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先生研究之五:追涨杀跌的被动力量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6回复:100喜欢:132

主流解释股价的理论,都接受市场大部分时间运行在理性状态,偶尔会被非理性情绪主导,市场也会因此进入到非理性状态。实际上,大部分的股市底部,比如2008年、2012年、2018年的底部走势表明,市场应该还有第三种状态,可称之为被动状态,市场进入这种状态的概率比进入非理性状态的概率更小。与被动状态相对应的即主动状态,即在理性、非理性状态下,交易指令仍旧是投资者出于主观意愿而发出的,而被动状态下,交易指令的发出并非投资者的主观意愿,而是受外界力量驱动,比如客户赎回、融资爆仓、分级下折等被动交易行为。

那么,如何界定哪些资金是属于被动力量?严格说,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资金,简单说只要不是自己的钱就算。常见的是加杠杆的钱,以及客户的钱。所有者与管理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那就有可能存在被动状态,从而成为被动力量,加大股价的波动。比如公募基金被赎回,私募基金到达平仓线,融资触达预警,都是因为所有者发出指令,管理者说了不算,只能被动买卖。

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受到来自资金所有者的赎回指令,资金管理者被迫卖出,容易进入到被动状态,形成被动力量,进一步加大市场波动。上涨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比如这几年的赛道股行情,很多公募因为申购资金导致被动买入这些赛道股,进一步推高了泡沫。虽然有申购资金也可以空仓或者买不在高位的,这是另外的问题,现实是大部分申购资金变成了被动力量。

进入被动状态的直接原因是管理者,间接原因则是来自资金所有者。大部分时间里资金所有者并不参与管理或下达指令,往往只在股价最底部和最顶部才会下达指令。因此,股价出现被动状态也往往意味着是顶部或底部。比如在股价高点的时候,基金获得大量申购,一般会继续买入原来重仓股。在底部的时候因为被赎回,会大量卖出重仓股,使得基金重仓股的底部都是基金割出来的,顶部也都是基金买出来的。

如果用时间分布来表述,可以说市场90%的时间是运行在理性状态下,9%的时间是运行在非理性状态下,还有1%左右的时间是运行在被动状态下。这三种状态很像是两口子过日子,90%的时间里夫妻双方是和睦相处,还有9%的时间里会吵吵架拌拌嘴,还有1%的概率会真的去办手续。

理性的投资者们经常教导大家,应该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指的是如果市场处于非理性状态的话,那投资者就应该理性地与其做相反的操作。如果告诉大家非理性状态之外还有一个被动状态的话,那很显然,被动状态是最佳的逆向投资的机会,无论是顶部被动状态还是底部被动状态。对于基金重仓股,就是基金卖光了的时候,差不多就是底部了。从大盘来说,如果说2018年国庆节前的大盘处于非理性状态的话,那节后行情就是典型的被动状态。

在资金所有者与管理者这个委托链条中,如果委托链条越长,越容易形成被动力量,放大价格波动。因为委托方会将压力传递给被委托方,这个委托链条每多一层,压力就上升一个台阶。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公募基金比私募更喜欢追涨杀跌,因为基民是先委托给基金公司的,然后基金公司管理层再委托给基金经理的,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两层委托关系。而私募基金经理往往同时也是私募公司的老板,所以私募客户委托给私募公司就相当于委托给了私募基金经理,只存在一层委托关系。有不少基金经理抱怨过,尽量不要接受FOF基金的申购,就是这个道理。因为FOF基金本身已经是两层委托关系了,再委托给公募基金公司,然后再给公募基金经理,这里面就有4层委托关系了,这中间任何一方出现信心动摇,最终的资金管理者就成为被动力量了。

