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股票是等不来泡沫的?

发布于: iPhone转发:187回复:102喜欢:536

最近某些医药龙头股的上涨,让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有些股票的估值能够波动如此之大?反映在股价上就是,医药、食品、汽车、家电等公司的股价波动中,估值占主导地位,而对于钢铁、水泥、煤炭、航空、电力、养殖等公司,股价波动则主要靠盈利驱动,很难看到这些股票估值大幅波动。

这就涉及到投资者经常提到的拔估值、杀估值,一个股票的估值,是股价对利润的锚定,股价是当下的,而利润可以是去年的、今年的、明年的、后年的。大家书面或口头提到的估值,默认是锚定当年的利润计算出来的,但事实上,股价在高估的状态下,其实是锚定了明年、后年甚至大后年的利润,而股价在低估状态下,锚定的利润可能是去年的。

在一轮上涨的大趋势中,股价经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反映过去利好,即价值回归阶段,第二阶段是反映当下利好,第三阶段是反映未来利好,也就是泡沫阶段了。与之对应,股价锚定的利润,则从锚定去年利润过渡到今年,然后再过渡到明年的利润。

那我们如何去展望明年的利润呢?除了从需求角度,还一个是供给角度,即企业未来会推多少产品,建多少产能,其实从现在的经营中就能知道,比如车厂明年的车型,现在已经在研发了,药厂的新药,现在也在临床试验了,所以,锚定明年利润的同时,其实就是在锚定今年的研发,这就是医药股用在研产品进行估值的依据。

所以从企业的经营链条看,钢铁、水泥、煤炭、航空、电力、养殖都是单链条的,从供给端无法对未来进行合理的展望,所以这些公司的估值锚始终是在当年,或者是在销售环节。而对医药、食品、汽车、家电等公司,由于有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估值的锚,可以在这些链条之间摆动,低估时锚定当下的销售,高估值锚定当下的研发,其结果就表现为股价对当年的利润算出来的估值水平在大幅波动,其实是锚定的业务链在迁移造成的。

现实中发生过的,就是有色股票在高点的时候,股价锚定的是探矿权,是储量,记得当年曾经对某矿业股的铜矿铅矿锌矿储量进行估值,得出结果是价值5000亿,结果现在市值不到200亿,可人家高点时真的已经快2000亿了。可是钢铁、水泥就没这个命了,因为没有矿,所以在大牛市里,没矿的显然不如有矿的。当然,水泥钢铁在高点时,也会有各种理论提出来可以用吨市值来估,这时就要当心了。

这个思考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以后知道了,哪些股票该一直拿着等待泡沫,哪些股票是永远等不到泡沫的。

精彩讨论

艾吉斯魔狼2020-04-01 09:07

应该说,成长期的行业才可能有泡沫,因为人都是喜欢线性外推的。钢铁在07年也是有过泡沫的

用户50102690982018-06-06 23:51

18年前,也是这个逻辑?

lndlxmj2020-04-08 18:05

每股猪肉斤数

面包走天涯2020-05-23 02:16

想起去年领导让写的海天的报告,根据产能去做测算算股价空间,当时特别不理解,现在终于明白了~

价值定价人性2020-04-06 15:42

除了行业的商业模式之外,主要还是成长周期不同,成长初中期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估值容易到天上去。

全部讨论

2018-06-06 23:32

分析太到位了

2020-07-25 06:28

肖总的洞察力和表达能力太好了。股票泡沫潜力,也就是冯柳所说的可展望,可想象的可能,是选股的重要因子。

2018-06-07 13:40

不知道22元的宝钢是不是泡沫

2020-06-07 18:34

肖总高屋建瓴,在此基础上我有另一层自己的理解。爱因斯坦曾经定义“疯狂”为,一次次做相同的事情,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当人们投资那些价格过高的资产时,认为这样的资产“完美无瑕”、“漂亮50”,有过高的收益率却没有损失的风险,这样的想法就太疯狂了。当大家认为“这次不一样了”的时候,周期的回调总是如期而至,周期大回调、泡沫的破裂从来都不来自外部的因素,而是来自系统内的原因,可以是金融的创新或者人类的心理行为等因素,历史上,物种起源和灭亡,帝国兴起和衰败,伴随着地缘政治、产业变革、人类习惯的不断变化,似乎“这次不一样了”,但亘古不变的是作为生物的人类的本能,比如恐惧和贪婪,只要有这些东西,就一定会推动周期沿着一个趋势不断的重复下去,泡沫总是会出现、扩大并最终破灭。

2020-05-23 07:19

一个股票的估值,是股价对利润的锚定,股价是当下的,而利润可以是去年的、今年的、明年的、后年的。大家书面或口头提到的估值,默认是锚定当年的利润计算出来的,但事实上,股价在高估的状态下,其实是锚定了明年、后年甚至大后年的利润,而股价在低估状态下,锚定的利润可能是去年的。

2020-05-23 01:15

估值是资本市场的流行时尚,短期内看,其标准由大众心里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实际价值。

2020-02-12 18:45

好文

2018-11-17 12:22

有道理,当然结合宏观与行业生命周期就更容易理解了。

2018-06-07 13:21