跟市场差不多:1. 宜昌人福是基本盘,在麻三代和协同多元推动下,已经进入中长逻辑共振是相对确定的。2. 能否归核提效是核心变量,李总当年临危受命接管破产边缘的宜药集团,硬是把一个业务庞杂的大集团做成了主要只卖3款麻药的公司,有点向一个城墙口冲锋的意思,聚焦天然契合李杰的行事风格;李总熟悉人福体系需要时间,上任初期未必有大动作,但2-3年看人福归核可能会超预期。
再后面就看艾总他们是怎么想了,如果只是希望借李总的手推一把转型或走出困境,那后面也还是有反复的预期;如果是真心决意让贤而退居二线做财务投资人,那人福资产的底子和前景还是不错的。

穩見未來2020-04-05 10:46

新:创新药企 $恒瑞医药(SH600276)$ 君实,信达,再鼎,长春高新。

特: 精麻毒放血制品疫苗 $人福医药(SH600079)$ 东诚药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沃森生物,智飞生物。

强:强大的首仿能力结合较强的创新能力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石药集团,扬子江,齐鲁制药。

青侨阳光2020-04-08 16:38

应该是有,或者是相对确定的,但这里应该会有分化。二类精神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仿药化竞争;一类精神药物压力相对小很多;而纳入麻醉药目录的有成瘾风险的比如鸦片衍生类的镇痛麻醉药,不会。
降价的基础是竞争,竞争的基础是开放的准入;而镇痛麻醉药原则上原料药不准超过2家,制剂原则上不超过3家,高度管制本质上就是害怕放开供给会埋下医疗事故风险…… 这点跟疫苗很像,疫苗如果放开管制鼓励供给,跟仿制药一样去竞争,那现在200块一针的疫苗,是很容易降到10-20块一针的;但为什么没有去推动二类疫苗的大幅降价?说到底,还是这些强管制业务,本身往往都蕴含了高风险,对这种风险的忌惮,是这些领域好格局和好价格的根本……

青侨阳光2020-04-05 12:06

Hatch-Waxman法案设立的ANDA概念,让不同品质但高度标准化的仿制药被“同质化”竞争。而DRG的核心,我们的理解,就是把相对非标的产品也背书“同效化”竞争,比如最典型的是me-too药价值会急剧下滑,慢慢的me-too新药就不再会当成新药——就像过去5年“首仿药”价值迅速缩水,首仿药已经不再被当成新药一样。其它的,“无法同质背书”+“但容易同效背书”的领域,预计都会有洗牌和重组的问题,包括普通的IVD等。当然,太快质量敏感或安全敏感或技术门槛太高或太过非标的,对DRG也还是会相对免疫。这种生态环境的变化,最终会通过逆选择的方式反作用到物种谱系上,国内药械在DRG压力下,应该会大尺度向真正创新“被动进化”。

赵一丹2020-04-05 12:20

感谢青侨阳光分享:
一般股民对于选股都是比较头疼的事情!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但也很简单!我简单聊一下我个人知道的几个选股思维。
选股从大的方面分两个类型:一个是行业角度。一个是图标技术角度。
行业角度,比如我选择蓝筹银行股。
技术选股大的思维分三个:一个是在大盘大级别向上(超过15个月以上周期的攻击)一个是大盘中级别攻击(3--5个月时间的攻击)还一个就是下降通道。一般大级别攻击多以反复波段选股为主。多以周三浪或者月三浪为主要目标,努力寻找周二浪或者月二浪调整末端品种进行低吸布局!一般大盘中级别行业选股多以周三浪为主要选择目标。月三浪很少考虑!
下降通道中我个人主要以常规超跌的方式进行交易。

全部讨论

2020-04-05 10:46

新:创新药企 $恒瑞医药(SH600276)$ 君实,信达,再鼎,长春高新。

特: 精麻毒放血制品疫苗 $人福医药(SH600079)$ 东诚药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沃森生物,智飞生物。

强:强大的首仿能力结合较强的创新能力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石药集团,扬子江,齐鲁制药。

2020-04-05 12:20

感谢青侨阳光分享:
一般股民对于选股都是比较头疼的事情!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但也很简单!我简单聊一下我个人知道的几个选股思维。
选股从大的方面分两个类型:一个是行业角度。一个是图标技术角度。
行业角度,比如我选择蓝筹银行股。
技术选股大的思维分三个:一个是在大盘大级别向上(超过15个月以上周期的攻击)一个是大盘中级别攻击(3--5个月时间的攻击)还一个就是下降通道。一般大级别攻击多以反复波段选股为主。多以周三浪或者月三浪为主要目标,努力寻找周二浪或者月二浪调整末端品种进行低吸布局!一般大盘中级别行业选股多以周三浪为主要选择目标。月三浪很少考虑!
下降通道中我个人主要以常规超跌的方式进行交易。

