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的尺八1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刚哥,按理说美帝买了五大躺平就好,加上他们是互联网大国,为啥他们还是个人比机构少?个人为啥这么傻,给机构送管理费。是因为税法问题吗?

热门回复

这个要数一下历史了,华尔街是1792年就开始了,那年成立了纽交所。而发明电报的莫尔斯,这时才1岁呢,他要等到53岁才发明的电报。可以想象一下,那时西海岸的人,怎么炒东海岸的股票?委托理财嘛。华尔街很多历史人物的履历里,都当过broker,我理解这更像是代客理财的投资经理,而不是中介。
所以我认为,美国人是一直习惯了委托理财,丧失了追涨杀跌高抛低吸的技能。我们现在看行情的k线图,就是日本人发明的,而不是美国人。就像一个好学生,游戏厅时代不去玩,网游来了,也不会去的,手游估计也没兴趣了。
至于我们的委托理财,需要等2004年易方达这一批公募成立,大量开放式基金出现,才有了委托理财的可能了,2004年之前的是封闭式基金。而2004年,已经好几轮牛熊了。中国股民,则是先用互联网将自己武装起来。这就像一批游戏厅泡大的孩子,网游手游一个都不会落下。我本人就是先开户炒股票,3个月后才去学校机房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
巴菲特教导我们,要用结婚的态度。但是,女方是一批只要彩礼不生孩子的娘们,男方,则是一批老鸨带来的伟哥。
爱情到底在哪里?

你说得有道理,这就像课堂上,迟到的同学,会得到所有同学与老师的注意。
假设有100亿专门买新股的资金,不需要太多。那么,每只新股上市第一天,潜在需求就是100亿元,这对小股票来说,就是天量了,免不了爆炒一下。
比如上课时,我已经坐在一个角落了,一堂课下来,老师很有可能一眼都不会看我,甚至隔壁同学都不会注意到我。但每个迟到的同学,收到的目光,是落座同学的100倍。等他落座后,也不会有人再多看一眼了。

有些券商在APP上开发了一键打新功能,打开APP直接弹窗询问是否要开启此功能,估计诱导了不少散户参与,打新套利是极不正常的现象,无脑买入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公司,指望有人更高价接盘,这是典型的投机,我从未参与过所谓的打新。

刚哥,我又想了下,市场是对的,新股上市首日大涨,原因就在于这个市场至少对新股而言是个流动性极其充沛的市场,流动性来源于哪里,其实真就是来源大量“无脑的散户”。新股以其“新人乍到”的身份天然的能获得市场注意力,对一个没有研究能力没有时间精力的散户而言,买哪个股其实没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哪个股能获得他的目光关注。其实A股超短连板股也是同样的逻辑,为什么一些连板大妖股能在短时间内走出远离基本面的走势,正是因为它的连板高度获得了全市场的关注,对这只股而言,流动性充沛到了极致,股价的上涨已经完全来源于流动性溢价。
以上如果是正确的,那到底要怎么破解这个局面呢?A股投资者抱怨A股融资抽血太多新股太贵,可是在管理层看来,新股上市极少破发,首日基本都是大涨收盘价远超发行价,说明市场对新股并无抵触反而十分渴求,大量IPO并无不妥之处。这种矛盾之处,要怎么解决。

在现有机制下,这就是无成本的抽奖活动,概率低但赔率高,非对称性,不觉得是投机。

是专门有资金勾兑一起做局炒新的。正常人开盘就卖了。

世界未解之谜:A股新股上市第一天,都让谁接走了?

所以可能并不是新股的流动性太足了,也可能也不是方丈说的新股供应太少了。新股一直赢在A股确实很有意思也是个奇特现象,而且,在同样数量或者高于以前数量的新股,最近一两年的中新率比以前低多了,说明大家对新股的渴望比以前更高了?新股可以说每一个都不一样,即使有以前同样的公司,他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新基金呢,比如前几天大卖申购火热的新基金美股50基金,这都是什么人才会去申购?明明原有的一模一样的随时可以买的,何必还要去申购了。

刚哥,08年牛市因为是PC普及;15年牛市因为是手机普及;当下如果有牛市,VR要普及,Apple vision pro会大卖?

我也想不通,但我觉得不是散户行为吧,新股的股东户数都是减少的,散户基本上市抛,我怀疑是不是有抽屉协议,大股东与基金或者机构约定,买入多少股以维护股价,亏损多少大股东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