监管培育基金、FOF、保险资管等机构投资者的初衷,是希望他们成为长期投资者,让市场更稳定。但现实中因为委托代理链条的机理,反而放大了市场波动。唯有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并不影响员工的收入,压力传导失效,因此很少助推市场波动。反而是散户自己入市,在下跌的过程中容易做到长期持股,也就是套牢后躺平装死。这种特点目前体现在了二手房市场,2016年很多城市在几个月内房价翻倍,但跌下来就很难了,因为二手房东普遍不会割肉,更不会被动抛售。而期盼房价下跌等着抄底的人,最希望听到的就是按揭断供,从而被动抛售,出现抄底机会,因为这是房地产市场仅有的被动力量。说明其实大家都认识到了,应该利用市场出现被动状态的机会,成为交易对手,进行逆向交易。

精彩讨论

肖志刚01-22 09:14

总以为机构投资者是长期,会稳定市场。其实资金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后,对市场只剩下放大波动这个功能,与预期恰恰相反。
就像风电、光伏是垃圾电,会增加电网的不稳定,是一样的。
结果就是3000点就需要救了,原先2000点都能愉快地玩耍。

肖志刚02-23 11:12

这种不看基本面的资金越来越多,股票估值的天花板会变得很高,也就是泡沫可以很大。估值的地板也会变得很低,多便宜都会卖,就像年前那样。
可能大家得习惯这样的一个市场,越来越不看基本面的市场。

RaulWhite2023-05-31 11:53

2016房价翻倍以后,还有2020又上涨50%,这两次足矣要了经济的命,但是炒房团拿钱走人,地方政府赚足了出让金,就给接盘侠(无房者,年轻人)一地鸡毛,房子上赚钱的人又多又在明面,吃了大亏的人就是这些接盘侠,这也接盘侠没人替他们发声

肖志刚2023-05-31 14:21

更多受害者都不敢投胎了

泳炊弈02-23 11:15

越来越符合传播学的市场

全部讨论

总以为机构投资者是长期,会稳定市场。其实资金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后,对市场只剩下放大波动这个功能,与预期恰恰相反。
就像风电、光伏是垃圾电,会增加电网的不稳定,是一样的。
结果就是3000点就需要救了,原先2000点都能愉快地玩耍。

这种不看基本面的资金越来越多,股票估值的天花板会变得很高,也就是泡沫可以很大。估值的地板也会变得很低,多便宜都会卖,就像年前那样。
可能大家得习惯这样的一个市场,越来越不看基本面的市场。

2023-05-31 11:53

2016房价翻倍以后,还有2020又上涨50%,这两次足矣要了经济的命,但是炒房团拿钱走人,地方政府赚足了出让金,就给接盘侠(无房者,年轻人)一地鸡毛,房子上赚钱的人又多又在明面,吃了大亏的人就是这些接盘侠,这也接盘侠没人替他们发声

2023-05-31 12:20

港股目前这种现象不就很明显咯,每天一半的交易额是上市公司自己回购的。

2023-05-31 12:10

现在就是被动状态的底部?

是机构平易了月均波幅,日均波幅,但是放大了特定时间段的波动幅度

01-22 15:49

市场90%的时间是运行在理性状态下,9%的时间是运行在非理性状态下,还有1%左右的时间是运行在被动状态下。
被动状态下,交易指令的发出并非投资者的主观意愿,而是受外界力量驱动,比如客户赎回、融资爆仓、分级下折等被动交易行为,所有者发出指令,管理者说了不算,只能被动买卖。
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受到来自资金所有者的赎回指令,资金管理者被迫卖出,容易进入到被动状态,形成被动力量,进一步加大市场波动;上涨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很多公募因为申购资金导致被动买入赛道股,进一步推高了泡沫,大部分申购资金变成了被动力量。

2023-07-10 20:17

“有不少基金经理抱怨过,尽量不要接受FOF基金的申购,就是这个道理。因为FOF基金本身已经是两层委托关系了,再委托给公募基金公司,然后再给公募基金经理,这里面就有4层委托关系了,这中间任何一方出现信心动摇,最终的资金管理者就成为被动力量了。”
好的 知道了 下次不要再说了

2023-05-31 23:00

客户赎回应该算另一种形式的非理性(低位割,高位追),唯一差别是自己买的,还是委托别人而已

2023-05-31 14:32

被动力量就是被迫卖出的爆仓盘、私募平仓、公募赎回卖出,当前应该还没看到明显的恐慌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