2020-04-05 10:07

就我个人经验,把投资讲得很深奥的,投资就容易走偏

2020-04-13 06:18

感谢分享,略感意外的是青侨是个女主(一般女性在抽象思维,概括和总结,逻辑思维,战略等方面略为欠缺,比较感性。当然女性仍可以以弱者思维,坚忍,细心,耐心,在市场取得立足之地,但青侨无疑是巾帼不让须眉)。所谓幸福的投资者都相似,视频文章中的几乎所有观点都认同,比如说谨守能力圈,尊重常识,搭建好容错性交易体系,时间友好型标的……不展开了,要不内容有点多,还是回归初衷,对文中飞机模型谈点个人看法,仅供商榷。十年前,我也构建过神似的飞机组合,经过几年的优化杨弃,已经跌代出2.0版本,不是双翼的飞机,而是上面有个螺旋桨的直升飞机,没有翅膀。首先我把“低估买普通"一侧拼弃,我觉得不值得在普通上浪费时间,拉长时间看,所谓的风格转换只是一时的,强者恒强才是市场的主旋律。其次我把“合理买优质"这侧归入螺旋桨,机头“颠覆性创新”,机身“大双击”,机尾“广触达"不变。实践中优质标的跌到合理估值,先将计划应给仓位的资金推进1/3,大多数情况下优质标的跌到合理之后就重新回归上升趋势,跌不倒低估,如果真的到了低估,那就是大双击,把剩余的资金分批推入(大双击比较稀缺,三年才能等一回,回过头来看此时的低估价格上还略高于三年前的合理估值,所以我在合理估值时就开始行动了),这样就陆续形成螺旋桨部分标的估值合理,数目多,单个标的股数少,机身部分估值低,数目少,股数多。市场是混沌的,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市场确实存在清晰的确定性的线索,对我而言,这条线索就是时刻秉持未来优势型高价值企业,控制节奏慢慢买(从平价到低估),目前仓位72%,20年到目前浮盈18%,持有五个赛道标的物:伴随诊断,血液罐流,创新药外包,微创耗材,医美。再次感谢青侨的分享。

2020-04-05 15:27

转,谢谢
人福医药(SH600079):总结挺好的啊,疫情对中期重大影响,重组对长期有有深远影响。
我们的观点应该跟市场差不多:1. 宜昌人福是基本盘,在麻三代和协同多元推动下,已经进入中长逻辑共振是相对确定的。2. 能否归核提效是核心变量,李总当年临危受命接管破产边缘的宜药集团,硬是把一个业务庞杂的大集团做成了主要只卖3款麻药的公司,有点向一个城墙口冲锋的意思,聚焦天然契合李杰的行事风格;李总熟悉人福体系需要时间,上任初期未必有大动作,但2-3年看人福归核可能会超预期。
再后面就看艾总他们是怎么想了,如果只是希望借李总的手推一把转型或走出困境,那后面也还是有反复的预期;如果是真心决意让贤而退居二线做财务投资人,那人福资产的底子和前景还是不错的。

2020-04-05 11:04

卢总你好,无论是big pharma还是新药企,关于跑赢市场的问题方面,其实邱国鹭在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中也说到了一个空调行业,当年家电下乡时候,百舸争流,但那时候格力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反而后来国家调整补贴政策后,一大批的小企业倒闭,龙头的日子显得非常滋润,但是空调行业的增速比往年却是下滑的,这样的例子在水泥,煤炭等都是类似,所以对于卢总经常提到的创新药领域,一个靶点现在都有十几家药企在做研发的时候,其实个人认为目前的靶点药,免疫药其实是一个百舸争流的时期,所以以cro为代表的产业也活得非常滋润

2020-04-05 10:23

卢总能否把DRG对医药行业的冲击稍微展开来说说?感谢

大双击回放看不了。

2020-06-15 20:06

“新、特、强”,这背后实际上也是3种类型的竞争优势。投“新”就是投浪潮,颠覆性新技术一定是渐进扩散的,所以先发企业有机会借助近乎垄断或寡占的格局,获得非常高的回报。“特”是前置壁垒,很多业务不是别人想做就能做的,包括很多安全非常敏感的管制型业务,包括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利基市场。“强”是后置壁垒,跟特正好相反,“强”的业务刚开始可能百花齐放,但伴随激烈竞争,头部优质企业会不断拉开优势,到一定程度,新人还是可以随时进来,但来了也活不下去,这也是典型的壁垒。

2020-06-15 12:32

医疗行业最近正在经历估值修复和利润修复的戴维斯双击。未来十年慢牛奠定基础。现在平均是按照2022年40倍在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